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接近完整的单脊龙骨骼于1984年被发现。最初在被科学文献详细描述以前,将其暂命名为“Jiangjunmiaosaurus将军庙龙”。该名称现已被弃用
[a]1993年,赵喜进与Currie正式确定了其拉丁文学名“Monolophosaurus jiangi”;种名jiangi源自于正模标本IVPP 84019被发现地的地名。单脊龙最初归为巨齿龙科并多次被建议划分到“异特龙超科”。Carr (2006)甚至表示属于暴龙超科原角鼻龙科的五彩冠龙是单脊龙的亚成年个体,因此认为五彩冠龙也应归为“异特龙超科”,由于他注意到了两种生物都具有大而薄的长在头骨中部的多孔冠状脊。但这样的分类也许并不正确。
[a]Smith(2007)发现以前被认为是异特龙超科成员的一些专属特征也存在于其他更广泛的坚尾龙类恐龙成员中。由此他提出单脊龙应该不是“新坚尾龙类恐龙”(neotetanuran)。赵喜进(2009)也注意到了骨骼标本上所显示的一些原始特征证明单脊龙或许是一种最基础的坚尾龙类恐龙。Benson (2008,2010)将单脊龙与川东虚骨龙共同归入一个演化支,该演化支在巨齿龙超科(或称棘龙超科)中所处的位置比巨齿龙科和棘龙科更为基础。随后,Benson(2010)发现川东虚骨龙/单脊龙演化支应该处于巨齿龙超科与新坚尾龙类之外,接近于更基础的坚尾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