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
繁殖方法
播种
用当年新采的红松种子进行变温催芽处理。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红松种子,播种后3-5天就出土,7天左右全部出齐,每年的出苗率均达90%以上。一、准备工作一是在种子处理室内铺设地板,地板离地面30厘米高,做好保温工作;二是准备充足的河砂,河砂的体积为处理种子体积的2倍;三是准备好取暖设施;四是用甲醛对种子处理室进行醺蒸消毒,用0.5%的高锰酸钾对河砂进行消毒待用。
当种子有30%以上裂嘴时,即为催芽良好,可用于播种。当春季地下5厘米处温度达到8度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按干种计算)每亩200-250公斤,用播种机将种子播在床面上,然后加以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再覆以种粒两倍后的腐殖土或锯末,并再镇压一次。如覆锯末时,必须浇透水。
嫁接
一般栽植红松嫁接苗有三种方式:一是在苗圃地培育的红松砧木苗上嫁接,一年后,将嫁接苗裸根上山栽植;二是在造林地上按3×3M、4×4M或3×5M等不同株行距,定植4-5年生的砧木苗,实行现地嫁接;三是在培育好的营养杯苗上嫁接,实行移栽定植。常用的是前两种方式,成本低,方法简便易行。
1、解绑塑料条。接穗与砧木嫁接部位是用塑料条缠绑的,成活后,适时解绑,有利于嫁接苗生长。采用苗圃地嫁接的,在嫁接的当年,以不解开塑料条为宜,翌年上山定植后再进行解绑;采用现地嫁接的,在嫁接后的第二年5月份解条为宜,而对嫁接当年切口完全愈合且接穗生长良好的,也可以在7月份解绑。一般嫁接当年多数切口愈合不牢固,易遭人畜或自然灾害危害,致使接穗折断,劈裂,降低成活率,故适时解绑,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长。
2、树体修剪。掌握正确的修剪方法,对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长有很大影响。嫁接苗栽植后需要连续5-7年的树势管理,即在每年的2-3月份对树体进行一次全面修剪整形,剪去影响接穗生长的砧木侧枝顶端,以确保接穗生长始终处于主枝地位。在定植后的几年内,接穗高生长量小于砧木侧枝生长量,接穗的主枝地位易被砧木侧枝所取代。所以,在修剪过程中,前几年只剪去砧木侧枝主梢,控制其高生长,保留其它营养枝。随着接穗主体地位的确定,并形成新的多层营养枝时,再逐渐剪去砧木侧枝。当嫁接苗接穗形成完整的一株幼树时,树体修剪工作结束。
扦插
1、插前防止措施:采集的插穗距离远近直接影响插穗水分状态,因此营建采穗圃时应建在离扦插床较近的地方。插穗采集离插床距离远时,应注意运输过程中插穗的保存。红松插穗采用木箱子。麻袋作包装。具体做法是一层湿沙子一层插穗,运输时间中途应适量落水,这样可以保持插穗正常状态2-3。
2、选择适宜的采穗季节:不同类型插穗进行扦穗应选择适宜的采穗,实践证明,春插时采穗期为休眠期,嫩枝扦插注意的成熟度,红松新叶长到8-12cm。韧皮部与木质部能分离出,是红松插穗可采的时期,时间大约是7月10日-7月15日。
3、培育抗旱性插穗:插穗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抗旱能力和成活,在采穗圃采集采穗提前1个月施磷酸二氢钾,其浓度为1:200倍,施液量200ml/m,并以树叶表面被液膜充分覆盖为主。培育健壮插穗的第二种措施是采穗前3个月插穗基部进行环割,在母株上形成愈伤组织,其插穗进行扦插,插穗可直接从插壤中吸收水分,很短时间内即能适应插床的环境,生根率可提高10%-30%。
4、选择庇荫的环境处理插穗:将采集的插穗处理后立即用水浸泡,这是保存健壮插穗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插穗处理的过程应在庇荫条件下进行,插穗在庇荫下放置6-8h,其失水程度相当于阳光直射下旋转2-4h,庇荫措施是防止插穗干旱的有效措施。
栽培技术
选种
