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幢整体为木结构的屋子,从屋顶到墙壁,都由散发淡淡香气的木材构成。除了能防腐、隔热、抗震外,它还能整体拆卸重组……
位于世博园区城市实践区的温哥华案例馆,就是通过这样一幢三层楼的木屋,为观博游客带来从未体验过的“惊喜”。
木屋建材全部能拆
温哥华案例馆位于城市实践区E片区内,在这个展现各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区域,这幢三层楼的木屋粗看之下显得有些“朴素”。
走进木屋,你会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木头的世界。馆方工作人员陶亮介绍说,这幢楼使用的所有木材都来自加拿大,其中一种名为“SPF”的木材运用最为广泛。“这种进口木材的价格并非高不可攀,由于加拿大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且执行严格的可持续管理,实际上的经济负担并不大。”
“在加拿大,许多民用住宅,甚至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都大量采用木结构,运用相当广泛。”陶亮说,很多人会觉得木结构房屋“不可靠”,其实木结构房屋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还具有设计灵活、建造快捷、可循环利用等优点。
“参观者亲眼可见的这幢建筑,所有木材都能拆卸下来,可运到其他地方重新组合。不仅如此,由于木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这幢建筑还能抵抗8级地震,保证居住的人们在遇到灾害时有足够的时间逃出。”陶亮说。
木结构建筑一直是加拿大比较推崇的建筑方式,但这种建筑模式在其他一些国家的知晓度并不高,人们对于木结构可能会有“不防水,不放火,不防蛀”的理解。
温哥华案例馆内,参观者可以看见一种名为“西部红柏”的木材,它会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不需要任何涂料便可天然防腐,“在北美,古代印第安人用此类木材建造的图腾柱,几千年后还保持鲜亮。加拿大国家馆的外墙也穿着‘西部红柏’的外衣,非常显眼。”陶亮说。
此外,温哥华案例馆内还有一个体验区,通过相同温度的热源加热材料,参观者可通过触摸对比感受木材的隔热性能。
“从技术允许范围来看,木结构房屋可以建得很高,我们本来也是这样打算的,但由于中国的防火规范要求较严格,只能建到三层。”陶亮表示,为了让木结构建筑能更多地运用在中国的城市,加拿大尝试过一些“本土化改进”。比如用木头结构做“平改坡”的屋顶,“这样的方式比轻钢混凝土方式更便宜,施工速度也更快,一片屋顶最快7天就可完工。”
据了解,上述木结构的“平改坡”已在上海的好几个区县运用,且效果不错。
游客可登冬奥会领奖台
加拿大温哥华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西南部福溪地区曾是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的会址,经过持续规划、开发和不断改进,目前已成为温哥华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地区之一,被称为“温哥华模式”。
温哥华东南地区是2010年冬奥会的所在地。本届上海世博会上,温哥华把冬奥会本身作为一个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宜居的经验。
在温哥华案例馆内,除了本身就是亮点的木结构建筑,参观者还会发现几件“宝贝”,那就是冬奥会的领奖台、火炬以及雪车,且都是从加拿大搬运过来的实物。
温哥华冬奥会领奖台由加拿大花旗松制成,参观者可站上去拍照留念。另外,在展馆的一楼,有一个关于冬奥会环保主题的展示区,里面放置着一架比赛用的雪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