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镇孟胡村有位“嫦娥仙子”,她终日与兔为伴,不仅人美心善还是个致富能手,她就是乡亲们交口称赞的张玲玲。 张玲玲1982年出生,几年前与丈夫在宁波打工,收入可观,然而这个乐观好胜的“80”后始终不甘心给别人打工,总想自己有一番天地。怀着创业梦想,2010年3月,夫妻二人回到家乡开始创业。一开始,张玲玲想养猪,但当时猪的行情不好,而且猪个头大,食量大,自家人手不够怕忙不过来,后来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养兔子的报道,兔子性格温顺,体小食量也不大,而且当时獭兔行情很好,于是有了养兔子的想法。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后,父亲说,养兔子不如打工稳当,而且兔子一有灾就会死,赔不起啊。亲戚邻居也都反对,说方圆几十里没听说有养兔子成功的,风险太大。从不认输的张玲玲心想,无论干什么都要有勇气和毅力。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养好了,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2010年5月,张玲玲从济南引进獭兔和肉兔两种兔共母兔50只,公兔10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兔子刚“落户”,就有几只的后肢瘫痪,还有几只因为天气热,竟然热死了。看着死去的种兔,她眼含泪水,每只花100元买回的种兔,还没生兔宝宝就死了!张玲玲擦干眼泪,既然选择了搞养殖,就要勇于接受挫折。 在养殖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试验,张玲玲总结出一只公兔配六只母兔的经验,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防疫程序,小兔子的成活率达到90%。张玲玲的嫂子曾送给她一只价值400元的公獭兔,这只公兔体格健壮,是只很好的种兔,喂养后不久,公兔逐渐消瘦,无论怎样细心照料都不见起色。嫂子让她看看是不是得了耳蟎(兔子身上的一种寄生虫),张玲玲用放大镜一看:身上、耳朵里长满了螨虫。虽然进行了治疗,但因发现太晚,这只公兔就这么死了。张玲玲哭了一个上午,恨自己技术掌握得少。从此,她废寝忘食地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阅养殖知识。张玲玲永远难忘次卖兔子的情景,50只小兔卖了3500元,手里拿着钱,眼里含着泪,心里有个声音:我成功了。 在张玲玲养兔子之前,糜镇没有一个正规的兔子养殖场,更没有卖兔药的,张玲玲只好让其他的同行好友给她发货。2011年5月,她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第九届畜牧业展览会,兔子养殖的好前景让她更坚定了信念。镇党委政府也鼓励她自主创业,为她提供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她投资15万元建起了养兔场,由原来的几十只母兔发展到现在的300只,从每月出栏200只商品兔发展到现在出栏千余只,纯利润每月达8000元。最近,得知张玲玲还想扩大规模,镇妇联主动帮她申请了8万元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 在张玲玲的带动下,周边村庄发展起了20多个养殖户。由于自己吃过不懂技术的亏,花了很多冤枉钱,她不忍心看到别人再走弯路,竭尽所能地传授养殖技术。该镇李家胡同村的李常印是张玲玲带起来的养殖户,去年8月份,他投资6万元建起兔舍,上了200只母兔,30只公兔,不久前他72岁的老母亲突然得了脑出血,十五六万元的手术费、医药费让这个刚刚起步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张玲玲听说后主动借给他4000元钱,并为他垫付饲料钱,至今累计已有七、八千元了。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