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风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学术称号,终身荣誉。
人物名片
倪嘉缵,1932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化学生物学家,1980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研究领域广泛,从事过核燃料化学、配位化学、稀土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等研究工作,现为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院长。
文/图 记者张映武
在倪嘉缵的办公室里,一进门就可以在桌上、窗台看到几盘绿意盎然的小盆栽,叶子上还带着水滴,显然它们都受到悉心的照料。已经82岁高龄的倪嘉缵看上去清瘦硬朗,谈话温文尔雅,身上有着科研工作者惯有的严谨风格。他的秘书告诉记者,倪院士的时间观念非常强,每次与人约好时间,他都会习惯性的提前到来,他认为,预定好的时间里就要做好专门的事情。
他称自己不是专家 是杂家
“二价铂的配合物可以应用于抗癌药物中,它的化学结构式并不复杂……”提到留学前苏联期间曾研究过的铂的配位化学时,倪嘉缵态度认真严谨,他找来笔和纸,口中念着几个化学术语,刷刷几下就写出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式。他告诉记者:“那时候,这类化合物被认为可能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抗癌药物,我留学回来时就想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后来因响应国家的号召,我被调去研究一个完全不懂的新领域,核燃料的研究。”尽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领域,但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并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为我国的核燃料化学作出了贡献。
记者留意到,每谈到一个重点的化学物质,倪嘉缵都会随手在纸上写出相关的化学结构式,并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解读,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下来,那张空白纸上已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分子式和结构式。
对于倪嘉缵来说,根据国家需要不断地变动科研方向已习以为常,每当有人问他属于哪一领域的研究专家时,倪嘉缵自己也觉得难以回答,他经常笑称自己不是专家,而是“杂家”。
1952年,刚从大同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他被调到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他先后从事过铁矿石的直接还原研究、计划管理岗位。1972年,核燃料化学下马后倪嘉缵被派去从事太阳能电池研究,不久,他又被研究所任命为稀土化学研究室主任,带领研究组攻克了不少对我国稀土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倪嘉缵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他们的科研方向与国家、社会的需要密切相关,每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后,就可能要接触不同领域的新课题,重新学习新的知识,科研工作虽然艰苦,但他们从无怨言。“社会的需要是首要的,能为国家建设出力是很自豪的事,再加上我对新事物一直抱有钻研兴趣,这成为我不断从事各领域科研工作的动力。”
“广东有很好的科研氛围”
倪嘉缵的父亲倪禹功是一名国画家,倪嘉缵自小就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不过他表示,自己并不会绘画,而是选择了化学领域,他的父亲也很支持。“父亲很开明,他总是支持我们学自己喜好的事物。”
倪嘉缵时常告诉学生,要抽空多学习专业外学科的一些知识,学习跨学科交叉知识,思路广的人搞研究更容易触类旁通。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这种求学态度,上世纪80年代初,倪嘉缵对稀土生物无机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年过半百的他又自学了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在该领域他一边培养学生一边搞科研工作,经过近10年的积累,他带领研究团队获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结果,并主编出版了《稀土生物无机化学》专著等。
1994年,倪嘉缵因老伴长期患病,身体不适合寒冷的东北气候,那时他的女儿刚好在深圳工作,于是他就来到深圳,在深圳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开始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全新工作道路。“广东素有‘敢为人先、开放进取’的风气,这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氛围。”倪嘉缵随后在深圳潜心于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学与重大疾病的关系等领域的教学及科研, 2002年,倪嘉缵在深圳大学主持筹建了生命科学学院,随后按深圳市的需求陆续成立了 “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及“创新药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师生研究团队。
几十年来的科研、教学工作经历,让倪嘉缵养成了善于从不同学科学习新东西的习惯。倪嘉缵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初,研究所买了一台先进的实验仪器,当时谁也不懂计算机,他认为这对科研工作将会大有裨益,就利用晚上业余时间自学,那时计算机运算都得输入指令代码,并不像现在一样有现成的。
学生大多成了他的“粉丝”
自担任院长以来,倪嘉缵的教学工作更加繁忙,为此,他周末时常会到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尽管非常忙碌,年事已高,倪嘉缵仍没放下一直从事的科研工作,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自己带领的研究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的防治课题,“老年痴呆症问题在世界上是个难题,没有太好的药,未来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将明显加快,患者数量也会随着增多,我们研究团队重点将研究老年痴呆症的早期预报及发展能延缓症状发展的药物,目前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已取得不少重要进展。”
在学校里,倪嘉缵对待老师学生和蔼可亲,师生们都习惯称呼他为“先生”,他的办公室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进出的身影,或请教问题、或看实验报告、或评价论文……在同记者谈话的一个多小时里,就有四五位学生先后找他,倪嘉缵总给以耐心的解答。
在学业方面,倪嘉缵通常结合自己的经验,要求学生注重培养五方面的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好学能力,并鼓励学生要广泛涉猎一些人文科学,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由于倪嘉缵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性格,他在学校里拥有许多学生“粉丝”, 平时倪嘉缵走在校园中,时常会遇到有“粉丝”上前搭话。
熟练使用专业照相机
倪嘉缵认为,一个人搞学问,知识面太窄是不行的,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对搞科研工作也是有益处的。除了养花,倪嘉缵还有很多的兴趣爱好,他觉得运动可以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性格,在青年时期他就喜欢各式各样的运动,游泳、溜冰、跳舞、跑步……晚年的他喜欢集邮,特别是在摄影领域还富有造诣,他对单反相机的性能也很熟悉,光圈、快门速度、景深、焦距等参数他了如指掌。当他看到记者拿着的单反相机时眼睛一亮,“这台单反机是700D型号的吧,我也有一款类似型号的相机,空闲时用它拍了不少的照片,近期还做成了一个作品合集。”倪嘉缵告诉记者,自己也喜欢看电影,但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去电影院。
虽然已是82岁高龄,但倪嘉缵的身体仍然硬朗,他告诉记者,自己平时非常注重锻炼身体的方式,也很少去医院看病。年轻时就注重锻炼身体的他,现在也经常会去慢跑、走路,他笑称还在练“闭气法”,即在快步走时,一边活动手脚,一边有节奏控制呼吸——呼气后尽量多吸气称为闭气法,对心肺功能也大有益处。倪嘉缵非常关注养生保健知识,他自学了许多常见疾病的发病因素,预防诊治和日常保健常识,“只要心情要好,饮食科学,适当运动,很多疾病都会远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