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指数 0
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网站首页
公司介绍
租赁服务
商业信息
企业新闻
企业名片
资质荣誉
客户留言
招聘信息
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
一比多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灯光舞台租赁-上海AV设备租赁-灯光音响租赁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上海舞台灯光音响租赁
发布日期:2008-08-21

·        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使文化建设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西部经济强市与文化强市互动并进的战略目标,结合全市文化建设发展实际,制定《咸阳市文化建设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十五”时期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状况与面临的形势
“十五”时期,我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繁荣发展为中心,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市文化事业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1、实施精品战略,文艺创作与演出不断繁荣
       近年来,按照中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精神要求,我们多次召开艺术创作会,讨论我市艺术创作工作。先后共创作剧目20余部,其中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搬上舞台的有10多部。新编大型古典秦腔剧《郑国渠》,参加省上多次艺术赛事,获多项大奖,新编现代戏《郭秀明》、《桃花盛开的地方》,古典剧《金麒麟》、《番禺令》等搬上舞台,受到观众的欢迎,秦腔现代戏《皇天后土》获中国戏剧协会戏剧文学金奖。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编排的秦腔现代戏《巨粉娥》巡演,受到各界好评。成功举办了咸阳市群众秦腔演唱大赛,咸阳市少儿小梅花大赛,咸阳市剧目调演等大型艺术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2、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省政府出台的《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村为重点,以“四基”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化先进乡镇为龙头,全市有5个县市区被命名为文化先进县,有62个文化先进乡镇,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有2个社区被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中华广场在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活动评选中被评为全省获奖的“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农村电影放映活跃,已有12个县区(市)实现了电影放映“2131”目标。成功举办了多届广场文化演出,第二届少儿艺术节,咸阳民间文化艺术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动。
      3、文化市场在规范中逐渐繁荣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遵循市场规律,热情服务社会,促进市场繁荣。演出市场日趋活跃,网吧规范连锁经营初其规模,产业结构相对得到有效调整。举行全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行网络文明工程”大型活动启动仪式,提出共建“绿色网吧”口号。共取缔黑网吧30多家,20多家网吧停业整顿,对100多家违规网吧依法行政处罚,查缴违法侵权盗版音像制品10万余盘,关闭地下非法音像店30多家,取缔了带有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有力地打击了非法经营行为,为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按照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陕西省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对印刷秩序进行规范整顿,取缔了无证照印刷企业10家,对15家印刷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对15家家庭作坊式印刷企业进行压缩整改,收缴各类违法印刷品10万余册,取缔销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摊20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万本,收缴各类非法期刊5000多本。有力地规范了出版印刷市场。
      4、未成年人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根据省厅下发的《关于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意见》,我市公益性文化单位普遍实行了向少年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净化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关闭了一批距校园200米以内的歌舞厅、游戏厅和网吧。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开展了全市经典文艺作品朗读,青少年书画展等,市图书馆阅览室免费为未成年人开放,免费播放儿童动画片电影等。开通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咸阳站,为少儿服务。市艺术馆开办了少儿书画班、音乐班、舞蹈班。举办大型少儿艺术节活动。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5、艺术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全市除咸阳艺术学校外,各县区市新增设中等专业艺术学校20多家,五年来共培养中等艺术人才600多人,为我市艺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艺人才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有了较大的提高。
      6、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长
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区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五年来,由“九五”的700万元增加到1300万元,年平均增长4.9%,全市人均占有文化事业经费由“九五”期末的2.3元,提高到了现在的4.8元。基本保障全市文化事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要求。
      7、群众文化阵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市委、市政府对《关于文化工作座谈会纪要》有关问题已基本落实,市艺术馆、群艺馆已恢复为全额拨款单位,人民剧院已变为差额保工资单位,电影公司、咸阳大剧院差额拨款基本确定,离退休人员工资已由财政全额发放,咸阳大剧院维修改造、更名峻工,咸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已建成使用。各县文化艺术宣传中心也相继成立或峻工或启用。各县的两馆建设力度普遍加强,市区的社区文化活动室相继建成并开展活动,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为促进活跃群众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8、文化产业有了初步发展
