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界,一件事只要能获得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记者就称之为“胶片杀手”。对于品牌推广,最英明的做法当属“倾力于品牌的根本——产品”,即以每一次产品技术的突破、革新以及产品上所附加的服务功能成为非凡的“胶片杀手”。
对Intel的膜拜,一半来自于其创始人之一戈顿·摩尔的论断:“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一半则来自于Intel公司对此论断的不断实践。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芯片产品的推出,无疑为Intel赢得了最有价值的市场声誉。从286486系列产品到奔腾系列产品,再到双核CPU,Intel让人难忘的不仅是“Intel Inside”,更是那些功能卓越的划时代的产品席卷全球的体验热潮。
同样的,和无数苹果迷一样,了解苹果是因为产品,喜欢苹果是因为产品,痴迷苹果同样是因为产品。在我的意识中,只要苹果公司称得上卓越的产品就可以说是“史蒂夫·乔布斯的‘孩子’”。
感谢史蒂夫·乔布斯
2008年1月1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当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从一个平常的纸质文件袋中,拿出世界最薄的笔记本——MacBook Air时,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无数媒体和苹果迷再次为这位卓越的工程师兼CEO热烈欢呼,感谢他带给我们新的消费信心和激情。
来自Google的检索数据为我们证明了此次发布新产品产生的广泛影响力。输入“MacBook Air”,将会有超过20 900 000个相关网页和3 041篇新闻报道,这是一个让很多所谓的大事件和产品都难以匹敌的数字!而这还不包括中文或其他非英文的网页和新闻报道。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欢呼和新闻报道已经不止一次了。
2001年10月,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Cupertino的苹果总部的一个阶梯会议室里,乔布斯宣布苹果公司成功研制出ipod,并称“通过ipod这款革命性产品,苹果公司将开启一个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全新领域”,那些带着特殊邀请函,在“关于一个数字外围设备,但不是Mac”的狐疑中进入会场的记者,就曾给予过乔布斯这样的欢呼。
当然,坦率地讲,自从1996年12月17日,媒体早于苹果公司发布“乔布斯重回苹果”的消息以来,乔布斯就一直为我们源源不断地呈现着“创新的神奇之作”。
苹果公司在1997年以前,CEO阿梅利奥在迎接乔布斯的欢迎词中说:“我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我们最伟大的天才归来,我们相信,他会让世人相信苹果电脑是信息业中永远的创新者。”
很快,乔布斯就开始推出新产品。1998年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凝结着员工的汗水,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公司的梦想,呈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一台全新的电脑,代表着一种未来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观,一扫电脑千篇一律的灰褐色的单调,像太空时代的产物,加上发光的鼠标以及1 299美元的价格标签,令人赏心悦目。
新产品重新点燃了苹果电脑拥戴者们的希望。三年来他们一直在等待的产品出现了,iMac成了当年最热门的话题。1998年12月,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电脑”的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
1999年,乔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上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蓝黄相间、像漂亮玩具一样的笔记本电脑iBook在市场上迅速受到用户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时尚风格、无线网络功能与苹果电脑在便携电脑领域的全部优势,iBook是专为家庭和学校用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1999年10月,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名,还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荣获“年度设计奖”。
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时,苹果公司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一年后,苹果公司却奇迹般地赢利309亿美元。1999年1月,当乔布斯宣布第四财政季度赢利152亿美元,超出华尔街预测的38%时,苹果公司的股价立即攀升,最后以每股4650美元收盘。苹果电脑在个人电脑市场的占有率已由原来的5%上升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