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食品安全管理
对于食品安全管理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没有科学的定义,参考管理的定义和相关文献及资料,总结概括食品安全管理的定义为:食品安全管理是指政府及食品相关部门在食品市场中,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原材料的采购,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及食品消费等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及整合,已达到确保食品市场内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保证实现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概述
食品安全管理的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
,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食品安全管理相关部门,主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环境保护部等机关部门。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第二,食品安全管理的客体是与食品有关的各个环节,包括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生产经营、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从而保证实现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利益目标。其受益对象是全社会。
第三,食品安全管理的内容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公共利益。这就决定了食品安全管理是性存在的,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会经常进行调整。
第四,食品安全管理只能是通过对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食品市场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以确保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政府部门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的管理,希望食品加工企业自身严加管控,确保消费者利益及健康。
农村监管
一、当前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现象较为普遍,多数农民属于低水平消费群体,购买能力有限,所以他们购物时多图便宜,而且识假辨假能力差,因而为成本低、价格低的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市场。
二是经营主体的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大多数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守法经营观念。个别经营者往往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所以,即使是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为了不让自己亏本,甚至是有利可图,经营者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商品销售出去。
三是在农村,小卖部、食品商店等零散食品经销商大量存在,他们经营规模小,广泛分布在农村的各个角落。这些状况满足了农村的消费需求,但不利于监管。
四是农民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能正确运用法律维权,多是自认倒霉。还有的是碍于同乡的情面,不主张自己的权益,因而使违法经营长期得以生存。
五是维权成本较高。为几元钱的食品,费钱投诉很不合算。
六是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以我局半壁山工商所为例,辖区5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食品经销单位近200户,而执法人员仅有6人,辖区面积大,经营主体多且分散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很难监管到位。同时,工商所还承担着大量的收费任务,在履行食品安全职责时,难免出现监管盲点、盲区。
二、加强我县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是利用村镇广播、发放宣传册(单)、张贴宣传画、“一会两站”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不仅使消费者知道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而且要让经营者了解进行违法经营将受到何种处罚。引导理性消费和健康消费,改变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识假辨假的能力。同时还要强化经营者守法经营观念,使食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扶持国家商务部倡导的“千乡万村工程”进文章来源719绿色食品网入农村,规范食品市场,形成连锁经营,这既有利于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又利于我们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三是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恶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经营者从严从重处罚,起到杀一儆百、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