      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在我市刚刚起步,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市文化产业,根据《陕西省文化厅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的文化实际,我局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研究讨论咸阳文化产业发展出路,并组织撰写发展文化产业论文50多篇,汇编成册,成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起步标志。同时制订出台了《咸阳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各县区市也都从思想、行动上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能很好的利用各自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本地的文化产业的路子,并取得初步的效果。
总的看来,我市文化事业“十五”计划提出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得到了积极有效的落实,较好地满足了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十五”期间,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仍然不平衡,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和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生活依然十分贫乏;③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比例偏低的问题仍然严重,特别是县及县以下公益性文化馆(站)、图书馆活动经费短缺严重,基层文化活动必需的经费难以得到保障;④基层文化设施普遍简陋,大部分剧院、剧团因年久失修、面积狭小、有不安全隐患、难以正常使用,急需维修改造或新建;⑤文化市场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非法音像制品冲击扰乱文化市场等顽疾未能得到根除,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不健全,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力量薄弱;⑥文化法规不完善,文化立法和依法行政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⑦现行的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高层次艺术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发展缓慢,不充分,缺少知名的特色文化品牌及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
“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总量将会有一个大的增加,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将会有更高的要求,文化消费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市场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致使信息、知识、思想、观念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成份、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多样化,一些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将不断显现出来。社会各种文化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将呈现多样化趋势。城乡差别、区域性差别以及部分地区相对落后的状况还会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激荡将日益加剧。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文化建设必须从所面临的形势和自身的实际出发,创新思路,加快发展。
        二、“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文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原则,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构建支持文化全面发展的艺术精品生产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对外文化交流体系、文化产业体系、艺术创新体系、文化人才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新格局。力争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有较大增加,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合理健全,艺术产品进一步丰富,质量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文化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进一步增加,为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我市“十一五”文化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构建艺术精品生产体系,促进艺术事业繁荣
      1、继续实施艺术精品战略,推出一批既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又受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具有咸阳特色的品牌艺术的创作。按照省上的创作规划,五年中,我市每年要重点抓好1—2部剧(节)目的创作,力争五年中创作出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剧(节)目10部左右。积极做好重点剧(节)目的宣传评介和扶持工作,争取有一批剧(节)目在全省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能参加省上举办的各类艺术赛事并取得佳绩。
按照《陕西省2005—2007年少年儿童重点文艺作品创作规划》,积极重视未成年人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每年创作生产的作品中,反映未成年人题材的作品占到一定比例。完善创作激励机制,引导艺术创作进一步繁荣。
      2、繁荣文艺舞台,活跃演出市场。进一步完善创作演出激励机制,鼓励市直剧团及各县区市剧团面向市场,深入基层演出。坚持文艺下乡、送戏下乡。市县级剧团要积极演出,每团每年演出至少应在200场次以上,使广大农村人口能看上戏和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3、加强文艺理论和艺术科研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加强振兴秦腔的理论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和解决秦腔艺术的继承、发展、提高问题,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充分发挥艺术创作研究室的作用,集中精力研究当前艺术发展的现状,对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艺术现象加以研究,从中寻找艺术发展规律,以指导艺术创作和艺术生产。
      (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1、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继续以城市社区文化和农村乡镇、村文化为重点,以“四基”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文化先进县为龙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积极带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老年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县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新机制。推动机关、学校、部队等内部文化设施对外开放。至“十一五”期末,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2、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单位要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解决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严重短缺问题,扩大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加强古藉保护工作。坚持开展阵地活动,努力提供各类服务,提高公众文化素质。
