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业界普遍认为,创新驱动的产出比可以实现1比50以上。难怪经济学家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如果把经济发展比作一艘大船,创新驱动就相当于给大船安上了发动机。一直以来,科技创新都是提高长春经济质量效益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为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拉动作用,激发和释放创新驱动长春发展的巨大能量,在14日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我市出台了《长春市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长春经济的快速发展安上了动力更加澎湃的新引擎。
《方案》指出,为深入推进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工作,我市将着力建设一大平台、两大载体、三类中心、八大协同创新基地,建立完善三大协同创新机制,深入实施“三百工程”,突出抓好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共担科技项目、共建研发平台、共促成果转化、共用科技人才、共享科技资源,全面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到2017年,基本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载体功能有效发挥。到2020年,全面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成效充分显现。
一大平台——长春市“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云平台。整合部门、企业、高校院所、中介服务结构的各种资源,基于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学研输出、成果应用、金融助力、中介服务为一体的“政产学研用金介”的协同创新云平台,更快更好地实现科技信息汇聚、科技需求对接、科技创新服务和科技创业指导。
两大载体——一是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集约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使其成为引导和带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自主创新核心区、科技创新辐射源、产业发展引导区。二是吉林长春集成创新综合体建设。依托长春北湖科技园,建设技术研发与转移、创新型企业孵化、科技服务、网络信息、投融资等平台,构建辐射全省的网络化、一体化创新集约体系。
三类中心——一是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着力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水平和支撑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二是行业中试与检测中心建设。围绕重点新兴产业领域,推动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共建行业中试与检测中心。三是公共科技服务中心建设。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集聚科技服务市场化机构,集成科技信息、科技培训、技术需求等功能,打造服务种类齐全、运作形式灵活、支撑效果显著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八大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农产品加工产业协同创新基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生物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光电信息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和电子商务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三大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舟桥”机制、科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市场化机制。
“三百工程”——一是实施100个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科技项目库,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重大科研立项。进一步做好科技招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合法分享成果转化收益。二是实施100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好我市科教优势,发挥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引导高校院所围绕产业发展趋势、企业创新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培育10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制定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