肥料是农业生产投入的大头,关系着我国土壤质量、农业耕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腐植酸作为土壤“团粒宝贝”,不仅是肥料提质增效的上好选择,也会极大地助力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面对土壤生态、作物根际、植物叶面“三位一体”的植株立体高效施肥生产体系,腐植酸肥料的“三大创新理论”应运而生,即植株叶面环境控制理论、作物根际环境调控理论、土壤生态环境控制理论。
腐植酸植株叶面环境控制理论重在强调,叶片是植物最重要的根外营养器官,它是作物获得养分的一个途径。如果将不同形态和种类的养分喷施于作物的叶片上,那么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效果与根部施给是一样的。植物的叶片不但可以吸收水分,同时还可以吸收外源物质,如气体、营养元素、农药等,并能够快速地把营养物质吸收到植物体中去。另一方面,由于叶片的面积大,与空气、阳光、水汽直接接触,所以生理活性高,养分吸收比土壤根系快,可缓解作物缺素症状。
腐植酸作物根际环境调控理论重在强调,根际环境与植株根系发育紧密相连,是植株在其生长、吸收、分泌过程中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不同于土体的、复杂的、动态的微生态系统。所谓的控制是指在一定量的范围内,具体到产品必须实行标准化控制。腐植酸直接或间接地调控土壤微域环境。
让腐植酸反哺土壤是土壤生态环境控制理论的核心。腐植酸是土壤基础肥力永续利用的“团粒宝贝”,它既与土好,又与肥好,是土壤养分的运转“仓库”。而传统的有机肥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温和,被认为是优良的有机质。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如人畜粪便、秸秆、动植物残体等传统的有机物已经失去了天然本色,生产传统有机肥的特质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随着含高铜、高锌、高砷等饲料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加之畜禽对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导致畜禽粪便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还有一些激素、抗生素、放射性物质以及其它有机物污染物含量超标。传统有机肥的“变质”使得腐植酸与化肥结合的协同作用更为重要。一方面,腐植酸通过稳定、缓释、控制作用,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对量的约束,调控释放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促进有效物质合成,平衡各种营养物质,从形状上改善了化肥质量。
综上所述,以腐植酸肥料“三大创新理论”为指导,可以实现腐植酸与氮、磷、钾三大肥的融合,提高三大肥的利用率,为化肥行业的转型升级添活力。但需要强调的是,腐植酸可以万用,但不是的。腐植酸不能代替化肥,只能通过与化肥“联姻”,可以一荣俱荣。相对于土壤环境而言,没有腐植酸是不行的,没有化肥是可以的;相对于作物养分供给而言,没有化肥是不行的,有了腐植酸会更好;相对于各生育期营养供给而言,凡是有机质不等于腐植酸,凡是腐植酸一定是的有机质。今后,用腐植酸肥料“三大创新理论”指导肥料产业创新,通过构建植株立体高效施肥生产体系,势必会促进我国化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