红松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树种,花期在6月中下旬,自开花至球果成熟历时15个月,红松采种期可长达4个月,前期可以从树上采摘或打落球果,后期可从雪地上拾取球果。球果采集后摊开晾晒或阴干数日,鳞片稍张开时可人工棒打调制。天然林球果的出种率13%-14%,人工林球果出种率可达30%,千粒重520克。在采种工作中应注意球果的选择,在种子调制过程中要筛去小粒种子,以保证种子质量和苗木的优质高产。种子要经过晾晒使其含水量降到10%时方可储藏。
种子处理,首先要净种,红松种粒大,单位面积播种量高,一般一级种子每平方米播种0.5公斤。一般是用清水侵种24小时,除掉浮起的种子,留用沉底的种子。其次种子消毒,红松种子催芽时间长,如不进行消毒,易引起种子霉腐,在消毒前先进行浸种,然后用0.5%硫酸水溶液浸种消毒3小时,捞出种子控干,准备混沙催芽。第三是种子催芽,红松种子休眠期长,不经过充分催芽处理,春季播种当年不出苗或出不齐。
室内自然温度堆积法。在8月中、下旬,将种子浸水2天,混沙两倍,保持60%的湿度,放室内堆成30-40厘米高,隔日翻动一次,干时浇水,待天冷结冻时,堆成60厘米高,并浇水封冻,至春季播种前将其翻动,使温湿均匀。
催芽
快速催芽法。在播种前40天,用50度热水浸种,并充分搅动,直至水温下降到30度,经过24小时后,在换凉水,以后每两天换凉水一次,浸10天,当种仁变成乳白色时,将种子捞出,均匀地与3倍体积的湿沙混合,放在背风向阳处摊晒,每天晚将种子堆成堆,盖上草帘,第二天再摊开,如果为了加快催芽时间,可放在室内适当加温,温度保持20-30度,每日要翻动两次并均匀浇水,以保持一定湿度。
苗期管理
红松的出苗期约需20至30天,当气温高于16摄氏度时,发芽最旺盛,应注意喷水防旱,并注意鸟类啄食危害。幼苗期根生长较快,主根可达10厘米长,约占全年生长量的40%,且能生长4至5条侧根。而苗高生长量很小。所以苗木抵抗力很差,应注意浇水降温,防止日灼,并及时追肥和松土除草。自红松幼苗形成顶芽时起,至生长速度下降为止,约持续2个月。叶量增大,苗茎加粗,主根伸长,侧根大量生长,并出现两次侧根。苗木需肥量增加,应及时追肥。并加强中耕松土和除草等管理。当年生红松苗弱小,一般不能出圃造林(常用2至3年生苗造林),所以苗木越冬保护极为重要。红松更能耐寒,但怕干旱,特别是早春苗木地上都已萌动,但土壤尚未解冻,不能及时供应水分而造成生理干旱。因此,常用覆土埋苗法保护苗木。其方法是:先将步道土壤打碎埋没苗茎,再将苗木倾向一侧用土压倒,厚约10厘米,以不见苗叶为度,并注意不能透风。待来春土壤解冻深度达10厘米以上时再撤土。也有应用增温剂喷洒叶面,控制叶面蒸腾,防止苗木干枯,效果很好。
地势行距
一般采用四年生红松苗(2-2红松苗),上山造林栽植前实行穴状或台田整地,按1.5×1.5m或1.5×2.0m株行距栽植,初植密度宜大,可采用林冠下混交造林,待红松长到1.0至1.5m高时,逐步去掉影响红松生长的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栽植三年内进行抚育,割除影响红松生长的杂草,灌木,防治松毛虫危害,主要采取绑扎毒条的方法进行防治。用种子繁殖,对其种子要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后育苗。造林时应采用4年生苗木,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下腹为宜。
红松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选择地势较低、但又不能积水的平坦地带。要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采用4mX4m或5mX5m株行距,挖长、宽各40cm,深50cm的坑,将嫁接好的容器苗除去塑料袋放在坑内,填土踩实,然后修60cmX60cm的水盘,灌水以确保成活。栽植时间可在春季或秋季,亦可在雨季。雨季栽植可节省大量劳力,但要把握好时机,由于雨季苗木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一但水分供应不足,则很容易造成萎蔫或枯萎死亡。在造林地进行嫁接的苗木,成活后应及时控制其它非嫁接枝的生长,一但发现有超过嫁接枝的枝条要及时除掉。红松经嫁接一般6-7a就可以结实,但此时由于雄花粉较少,种子多为批粒,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