      3、加强巩固乡镇(街道)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的阵地建设,推进以落实文化站编制、提高服务能力、增加活动经费、改善活动条件为主要手段的阵地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乡镇(街道)、村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子,认真抓好并开展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活动,实施“流动舞台”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知识扶贫工程,不断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4、继续深入开展文化先进县和文化先进乡镇创建工作。“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创建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以巩固提高为主的原则,并      对文化先进县和文化先进乡镇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文化先进县和文化先进乡镇的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先进县和先进乡镇在全市基层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5、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积极实施国家“十一五”农村电影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电影放映网络,创新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机制。大力推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加快农村电影放映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建设和恢复一批农村电影固定放映场所,到2006年末,全市基本实现农村电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场的目标,达到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及省上的要求。根据市场实际,积极开发电影放映二级市场。
      6、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十一五”期末,建立起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专业干部队伍和正常的工作机制。完成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普查工作,建立市、县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资源数据库,确定重点保护试点项目,抓好试点工作并取得初步经验。对重要的处于濒危状态的项目进行全面抢救。建立民间艺术家和传承人命名表彰机制。
      7、加大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优先安排社会急需和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的原则,对已有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使其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技术先进,以逐步形成基层文化设施服务网络为目标,继续实施对县乡“两馆一站一院”、村文化室建设和维修改造项目的扶持,需要维修改造和新建的县级文化馆和县级图书馆列入“十一五”省上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主要由市、县财政投资,项目条件具备一个,建设一个,市上予以一定的资助,资助新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维修改造影剧院,达到文化服务设施基本齐全,服务网络健全,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
      8、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制订出台《咸阳市文化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结合我市文化系统的发展状况,至“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覆盖全市文化系统的信息网络;以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基层中心建设为重点,同时,按照共享工程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政府的建设思路,加快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力度,建成多个基层中心;加快文化信息资源的征集和开发速度,并加快数据库的建设,提高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注重应用系统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快速传递和共享,实现机关办公自动化;普及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积极推进文化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市文化信息工作的整体进程。
      (三)构建文化市场管理体系,推动文化市场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
      1、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建设。依照国家修订出台的演出、、音像、电影、网络文化管理法规,按照国家《行政许可法》和《陕西省文化厅实施行政许可管理办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依法管理文化市场。
      2、推进文化市场发展繁荣。继续贯彻《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推进演出经纪人制度建设,规范演出经纪行为,扩大市场,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兴办演出单位、举办演出活动,积极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打造扶持若干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牌演出项目。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促进先进文化传播手段的革命。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对网吧经营实行严格审批,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推进网吧连锁化进程,实现对网吧和互联网文化内容实时监管的既定目标。音像市场坚持“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提高音像制品经营单位资质标准,规范音像制品进出渠道,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快正版音像制品分销网络建设,鼓励和扶持音像制品集中配送、连锁、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模式的发展。促进我市音像分销业结构日趋科学合理。市场以优化结构,鼓励规模经营、特色经营和大众化消费经营为中心,促进引导和鼓励经营者,不断开发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3、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监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鼓励、支持和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转移,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以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迫切需求。
