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场淅淅沥沥的夜雨,绵竹遵道镇棚花村500亩“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点”一片绿意盎然。“养殖场全部建成后,将扩大到600只种兔,实现年出栏商品兔2.4万只。”近日,在绵竹召开的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推进会上,绵竹鹏辉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代春向200余名来自全省重灾市县的代表们介绍。
2008年8月,棚花村与彭州黄村、安县柏杨村、都江堰高原村一道,被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列为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村。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打造灾后新农村科技示范样板。如今,在棚花村“果—草—兔—沼”循环农业示范点上,一种以科学技术培养灾区新型农民、打造新型农民组织的模式,正逐渐展现出科技创造效益的无穷魅力。
模式背后的智力支持
“3月建厂6月投产,短短3个月内,最初的240只种兔就繁殖出1400只獭兔来。预计到今年底养殖场可收入20万元。”代春有些得意。
让代春自豪的还有同样属于合作社的“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点”。“藤架上的猕猴桃是新型产品,市价至少5元/公斤,地上的三叶草作獭兔的饲料,獭兔的粪便不仅可反育猕猴桃,还能储存发酵成沼气,这就是现代化的‘果—草—兔—沼’循环农业。”
这种模式的背后,是专家团队的强大智力支持。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