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缆线路路径的选择。从电源点到受电点的电缆线路地下通道称为电缆线路路径。设计人员在选择电缆线路路径时,应当反复此较,选择一条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均为的、最台理的路径方案:在城市电同中,电缆线路路径选择,通常应遵循以下三个匣则:
(1)统一规划原则。电缆线路路径,包括各种附属土建设施(如:电缆排管、工井、隧道、电缆沟等)的位置,应符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制定的道路地下管线的统一规划。有的城市规定,电力电缆的管线位置一般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电缆线路设计施工网,必须送交城市规埘管理部门审批.取得“管线执照”。
(2)安全运行原则。确定电缆线路路径、要充分考虑安全运行和检修方便。
1)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的电缆路径,应当在人行道位置,电缆与建筑物基础相距0.6 m,与人行道位置相距0.75m穿越车行道或在车行道下敷设电缆时应穿在管道中。
2)为防止电缆护层遭受电化学腐蚀,电缆路径上的土壤应呈中性,即PH值在6 - 8之间。
3)对周围环境要求。应使电缆长期承受各种机械力,如过大的压力、拉力和震动等。
4)电缆线路应远离热力管和其他热源。
(3)经济合理原则。确定电缆线路路径,要力求经济合理,电缆线路能短则短、不要绕道,根据同一路径上近期和远景电缆平行根数的密集程度、道路结构、建设资金来源等因素,确定电缆敷设方式,确定排管、电缆沟或隧道等土建设施的规模。
2.水底电缆线路路径选择的特殊要求。跨越两个陆地之间的水域,敷设于江、河、湖、海水底的电缆线路,称为水底电缆线路。确定水底电缆线路路径,除上述三个原则外,还有一些特殊要求、简述如下。
(1)跨越内河,一般选择在河道比较狭窄的区段.河床应是泥沙构成。电缆路径应远离桥墩和码头。
(2)跨越大江、大河,应选择在河床由泥、沙和砾石构成的稳定水域。耍求选择河道较直,河床无明显冲刷,无航行船只抛锚和岸线凹入有龄积的区域。
(3)跨越海峡,应作周密的海洋水文地质调查,避开没有泥沙覆盖的裸露岩石地段,选择海底平埋无礁石、滩头稳定的地段,应远离锚泊区域和渔业作业区。
3.金属护套的交叉互联。在单芯电缆线路的设计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确定电缆金属护套的连接方式。为了减少金属护套的环流损耗,为了限制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在小于50 V的安全范围内,通常将单芯电缆金属护套实施分段交叉互联。
金属护套经交叉互联后可避免环流损耗,提高电缆线路的输送容量。
为了降低金属护套或绝缘接头隔板两侧护套间的冲击过电压,应在护套不接地端和大地之间或在绝缘接头的隔板之间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护套交叉互联需用同轴电缆作为连接线。在整条线路上,内外芯的连接必须一致。同轴引线一般采用内外各为120 mrn2的塑料铜线,其长度越短越好,以不超过15 m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