      4、依法整治文化市场秩序。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认真处理、优先解决。加强音像市场监管,开展打击盗版音像制品违法经营活动,保护知识产权,加强重点环节、重点地区、重大案件的督查督办。贯彻落实《场所管理条例》,加强对歌舞场所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5、加强文化市场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与此同时,会同市财政和编制部门,采取可行措施,解决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以及稽查机构财政全额拨款问题,充实稽查力量,建立健全全市文化市场稽查网络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业务培训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和经营者的素质。
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市文化市场的科学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序繁荣,限度地满足公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
      (四)构建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大力拓展文化外交
      1、挖掘咸阳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化项目,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在“十五”基础上拓宽交流渠道,促进高层次文化交流。精心组织开发多门类的文化演展项目,积极参与政府在国外举办的重大文化活动;加强与发达省市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创作适合对外进行商业性演出的剧目,力争五年中创作2—3台新节目,赴外地市甚至出国进行有偿演出;加大外地民间文化团体和国外友好市县文化交流的力度,组派全市文化单位负责人、艺术编导及主创人员,分期分批赴外地市文化机构观摩学习,了解全国文化展演市场信息,搭建创作适合国际性文化艺术作品的交流平台。
      2、积极引进省内的文化艺术,繁荣咸阳文化市场。争取每年引进1—2个有品位、次的演展艺术团来咸举办演出展览和学习交流活动,使我市文化工作者有所借鉴和学习;积极引进各地民间文化项目,以多种形式,邀请、组办外地市的民间艺术团体和个人来咸举办文化活动,活跃咸阳人民的文化生活;贯彻“热情友好,多做工作”的外事工作原则,做好来咸宾客的接待工作。
      3、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归口管理工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针对对外、对港澳台工作政策性强的特点,分批举办全市文化交流工作人员培训班,培养一支熟悉业务、政治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使全市对外文化交流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五)构建文化产业体系,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订出台《咸阳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构筑以咸阳市区为中心,乾礼兴武、秦渭泾三、彬长旬淳永三大板块联动,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出为发展重点,以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的产值、税收、从业人数明显提高,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市GDP的增速。到2020年,实现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使文化产业成为咸阳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
      全市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重点
充分发挥咸阳作为魅力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市文化产业的重要集聚地的特色优势,加大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层开发,增强现代文化的整体实力,把咸阳建成陕西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产业的特色城市,形成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强劲的中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
乾礼兴武、秦渭泾三以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现代文化的整合为重点,彬长旬淳永以革命文化、黄土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为重点,加快文化资源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行业文化产业发展重点
      根据我市文化资源现状和发展潜力,要积极发展文化演出业、电影音像业、文化信息业、文化业、艺术教育业、民间艺术业、书画艺术业、新闻出版业、文化会展业、民俗文化业、广告文化业、网络文化业、传媒文化业等,重点发展文化演出业、文化业、新闻出版业、民间文化业,并以文化演出业、文化业、文化服务业为突破口。
      文化演出业
      积极推进艺术表演团体和演出场所的体制改革,有条件的院团和场所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组或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使艺术表演团体逐步走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办团,大胆探索艺术院团与旅游、商贸、企业集团联合开发的路子。
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现代新型科技手段和管理经验,对传统剧种剧目进行创新。创作和组拼内容鲜活、形式新锐、节奏明快、包装时尚,融合关中黄土文化风情,渗沁淳厚民风,为域内域外、国内国外受众所痴迷和喜爱的精品剧节目,借鉴陕歌“仿唐乐舞”演出的模式,在咸阳大剧院、人民剧院、以及涉外宾馆饭店开展大剧场和小剧场演出。包装重组和引资兴建一批与城市建设相匹配、与文化流脉相协调、与文化景观相结合的、各具特色的对外演出重点场所,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繁荣和张扬具有咸阳特色的西部文化。
加快文化演出业各类组织机构的建设。重点抓好演出协会、演出设备服务公司、演出经纪机构的组建。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咸阳文化演出集团公司,适应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需要。
      加快文化演出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抓好人民剧院重建工程、咸阳大剧院后期整修工程,新建咸阳文化传媒集团公司、咸阳青少年。文化宫,重建人民剧团排练演艺厅、大众剧团排练厅、咸阳图书馆报告厅,做好全市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的修建、续建、整修和包装工作。
      电影音像业
      进一步深化电影发行、放映行业机制改革,提高电影发行和放映的技术含量,积极搞好我市电影业与省电影集团组建的机制衔接工作,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采取多种融资办法,争取在市区内打造一座具有标志性的新型电影院或电影超市。
积极组建咸阳文化音像集团公司,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大力提高影视音像制作的现代化水准,多出作品,面向市场,服务观众,更好的发挥以作品鼓舞人的作用。同时,要坚持不懈地依法加强音像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色情、走私、盗版行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发展音像超市及音像租赁和连锁经营网络,鼓励社会利用现有商业和社区服务网点从事音像制品的零售和租赁服务。
      文化信息业
