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娇小玲珑”、穿着统一的“制服”,机警灵活又“沉默不语”…… 今年4月以来,20多条训练有素的警犬开始在轨道交通站点“服役”,频繁亮相吸引了市民的目光。 这些警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搜爆犬”。它们从小接受严格训练,对各类爆炸物的气味特别敏感,一旦发现异常,就会以重嗅、坐下、卧倒等动作示警。这些警犬“上岗”后,协助民警每月检查乘客携带箱包达数十万只,查堵各类危险品数千件。 搜爆犬因为高“曝光率”正渐为市民熟悉,其实在上海市公安局警犬训练基地,它们的“战友”还有不少——搜毒犬、刑事犬、护卫犬…… 这些民警的“无声伙伴”,它们究竟有哪些绝活?平时是怎么训练的? 1、搜爆犬究竟是如何训练的?驯犬员陈波告诉记者,除了基本的服从性训练外,搜爆犬都经过“气味联系”训练,使它们对主要爆炸物品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别敏感。最初的训练一般从犬类的游戏天性出发,扔一个毛巾卷,让它捡回来;之后开始在毛巾卷上留下爆炸物的气息,将犬对物品的兴趣逐渐转移到气味上,这就是最基本的“气味联系”,一旦犬确认了气味,马上强制它们坐下或者卧倒,并给它奖励,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因为爆炸物品可能对声音敏感,也不能扒咬,所以一定要训练它们用无声的方式示警。”陈波告诉记者,一条搜爆犬需要反复训练近一年,才能初步胜任搜爆工作。 2、一条好的刑侦犬,很可能为破案带来关键性的突破。这其中,气味鉴别结果,更可以作为提交法庭参考的依据。 2003年,本市西区一幢别墅里的一家5口遇害。警犬队被派往支援,训犬员李蓓带领他的“Jonny”负责外围搜索。“Jonny”以犯罪嫌疑人的踏痕为嗅源,从小区外围一直往里嗅。当时人们感到奇怪,疑犯逃走应该是往外跑,怎么警犬却倒过来查,结果嗅到围墙边时,“Jonny”在枯草丛中发现一部手机。 就是借助这部手机提供的线索,警方在48小时内抓住了犯罪嫌疑人,事后经过审讯了解到,这部手机是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前一天踩点时不小心留下的。“Jonny”的主人李蓓为此荣立二等功。 昨天,记者在警犬队遇到李蓓,一问才知道,9岁的“Jonny”已退役,被送往奉贤的另一处基地“颐养天年”。 李蓓给记者讲了另一条刑侦犬“球球”的故事。去年12月5日,嘉定平城路某休闲会所发生一起凶案,一名女服务员左颈动脉被刺穿死亡,收银台抽屉被撬。现场留下大量血迹和两把凶器——钎脚工使用的钎脚刀。 警犬“球球”在主人陆童带领下,对现场留下的气味一路追踪,没想到这一追竟然直接追到了犯罪嫌疑人家里!那是嘉定永胜村的一处出租房,员们很快在房内找到了血衣和3部休闲会所内使用的带血的对讲机。 犯罪嫌疑人被迅速锁定为刚到会所打工的李某和彭某,经过追捕,两名犯罪嫌疑人很快在逃亡途中落网。 上海警方配备新犬种 ■罗威纳犬 尾巴齐根而断,体格强壮威武,毛短而密集,黑色的身躯上夹杂着黄褐色的斑,一走近警犬“米首”的犬舍,它立即矫健地跃起扑在铁丝网上,发出凶猛的吠叫。 “米首”是一条罗威纳犬。罗威纳有“护卫犬中的凯迪拉克”之称,早在1500年前的罗马帝国时期,便有了这种犬的纪录。罗威纳犬生来具有警卫才能,中世纪时,有钱的商人们为了避免钱财被盗,便把钱袋挂在罗威纳犬颈部。 在警犬基地,“米首”是一条种犬,并未参加训练。但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世界上有勇气和力量的犬种之一,罗威纳犬已经在上海公安机关中配备,多用于配合民警巡逻和警卫,目前全市服役的罗威纳犬有六七条。 ■寻血犬 体格高大,头部有大量松弛的皮肤,几乎每个地方的皮肤都显得多余,当它低下头的时候,松弛的皮肤垂落下来,形成皱纹,前额和脸部两侧尤其多皱,显得“愁眉苦脸”。在上海警犬训练基地,记者见到两条新近引进的“寻血犬”。 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顾名思义,“寻血”对于气味特别敏感,是世界上品种最老、血统最纯正也是体型的嗅觉猎犬之一。“寻血”具有不屈不挠的嗅觉追踪能力,事实证明,即使是超过14天的气味,它也能追踪到,曾经创造过连续追踪气味200多公里的纪录。 上海警犬基地的两条寻血犬都是去年从德国引进的,目前仍在训练之中,未来它们的加入,将令上海刑事侦缉工作如虎添翼。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