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阶段,从1979年到1996 年,是我国热水器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燃气热水器是这个阶段的主角,而安全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技术努力方向。燃气热水器先后经 历了直排式、烟道式、强排式、平衡式几个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产品安全性能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产品的舒适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燃气热水器进 入门槛较低,很多企业和个人看到这个产业的发展潜力,纷纷进入这个行业。导致燃气热水器行业品牌众多,加上政府监管和约束机制跟不上,产品良莠不分,鱼龙 混杂,恶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燃气热水器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不良影响。电热水器因受安全技术方面的影响,发展比较缓慢。这个阶段是热水器发展的初级阶 段,市场供不应求,一些企业通过电视广告等平台迅速提高企业知名度,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万和、万家乐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积极研发新技术、努力提高产品 性能,两家企业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逐渐脱颖而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第二个阶段,从1997年到2001 年,是我国热水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货币分房政策的推行,热水器特别是家用热水器需求迅速膨胀,加 上热水器技术得到提高,行业快速发展。储水式电热水器自1999年开始由供不应求转入产品过剩。海尔实施产品差异化竞争战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1997 年,率先在热水器中采用漏电保护技术;199 年,成功研制了出水断电技术使热水器的安全性能又提高了一大步。海尔依靠过硬的技术和安全性能迅速提高了市场份额,奠定了海尔热水器发展的基础。
第三个阶段,从2001 年到2010 年,传统热水器品牌快速集中阶段,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快速发展。随着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普及率的上升,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使一些安 全性能较差、手工作坊式的小品牌市场份额逐步萎缩,市场份额向海尔等强势品牌集中。
A.O. 史密斯坚持集中化的差异战略,突出企业在产品、研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与集体合作、相互尊重,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成为名副其实 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保持可持续的发展。美的热水器通过总成本战略,依托广东顺德制造基地优势,加强过程控制,实现总成本,凸显了竞争优势。在 2010年中国电热水器市场上,海尔以32.3%的份额占居品牌关注排行榜首位。A.O.史密斯、美的分别位居第二名、第三名,关注比例分别为 25.8%、19.7%。位居前三甲的海尔、A.O.史密斯、美的关注份额累计达77.8%,对行业、市场的发展有较强影响力。其它七大品牌关注比例均在 5%以下,与上述三大品牌间存在较大差距。ZDC调查结果显示,2010 年中国燃气热水器市场,万和、万家乐分别以26.2%、25.0%的关注比例位居品牌排行榜冠亚军。这两家品牌进入市场的时间较长,在产品设计、渠道推广等方面有较深厚的积累,关注份额累计超过四成,市场地位较突出。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环保节能的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很快。太阳能热水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6.4%,增长速度非常快。皇明、太阳雨、力诺瑞特、桑乐等企 业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皇明提出冬季得热、太阳雨推出有保热墙的太阳能等都是差异化战略的体现。力诺瑞特依托力诺集团产业链优势,实施纵向一体化战 略,建立了竞争优势。
第四个阶段,从2011 年至今,多能源组合热水器开始生产并投放市场。目前史密斯、万和等一些家电企业和光芒、迈能高科、想能等品牌进入这一市场。同时美的、格力为主的企业开始 进入空气源热水器。热水器行业朝着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单能源热水器经过多年的发展,品牌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属于热水器市场中的红海;多 能源组合热水器性能更优越,更加节能、环保,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新能源范畴,是热水器发展的主要趋势。史密斯等企业进入多能源热水器领域,是应用蓝海战略 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在热水器发展的不同阶段,热水器企业采取了差异化战略、总成本战略、目标集聚战略以及蓝海战略等不同的竞争战略,在竞争中获得主动。这说明了竞争战略不是一直不变的,而且不同的企业在同一阶段所采取的竞争战略也是不同的。
六、公司竞争战略实施策略和保
障措施为了确保竞争战略得到充分的实施,要制定竞争战略的实施策略。一般来讲,实施策略围绕公司和品牌定位、核心竞争力、技术研发、企业运营、服务设计 以及国家政策利用等方面展开。同样,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司竞争战略实施,确保战略实施处于可控范围内,必须制定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一般可通过制度建设、标准 化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建设、企业创新机制、团队建设、财务和融资管理等方面来制定。
根据公司所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后, 得出公司竞争战略,同时对竞争战略的实施和保障拿出了具体措施。但在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对竞争战略的实施进行控制,限度避免因决策失误带来的企 业损失。战略控制一般包括建立战略实施绩效标准、实际业绩测量和评比、战略评价和修正三个部分。一般利用平衡计分卡对竞争战略控制和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评 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