      要以市图书馆、群艺馆信息网络为核心,以县市区文化局、图书馆、文化馆为基点,辐射乡镇文化站,形成全市联网并与全省、全国联网的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做好“咸阳文化信息网”的建设,设置“网上图书馆”、“网上美术馆”、“网上影剧院”、“网上艺术教育”、“网上场所”和“文化电子商务”等,实现我市文化资讯服务上网运行。各县市区都要抓好文化信息网络化建设,使其成为本地知识信息中心与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
      文化业
      大力支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化项目和经营活动的发展,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的类型结构和规模结构。积极鼓励发展面向青少年和老年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方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文化项目,提升文化品位和科技水平。加强法规建设和执法工作,形成有咸阳文化特色和区域特色并与国际业在运作方式上接轨的特色性文化业。
      艺术教育业
      发挥市艺术学校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并积极采取合适的办学形式,提高艺术教育的学历层次,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强市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艺术学校校址,建设教学实验楼房,配置教学设施,适应教学需要。
      民间艺术业
      以市县两级图书馆、艺术馆、文化馆为基础,吸引社会上各类艺术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各类民间艺术规模化生产机制,创出咸阳。争取新建咸阳民间艺术博物馆,系统展示、销售我市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精品,使其成为我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的强势项目和龙头产业。
      书画艺术业
      整合咸阳书画艺术人才资源,建设咸阳美术博物馆,集展览、陈列、收藏、研究、拍卖、销售等综合功能,使其成为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省内以至全国的美术博物馆。要发挥我市专业和业余书画、摄影、雕塑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书画艺术创作的繁荣。完善咸阳美术品市场管理法规,建立、健全艺术品经纪人制度,规范艺术晶交易行为,促进不同层次艺术品市场的建立,积极培育买方市场,提高群众文化艺术素质和欣赏审美品位,建立收藏、鉴赏家队伍,形成健康、繁荣的艺术品市场。 
      文化服务业
      构建文化产业业界服务体系,加强文化设施和舞台技术的社会化服务步伐,因地制宜组建各类舞台灯光、舞台音响、美术广告、美术装饰、服装道具等业界公司。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文化艺术人才交流机构,使艺术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积极创造条件,对市属文化产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优化重组,强化服务功能,强化成本核算,保障国有资产增值,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3、园区和基地文化产业发展重点
      整合优势资源,引导各方资金,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挥其产业集聚和孵化功能,使之成为咸阳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和示范基地。
      咸阳城区中心文化产业园区 以秦风秦韵为特色,建设人民路中心文化广场、凤凰广场、中华路广场、咸阳湖休闲广场、沙河古桥风情园、咸阳大剧院不夜城、古渡公园、咸阳青少年文化宫、咸阳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形成集演出、休闲、、会展、科教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园区。
      乾礼兴武文化产业园区 以秦汉唐珍贵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体,以关中民风民俗和自然环境为依托,开发文化产业,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产业园区。
      秦渭泾三文化产业园区 综合开发秦渭帝陵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开掘产业亮点,形成规模化文化产业园区。 
      彬长旬淳永革命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产业园区 综合开发马兰山、爷台山、石门山、秦直道等革命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景观,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地域人文精神教育基地的功能,打造具有咸阳特色的新型文化处于园区。
      为了适应彬长矿业、电业产业发展对文化、、休闲、度假的需求,选址建立西北民间民俗文化博览园,形成七大亮点:一是民间民俗风情博览。打磨包装特色项目,构筑观赏亮点,存留研究资源,格式化秦陇醇厚风情,多层面体验乡村生活。二是山水田园风景观光。集观赏体验性度假功能,满足毗邻煤电业发展假日人们文化消费需求,以及高速公路、铁路建成后流动观光需求。三是田园风光仿真创作实感体验。打造全国文学艺术采风实景体验观赏景点。四是民间民俗文化博览。开掘民间民俗文化如剪纸、面工、布艺、绣品工艺、秸禾工艺、木制工艺等特色产业;民间民俗特色饮食品系,重塑关中黄土文化,洞开别样生活。五是黄土文化景观影视拍摄。打造人历史文化发展各个时期,各个时代的人文景观,铸成缩微博览园区,倾力打造黄土文化、田园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分类共谐的新潮型、功能型电视剧、电影拍摄基地。六是民间民俗文化特色经典产品展示销售。集咸阳各地经典民间民俗文化特色产品于园内,打制精品,打制品牌,构建产出平台。七是田园光保健疗养休闲度假。开发洗浴、、针灸、足疗、游泳、游乐等有益身心的民间民俗经典项目,凸现保健疗养休闲功能,满足电业、矿业以及商贸业发展增量人口、流动人口和旅游业发展需要。
      4、文化品牌发展重点
      发挥咸阳特有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精心策划系列文化活动,打造强势文化品牌。
      历史文化品牌
      保护和利用好秦汉唐皇陵及历史文化遗产;加快申报汉唐帝王陵世界文化遗产;打响咸阳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打造“丝绸之路”品牌和秦直道品牌。
      民俗文化品牌
      开发以旬邑唢呐、牛拉鼓、蛟龙转鼓,以及刺绣、面工、泥塑、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和表演艺术,形成特色鲜明的咸阳民间艺术品牌。
      戏曲艺术品牌
      秦腔是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剧种。咸阳作为秦国的京都之地,东靠西联的关节点,更应重视秦腔、弦板腔等民间戏曲的挖掘整理,培养民族文化人才。要多出全国叫得响、西北有市场的名人、名剧、名,段、名星剧团。人民剧团要打响郭明霞这张品牌,大众剧团要打响马金仙品牌,礼泉县剧团要打响《还账》这张品牌。豫剧团的《风雨行宫》,人民剧团的《九江口》,大众剧团的《干金买笑》都应作为品牌打出。
      库淑兰剪纸艺术品牌
      库淑兰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咸阳文化产业必须打出这张品牌,并把它做大做强。通过办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扩大影响、培养人才,策划产品,包装出售。
      秦汉文化品牌
      对秦汉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使其成为具有咸阳特色的文化产业。要建立以五陵塬为依托的陵文化, 以秦王宫为中心的城文化,以民间民俗活动、农民画、木偶戏、皮影戏等为特色的民间文化,使其成为具有咸阳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现代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必须具有引领时代,彪炳时尚的特质。要契合市场需求举办礼仪培训班,为礼仪公司输送人才,推动礼仪公司的发展;培训司仪人才,推动司仪公司的发展;培训模特人才,推动服装模特公司的发展;组织文企联谊活动,促进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对流与置换;开展各种文化比赛活动,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培育市场的作用。
