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又缺乏了解,这种反差让媒体蜂拥而来”
世界性的题材、通俗性和文学性之间的把握、恰到好处的中国特色让西语国家的媒体和读者欲罢不能。但与当地媒体异乎寻常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陌生,这令麦家颇感错愕和遗憾。
“在交流过程中,感觉他们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太少了,知道的作家只有莫言、余华等极少数人。可以说,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印象也无非就是落后的乡村、贫困的生活、扭曲的性爱。一位当地学者告诉我,中国文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主题过于宏大,有很强的地域性,很难吸引他们。”
“这一点无疑令人感到遗憾,西班牙语在国内往往被误认为是小语种,但事实上它是除了汉语和英语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语言,全球有4亿多人将西班牙语作为母语。近30年来中国文学的巨大进步和变化,却不能被庞大的西语世界所了解,这确实需要我们反思。”
既然如此陌生,那为什么当地舆论仍然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兴趣呢?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作家走出去的太少,他们感觉很新鲜。但更重要的是,源于这些年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麦家说。
麦家谈起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细节:“西语国家很多记者的采访问题远远超出了文学乃至文化的边界,甚至有两个记者问我对南海问题和中日关系的看法,这不像是在采访一个作家。”
“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使得他们对中国的好奇心不断积累,渴望了解中国。但另一方面,相比于英美等英语国家,西语国家对中国文化了解的更少。正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缺乏了解之间的反差,让当地媒体蜂拥而来,他们不仅仅关注我的作品,更是十分希望通过我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