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留守,坚持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觅食”的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有着几十年种地经验的“老把式”,凭借自己传统的生产经验精耕细作,但是仍然只能勉强解决饥饱 。如今,年轻的“农二代”开始“回归”,他们从书本、网络上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他们用自己聪敏的大脑和眼光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带到全国各地销售,甚至走出国门上了外国人的餐桌。“农二代”们真的不简单。然而,有些人成功了,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亏损了,亏得血本无归 。 农二代成功经验一 眼光好,能抓住农业发展机遇 “虽然很多人现在都把目光投向了农村,但是只有那些有头脑会经营的才能真正取得成功。”青岛市农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规模粗放经营模式并不会比农民小家小户的精耕细作多产,部分投资者盲目包地不懂经营风险就很大。因此在抓住农业发展这一机遇的同时必须懂得经营,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并且有合理的规划。” “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首先必须得找到销路,然后还得保证生产力,产不出东西是一方面,有了产品卖不出去更是个问题。”青岛凯顺养兔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高海清对此深有体会。创业初期,由于不懂得饲养技术,由于环境变化,引进回来的种兔大批患病死亡,勉强活下来的又出现了品系误差,成年后毛色、花色褪变……为此,高海清专程去康大集团的肉兔产业公司学习养殖技术,并打开了市场,渐渐开创了“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高海清告诉记者,养兔子的学问很大,比如兔场要建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需要干燥通风;定期打对应的预防针等,必须有完整的养殖流程,不然小兔子特别容易死亡。此外,高海清还聘请了专门的大学生技术员,负责给兔子人工授精和厂区管理。虽然现在高海清的养殖场还是以单一的肉兔产出为主,但是他已经开始探索兔肉深加工和更长远的发展了。从将兔肉通过烤箱烤出来送给客户做礼品,到现在陆续接到烤兔肉订单,他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不久的将来他还打算开一家兔肉特色餐饮店。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