      (六)构建艺术创新体系,促进艺术事业发展
      1、以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文化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2、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经济核算,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营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其稳定发展。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改制转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做好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的改革衔接,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落实相关政策,妥善安排富余人员。体现地方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实行事业体制,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由政府重点扶持,在确保政府财政基本投入的基础上,面向群众,开拓市场,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3、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文化事业单位特点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健全竞争和激励机制,搞活单位用人和分配制度,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结构合理、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机制。
      4、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坚持委任制和聘任制相结合的多种任用形式。继续在市直单位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人员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七)构建文化人才体系,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1、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从我市文艺队伍实际出发,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多方式培养艺术人才。高度重视编导人员的培养,继续坚持每年选拔2—3名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艺术人才到京沪高等艺术院校和西北大学、陕西师大等艺术院校深造;提升市艺术学校办学层次,扩展艺术门类,通过艺术职业教育和各类艺术进修班,做好各文化艺术门类业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咸阳市社会文化干部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对“两馆一站”的管理干部和业务干部进行培训,努力提高社会文化工作水平。“十一五”期末,应给艺术表演团体充实一定比例的本科以上学历艺术人才,艺术从业人员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应占到80%以上。
      2、加强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制作人才的培养。采取举办培训班、选送人员到大学参加文化产业系统培训、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上举办的相关培训活动等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解决人才急需的问题。
      3、加强文化事业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加强市直单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宽广战略眼光、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文化行政管理队伍。
      4、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使人才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适应文化建设的需要。
      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文化建设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使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全面进步。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重视解决工作中存在实际困难,积极构建普及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落实有关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领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把加强文化建设纳入县区市各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并落到实处。
      (二)在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同时,调整投入结构,逐年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比例。各县区市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逐年要有增加,“十一五”期末,全市力争达到“十五”期间末全国人均8.74元文化经费的水平。
       在编制咸阳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我市县级文化基础设施,特别是“两馆一站一院”建设的具体目标,并纳入各地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积极争取省上财政支持,同时力争从市级预算内基建投资中,每年安排一定的建设资助资金,专项用于县区市、乡(镇)、村“两馆一站一院一室”建设的资助。
      (三)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鉴定文化事业单位性质、改革剧团体制、调整剧团布局为重点,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目标,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单位新体制。
      (四)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和文化法规体系,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府投入,规范社会赞助;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除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外,实行用地划拨,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水电增容等费用予以扶持。切实依照国家省上颁布的各项文化法规条例,依法规范文化活动行为,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上海灯光舞台租赁-上海AV设备租赁-灯光音响租赁    地址:中华新路475号闸北体育馆3号看台   邮政编码:200070
联系人:肖经理   电话:02160515693   手机:15921100730   
技术支持:一比多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5000175号
<%---站点编号 ----%> <%---页面编号 ----%> <%---页面参数1 ----%> <%---页面参数2----%> <%---页面参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