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鸡病多发原因和防治对策
目前鸡病呈现出鸡病种类不断增加、鸡病非典型化、营养代谢病危害日趋严重,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经常发生、病原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等特点,导致鸡群生产性能低,产品质量差,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给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鸡业的发展。针对此现状,特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 鸡病多发的原因
1.1 鸡病的防控意识淡薄
目前养鸡业主体众多、规模不一,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相差很大,造成了防控水平的较大差别。占养殖绝大比例的中小养殖场的养殖专业户,由于鸡病防控的能力较低,造成了疾病的多发、易发。主要变现在部分养鸡户鸡病防控意识淡薄,管理粗放,存在多种动物混合饲养,粪便乱放,死鸡乱扔,加剧了鸡病的相互感染和传播蔓延。有些养殖户生产过程中往往重现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而忽视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没有进行有效的隔离、卫生和消毒及提高机体抵抗力等综合防治措施,造成了免疫失败、药物残留等现象,这就要求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控制疾病。
1.2 雏鸡质量差
部分养鸡户在购买鸡苗时不注重品种和质量,专挑价格低的鸡苗,不但体质差,成活率低,而且隐性带病,生长缓慢,生产性能极其低下。
1.3 鸡病治疗不对症
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检验设备、防疫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疾病诊断水平低。特别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水平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养殖户见别人家鸡得了病,估计和自家鸡得的病差不多,随便买药进行治疗,十分盲目,药不对症,其结果是花钱不治病。
1.4 饲养环境差
饲养环境包括卫生隔离条件,场区环境,舍内环境控制能力,养殖密度,粪便污水处理过程等方面。在养殖环境落后的鸡场,即使选用良的品种,最全价的饲料,最合理的防疫措施等,也无法达到鸡应有的生产水平,反倒为疾病的频发创造了条件。
1.5 饲养管理水平低
1.5.1 免疫不科学,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质量差,疫苗选择不当,应激反应等原因引起免疫失败,致使传染性疾病发生。
1.5.2 药物使用不合理,滥用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对症,给药方法不恰当、不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使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同时引发了一些药物中毒性疾病。
1.5.3 饲料问题突出,很多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认识、技术等原因,存在着饲料营养含量不均衡、饲料营养浓度低,营养物质消化率不高等问题,不仅造成鸡群生产性能差,蛋重低,生产成本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鸡只对疾病的抵抗力,引起营养代谢病、各种缺乏症和传染病。
1.5.4 防疫响度制度不健全。在养鸡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当如换气不良、缺水、免疫接种,光照不合理等。环境改变和高温、噪音、气候突变等各种因素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了鸡只正常代谢和免疫应答,使之抵抗力差,生产性能低,易引起各种疾病。
2、 应对措施
2.1 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诊治水平
目前禽病诊治人员多数是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和个体供应者,还有部分养殖户也加入到禽病治疗的队伍中,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建议有关单位要健全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治疗水平。
2.2 选好鸡苗,综合防制
指导农户不要购买来路不明、免疫情况不清,价低质劣的鸡苗,要从正规渠道,信誉度高的种鸡场选购优质鸡苗,并记清免疫情况,适时进行鸡病的程序化免疫接种。综和防治鸡病,提高鸡苗的育成率,饲养过程中,一旦出现鸡病,应找专业人员进行诊治,对因治疗,合理用药。
2.3 加强对鸡场的环境控制
加强对鸡场粪便的处理,设置排水设施,即使排除污水;注意水源的保护,防止污染,做好灭鼠灭虫工作,严格执行病死鸡只的无害化处理;采取绿化措施,改善小气候;搞好环境的消毒工作等。鸡舍对鸡群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有害气体、噪音等,因此要从这几方面着手做好环境控制
2.4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不断提高饲养水平,增强鸡只的抗疾病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危害。
2.5 提供优质饲料,保证营养供给,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设计调整日粮配方,科学加工饲料,适当使用添加剂来保证营养全价,同时要做好饲料的保管,防止饲料霉变,指定科学饲养程序,保证营养充足供应。
2.5.2 做好日常管理,增强鸡体抵抗力,包括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选择优质雏鸡,减少应激反应,注意观察鸡群,加强局部黏膜保护,做好日常记录等工作来提高疾病的防治能力。
2.2.3 建立合理科学的用药及防疫制度,制定用药记录档案制度,避免不合理的用药,通过选择疗效确实的药物、恰当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程等来控制疾病,要落实科学的防疫制度,根据鸡场所在地区、疾病发生情况、疫苗性质和其它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同时加强疾病的免疫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