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家园馆:太空的神秘感觉
王大宇,生于1981年太空家园馆方案负责人,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李洪求,生于1967年,教授级高工,太空家园馆设计团队代表,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知道自己的公司准备竞标太空家园的建筑,王大宇忽然又回忆起他的少年时代。
一个10多岁的中学生,一个正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美术爱好者,有一天看到了哈勃望远镜从太空发来的图片。这些肉眼望着星空永远看不到的景象,引起了少年人无边无际的遐想。王大宇今天说,那时,他看到了宇宙的浩瀚,也感到人类的渺小。这也是王大宇的调色板上从来没有过的颜色,星云是那样的漂亮,充满了张力和爆发力,也远远越出了世人的艺术想象力。他觉得震撼。而少年时的震撼是能够长久保留的记忆。
王大宇后来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央美院设立了建筑系之后,他学了建筑。毕业成为建筑师。在接到任务的时候,他翻阅了很多资料,也想了很多的事情。
每一个有创意的建筑物都需要浓缩很多素材,而太空家园馆需要浓缩的是无边的宇宙。只能截取最有表现力的情节,一个想象中的场景:“天外来客”突然降临了地球,它在将要落地的时候,悬在空中不动,然后伸出了7根触脚……王大宇问自己:“天外来客”是怎样的?宇宙本身是无形的,星云虽然是有形的,可是无法叙说。如果设计了一个飞碟,或者一个火箭,那么这个形状即使是所谓 “异形”,一旦成为建筑,就不能再有变化。王大宇选取最简洁最普通的立方体。正如变形金刚千变万化,最后一定会变回最普通的形状。立方体本身具有无限的表现能力,如果将它设想成为一个科幻片中的“能量盒子”,那么就提供了以“有形”来叙说“无形”的机会,也让“常形”可以变成“异形”万千。这是维拓公司一个独特的思考方式:“换位”。
建筑师王大宇换位成为一个参观者王大宇。他走进这个展馆,会有什么感受?
面对天外来客,人们的常规感受全部会变化。需要抓住的是那种瞬间迷幻的感觉。进入展馆的那个没有间隔的一层空间,人们看到了7个触脚,有的下大上小,有的下小上大,这些触脚表面如同镜子一样,可以照得见人。因为是双曲面的,又没有一根触脚是一样的,所有的人都在镜面里看不到自己本来的面目。他们分布很像是北斗七星,排队的人依次会一个一个经过那里,走过7个触脚,就获得自己7个古怪的形象。每一个都夸张得非常厉害,头和身子不成比例,还有的甚至是头朝下,两脚伸向天空。
“宇宙本身就没有正反,失重的人,也没有上下。”王大宇说,这可以理解为进入了一个“反重力”的环境,失去了真实世界的时空感。也可以理解为,至今人类还没有见到过实在的外星人,双曲面造成的形象和影视艺术家造就的银屏形象,异曲同工,其基本点都是建立在人类自己的形象之上。
人们还能看到一间玻璃房子,人们看不到玻璃房子里承重的柱子,觉得它很轻盈。玻璃房子墙面采用的是折线,锯齿状的设计,因此看起来所有的物体瞬间都变得破碎了,而且每走一步,墙面就会变幻一种破碎。这也是在强化暗示人们,环境已经有了变化,原有的生活逻辑也已经不再严密。人们已经进入了“太空”的领域。
那一间“悬空”的屋子,充满了神秘。你知道它是立方体,可是你怎么看它都不是立方的。这个盒子内部是什么,需要有一些神秘感。建筑物的外形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精心选择的表面材料是半透明的,造成无限深远的感觉,让你一眼看不到底,削弱了体量的存在。表面上有一些凸起。这些凸起没有解释,只是为了营造神秘感觉。上面有一些图文,都是抽象的图形和文字,也没有确凿的解释,也只是为了营造神秘感觉。要看清图形,需要站得远一点,你才能看到充满曲线的异形。
晚上,正面会有一片特殊的LED彩光从表面材料后面透射出来。它不会比周围展馆更加明亮,因为非常明亮会让神秘消失。另外三面将是星空迷离,或许你不知道哪一片是你曾经看到过的星空,你被它吸引又看不明白更好。留着那一分神秘,进去参观就知道了。
“太空家园馆”,将通过天-地-人的展示脉络,划分为梦想起源、漫步太空、美好家园三个展示区域,为观众展示中国航天人的探索精神,以及航天技术发展应用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并将回归地球的航天技术与电子科技相结合,展现在航天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引领下,绿色、安全、智能化的未来家园。
“我已经29岁了。而且,已经有5年的工作经历。 ”
我们在北京访问了设计团队,个走进来的就是建筑师王大宇。如果忽略了他颔下特意留着的胡须,以及那副黑边框的眼镜。那么,他在街上走过,我们一定以为他是一个大学生。他太年轻了。
随后走进会议室的四位,全是的老总。分别是太空家园馆结构、电气、设备、室内的设计者,他们都拥有职称,都是行内的专家。
王大宇出了一个创意,院长率领一个综合的团队将这个创意变成了一个建筑作品。这个作品在航天方面举行的设计招标过程中,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前5名,最后和建筑界的诸强较量之后,一举夺魁。桌子上有一个简单的模型,只是一方木块,下面有一些金属的支撑。这大约是我们看到所有展馆模型中最简单的,那是王大宇最初拿出来交流的。王大宇说,这个馆,如果没有各位前辈的智慧投入,它不过是一个模型而已。
“没有什么啊,我们画了那么多年的图,思路无形之中被束缚啦,还是年轻人脑子里没有框框。 ”一位女专家这样说。这样,我们知道了很多建筑上的秘密。
结构总工程师李洪求说:“这个建筑看似随意,可是正因为随意,所以在结构上需要想很多的办法。 ”
“大宇的想法包含着很多美学方面的思考,需要用力学的原理将它支撑起来。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网架。”
李总曾经找来王大宇,面对面长时间的探讨。结构设计毕竟还是需要尊重地球的吸引力,他在我们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个网架。两层钢管形成的网架结构悬在空中,是由柱子支撑的,那些柱子,都是半米直径的钢管,巧妙地藏在那些“触脚”的里面,藏在玻璃房子中。而网架的上面,就是那个庞大的立方体。网架可能不是最为特殊的建筑结构。不过,如果你看到王大宇根据美学并不规则地安排柱子的位置,就知道了李总为了整个展馆的力的平衡进行了多么精密的力学计算。这个网架,将在建筑落成的时候隐身内部,无法看到。就像那些专家们的心血,并不为外人所知。
王大宇说,他很感动,他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却获得了老总们的厚爱。之前,他们还有一个作品竞争世博建筑,历经坎坷,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圈子。可惜,是第二名!这不是体育赛场,第二名还可以有一枚银牌。建筑设计竞标,第二也是淘汰,而且是最为痛惜的淘汰。王大宇说,那个在第二的位置上被淘汰的作品也是他设计的。还能让灵感升腾起来,激情满怀地投入太空家园馆的创作,最后梦想成真,一步一步都是在老总们的热情扶持之下。
“这里的幸福指数很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