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以及农作物收割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由于产量大、分布广、成份复杂等特点,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也早已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量约为19亿吨,其污染力相当于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的2.4倍以上。传统处理方法是直接施肥或简单沤制,肥效低、寄生虫卵含量高、致病菌,易造成二次污染。这些废弃物中含有较高的有机物质和大量的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养分,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经过微生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可制成生物有机肥料,实现废弃物在种植业中资源化利用。本项目生物技术,在常温常压下生物发酵,杀死寄生虫、致病菌,增加有益菌和有机质,将污染严重的畜禽粪便转化为高效优质的生物有机肥,为解决畜禽粪便污染源创出一条新路。对于推进我国的循环农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牛场总体布局与牛舍设计牛场总体布局就是各类牛舍、挤奶厅、饲料区(饲料的收购、加工、贮存、供应)、粪尿处理区和其他附属建筑物以及设施的位置与相互之间连接,要便于日后奶牛生产最有效、最经济的运转,并力求做到减少牛只行走距离,缩短工人操作和饲料等运输距离,避免粪道与净道的重叠和交叉,以利卫生防疫;减少饲料与牛奶的污染。在牛舍的设计上,散栏饲养牛舍是供奶牛采食、饮水、休息和活动的场所。牛舍设计既要为奶牛提供一个卫生舒适的环境,也要考虑工人操作的方便,并要求尽量降低造价。(二)经营管理散栏饲养奶牛场的经营管理不同于传统式的饲养,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都必须有现代化意识和对新饲养模式的确信。必须建立一支一专多能,既懂养牛又会掌握机械操作的干部和工人队伍。尔后通过严密的劳动组合和劳动管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三)饲养管理散栏饲养改传统的个体精细区别对待,为群体区别饲养。每个饲养员通常管理多达100多头牛,牛只的分群和调群工作是重要环节。对初产母牛、干奶母牛、泌乳盛期、泌乳中后期以及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母牛,应做到合理分群并及时调整。母牛分群前尚需做好产奶量的测定、体况评定等基础工作。每群的大小应与牛舍结构、挤奶设备等相适应。一般认为肢蹄病是散栏饲养奶牛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奶牛行走机会多,蹄部浸泡粪尿时间长,肢蹄病多。根据上海星火农场经验,牛通道和牛床的材料应选用软性和干燥的材料;牛舍内粪尿处理间隔时间应视情况每日1~2次;蹄部定期药浴,蹄型定期整修,蹄病及时治疗。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得到控制。笔者在国外见到不少奶牛场用木屑铺垫、或橡皮软垫或漏缝地板,以防蹄病。在散栏饲养条件下,牛只昼夜自由活动,没有固定的床位,对发情检查带来一定的困难,除加强配种人员责任心,增加发情观察次数外,还必须引进新技术新办法。国外已采用电脑监控跟踪摄像、或用试情牛、同步发情技术等。(四)配套机械和机械管理散栏饲养是高效率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奶牛场必须配备一系列机械设备,必须成龙配套,才能发挥机械化生产的效率。这是散栏饲养成功的重要保证。国内有些奶牛场实行散栏饲养效果欠佳,其中因机械设备不配套或性能不过关,或不能长久坚持使用不无关系。一些奶牛场使用进口机械设备,但也应及早研究零配件的国产化,以免当零配件损耗后无法配套。散放饲养奶牛场应配备机械管理和维修人员。据上海的经验,将机械维修人员安排在各作业组兼职,比单独设立机械修理部门会有更好的效果,一则避免操作工对机械修理工的完全依赖性,再则有利于设备的日常及时保养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