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陕西雕塑厂
辽宁一位泉友收藏一枚崇宁通宝大钱,直径较大,泉友称其大约有37毫米,宽缘,穿口齐整,钱文稍深峻。据他介绍,如用放大镜细看,钱体上有类似刀痕的纹迹,泉友认为是一枚雕母。近年来曾遇到有的泉友把品相好、字口深的崇宁、大观大钱称为雕母或母钱,究竟北宋大钱有没有铜质雕母或母钱呢?至今未发现过。笔者曾于去年12月25日给贵报投稿谈过自己的看法,如今再说此事,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泉界先贤丁福保在上世纪30年代成书的《古钱大辞典》中,就曾描述过北宋木质雕母,他在文中写道:“一木雕崇宁大钱,与铜钱无异,而精又过之”。2002年和2003年的《中国钱币》上,两次刊载文章,介绍四川广元发现宋代木雕祖钱。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戴志强认为:“在两宋时期,不但采用了先进的母钱翻砂法铸币,而且还发现了直接采用有别于金属的木质雕母祖钱为模,翻砂铸造子钱这一确凿例证”。翻砂铸造子钱是需要大量母钱的,有了木雕祖钱,就可以大批翻铸母钱,为铸子钱备好模具。崇宁通宝(重宝)和大观通宝大钱,铸造量是相当大的,需要大量地铸造母钱,在砂型上印出钱型。这些母钱到底什么样子呢?《宋史·食货志》介绍,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时,蔡京恢复相位,他主张铸造崇宁、大观大钱以解财政危机,“遂降钱式及锡母于铸钱之路”。锡母是锡质或铅锡合金铸的母钱。关于北宋铸钱用锡母,当时的《山堂考索》中也有过记载: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乔年言“诸路监现铸小平钱,并依旧料例,仍今崇宁监别铸样,臣令工匠铸到锡母五文足。”上述记载证明,北宋翻砂铸钱使用的是锡质母钱。锡金属熔点低,延展性强,在空气中不易起变化,铸出的母钱易于修整,并能反复熔铸母钱。
了解了宋代铸钱的方法和制作祖钱、母钱的材质,就可以帮助泉友们掌握辨认崇宁、大观大钱雕母、母钱的知识。一些品相的流通钱,很可能是头炉钱或是精制的呈样钱。沈阳的老宋雕刻过铜质的崇宁通宝大钱,但那是工艺品钱样,只能当个欣赏的物品而已。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铸钱的第二高手,他铸的钱多数精致,地章平整,缘廓及钱文深峻俏丽。品相好的折十崇宁通宝、大观通宝与同时铸的崇宁通宝铁母、清代铸的母钱相比毫不逊色。因此,有的泉友把品相的崇宁、大观看成雕母、母钱,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