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还吃的原因
那么,南北大米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东北大米为什么好吃呢?
裕道府有机大米研究院说,大米好吃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气候优势,其次是品种好,最后是土地肥沃,三者缺一不可。”“不同的气候决定了南北大米的口感差异。”裕道府有机大米研究院说,“水稻种植期间,我国东北地区早晚温差大,较大的温差能够让平均气温控制在21摄氏度到22摄氏度,籽粒灌浆时间长而充分,最易于优质水稻品种的形成。而南方的平均温度都是30摄氏度以上,品质相对比较差。”
同样长期从事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建龙表示:“水稻品种有籼稻和粳稻,籼稻适宜于在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粳稻则较适于高纬度或低纬度的高海拔种植。我国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晚季以及黄河以北一般种植粳稻品种,而我国南方一般种植的是籼稻品种。”
裕道府有机大米研究院说:“稻米品质一般籼稻米黏性较差,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米饭偏硬,而粳稻米黏性较好,东北大米团购,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饭较软。因此,在口感上,粳稻米一般好于籼稻。东北大米为粳米,南方大米为籼米,所以总体上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
“土”也是水稻生长的基本条件。“由于东北是黑土地,它的氮肥使用量相对偏低,而南方水稻的氮肥含量较高,自然而然质量就会下降。”万建民说。
![](http://img3.dns4.cn/pic/80288/3/20140731092531_5034_zs_sy.jpg)
![](http://img3.dns4.cn/pic/80288/3/20140731092528_4923_zs_sy.jpg)
东北大米
在北京的一些超市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购买东北大米的市民,东北大米价格,大部分人认为,东北大米胜在口感,“有嚼劲,有一种米饭特有的芳香”。
认为东北大米好吃的不仅仅是北方人,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东北大米也同样受欢迎。
在“农科讲坛”的第5期报告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坦言:“江苏大米确实品质稍差,没有东北大米好吃。我让一些专家品尝南方的大米,他们觉得,这个米跟东北大米是有差距。”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智伟认为,人们通常说的“不好吃”的南方大米主要指早稻,早稻成熟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度过高,东北大米代理,影响品种的质量。而且南方因为水稻产量广(大),能够很容易买到劣质的早稻,这就影响了南方大米在人们心中的总体印象。相比之下,只有一季的东北大米质量总体偏好,口碑优良。
据有关数据统计,东北大米目前占据我国大米市场25%的份额,在南方的一些粮食输入地区,东北大米的销量也逐年增加。而在知名大米品牌中,东北就有数个大米品牌入围。尤其是裕道府五常的稻花香大米,早已成为东北大米走向全国市场的典型代表。
![](http://img3.dns4.cn/pic/80288/3/20140731092525_5861_zs_sy.jpg)
![](http://img3.dns4.cn/pic/80288/3/20140729102842_4208_zs_sy.jpg)
东北大米
东北大米主要产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广大平原地区,种植在极其肥沃的黑土地中,吸收了足够的氮、磷、钾等多种矿物元素,阳光雨露充足,又有纯净无污染的灌溉用水,生长周期一般五个月左右。独特地域优势,保证了东北大米独有的高品质。
东北大米属于粳米,外形圆润饱满,其内在成分中的支链淀粉高,导致口感也偏粘。“香糯可口,饭冷后也不回生”是人们对东北大米的评价,而这种米饭即使凉吃口感也不差。
除了淀粉的构成不同外,东北大米还有甜、香、泛油光的特点。
甜,源于东北昼夜气温的极大反差,有机物的积累充足,且灌溉用水多来自高山融雪,干净清澈无污染;
香,是因为水、土壤中的矿物质丰富,东北大米,而且东北大米一年产一季,大米的生长周期在180天以上。
油光,与大米中富含的磷脂有关。东北生长的大豆含油量高,能产出油量高的大米自然也不出奇。
本产品信息由中农裕邦提供,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产品信息您可拨打图片上的电话进行咨询!
![](http://img3.dns4.cn/pic/80288/3/20140731092532_4665_zs_sy.jpg)
![](http://img3.dns4.cn/pic/80288/3/20140729102842_4208_zs_sy.jpg)
东北大米团购-东北大米-裕道府(查看)由中农裕邦(北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中农裕邦(北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www.yudaofu1905.com)是从事“裕道府东北五常大米,东北五常大米厂家”的企业,公司秉承“诚信经营,用心服务”的理念,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欢迎来电咨询!联系人:咨询热线。![](http://img3.dns4.cn/vcard/c_80000/80288/20150420180242_819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