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
问题
外派培训员工的学习效果未达到企业的预期,或不能满足企业要求,企业不但蒙受经济损失,而且容易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外派培训员工在培训后没有完成约定的服务期就主动离职,企业势必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培训后员工的离职将成为企业的培训风险。
如何防范
一、合法建立规章制度。
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培训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二、合理设计培训协议。
培训协议约定企业和员工在培训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培训协议,约定服务期。如何合法、合理的设计培训协议,将是企业有效规避培训风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依法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
企业如没有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既要承担违法责任,又不能主张劳动者有关培训的违约责任。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可避免部分人员利用法规政策的空子,寻找企业的漏洞。
四、养成良好的培训管理习惯,包括:
1、不要在试用期内对员工进行培训。虽然试用期也属于劳动合同期,但限试用期是一个特殊阶段,企业对试用期员工进行培训后,如员工离职,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不要一次性投入过多的培训费用。一次性投入过多的培训费用,若员工离职,即使企业能得到违约金,但由于数额巨大,员工没有偿还能力,可能导致员工不辞而别,企业同样也会蒙受经济损失;
3、培训结束后,培训费用需员工本人再次签字确认。这样表示员工对培训费用没有任何争议,即使日后引起劳动争议,企业也能掌握充足的证据。
五、对于培训后企业如何用人,要作出明确的规定或建立员工的上升通道,使员工能够按照职业生涯的轨迹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企业所用。要建立培训后的考核监督跟踪机制,发展企业生产或经营骨干队伍,使培训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评估
编辑
企业培训绩效是有承诺的,并相信所有的课程规划应包括对结果不断的衡量与评估。这样的衡量提供一个良好的回馈机制,告诉我们什么是有效的,什么还有待改进。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衡量,我们与顾客将无法确定努力到什么阶段才算是成功,也将失去继续转化、扩张、修正或总结一个计划的基础。我们与顾客一同建立相关的评量系统,以有效掌握计划的结果与影响。
360度回馈程序 - 个有架构的过程,让参与者可以从他们的同侪、下属、上司,以及内部或外部的客户与供给者,收到各种不同的回馈意见。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评量人们在职场上的表现。
员工态度及文化调查 - 在研习会后持续地进行调查,并与会前的结果做比较,确认并量化所欲改变及进步的范围。
计划监控- 个人对行动计划周期性的报告进度,可以让组织确认每个人是否照自己所定的目标与承诺循序渐进。可以设计一张计划「纪录卡」来量化这些结果。
体系
企业培训评估是对企业培训工作的绩效衡量过程,建立培训评估体系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决策 利用评估结果改变一个培训项目及其参与者和培训人员的地位(例如,继续扩大或缩小一个项目的规模,或是重新安排一名培训师)。
二、改进 为培训人员或培训参与者提供培训结果,从而使培训项目对参与者产生积极的影响,或是改进他们需要遵守的程序(例如,阐明改进客户服务技巧的必要性)。
三、营销通过评估鼓励一个新的组织引进培训项目,寻求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或是鼓励潜在的参与者参与到培训项目当中来。
建立原则
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是决定并保证评估活动正确取向的准则。要保证这一正确取向,就要求参与评估的人员牢记培训目的和评估的基本要求,不要把全员参与、气氛热烈、领导重视、投资量大、教员名气大、报纸宣传等作为培训成功的标准。这些表面的形式与培训评估的目的与要求是完全相悖的。
二、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评估要易于培训参与者接受,评估所需费用和时间要比较合理,方法要操作简便,要有利于降低成本,评估要注重实效。
三、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是指培训评估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工作,只有这样,评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给予管理者、受训者、教师以持续的动力和压力。
四、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评估人员在进行培训评估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真实地反映出培训的客观效果。只有客观、公正的培训评估,才能推动培训计划的有效开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制定标准
在确定了培训项目的目的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制定相应的尺度或衡量标准,以检验培训项目的目的是否得以实现。
对于一个特定的培训目的,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标准衡量其实现情况。
选择一种适当的评估标准,实际上是一个权衡检验标准的适用性与培训目的在时间、资金和可行性等方面是否客观实际的过程。在制定培训标准的时候可以参照科克帕特里克模型。
企业在进行评估时,一般是在培训后三个月或一年内进行。间隔时间太短,学员可能还未完全熟练掌握,难以反映出培训的切实效果;而间隔时间太长,则会因多个因素的影响增强,难以测评培训的真实影响。在操作上我们采用绩效考核、调查问卷、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
对待不同的员工,评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企业基层员工评估:侧重其本人的表现。比如培训后完成工作质量有无特别提高、工作技巧有无显著提升、绩效有无提高,人员的出勤、工作积极性有无改进等。
企业管理人员评估:侧重整个团队的表现。管理者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他的能力态度改变会在团队中体现出来,如团队人员的精神风貌、团队的工作效率、团队的业绩情况。通过考察团队的表现,就能反映出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