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成品油紧张现象,中石油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田景惠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柴油需求增长、地方炼油供应减少、柴油消费替代部分燃料油消费以及调价预期下囤油待售是导致近期中国柴油供应紧张的四大原因。 作为应对,两大集团近日均宣布将在积极备油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
在他看来,柴油紧张的首要原因是资源增长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国内成品油消费的快速增长,今年1-5月份中石油国内成品油投放量达到3534万吨,同比增长8.6%,但仍满足不了市场对柴油的需求。据测算,最近几年国内汽柴油实际需求增长平均保持在年均6%-7%左右的水平,而今年4月份中石油柴油计划需求量增长竟超过了16%。
其次,国际油价从5月中旬继续走高,目前已达到每桶138美元,导致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进一步拉大,加剧了炼油企业的供油压力,一批地方炼油企业由于负利润,部分炼油厂停产或减产超过30%以上,致使市场供应总量同比大量减少。
其三,海关数据表明,今年1至4月份国内燃料油进口量同比减少了20%左右,这减少的20%扩大了国内柴油需求。过去柴油批发价格每吨在5000元时,燃料油进口价格每吨只有3500元左右,而现在进口燃料油价格与国内柴油批发价格差不多,致使一些原先使用进口燃料油的企业转而使用柴油作燃料,于是,两大集团出现了一些弥补性柴油销售。
最后,田景惠认为,因国际油价快速攀升,尤其是今年5月份以后,加剧了国内市场的预期。一些原本加工原油的企业转而利用自身油库囤积柴油以期增值,这使原本紧张的柴油供应局面雪上加霜。
为了应对“三夏”资源需求高峰期的到来,中石油昨天宣布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保障“三夏”供油。首先是千方百计筹措资源,增加国内市场资源投放量。6月份继续保持满负荷生产,原油加工量比5月份增加6%,进口成品油60万吨,委托地方炼厂加工回购成品油28万吨,达到历史较高水平。未来一段时间,中石油为市场增加的柴油供应量将达到100多万吨。
另据田景惠介绍,为了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中石油从去年9月份以来就停止了柴油的出口,汽油除合资的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有少量出口外也停止了所有出口计划,同时通过加大进口来弥补国内成品油资源不足,1-5月份已进口资源到货180万吨,占东南沿海市场投放量的24%。
此前的6月10日晚间,中石化集团也宣布采取9项措施火线保供。同时,继续组织好成品油进口工作,在原定进口50万吨成品油的基础上,增加50万吨进口量。(记者 陈其珏)
“油荒”根源在于价格未理顺
尽管两大集团已在为缓解“油荒”竭尽全力备油并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但专家认为,在价格没有理顺的情况下,这些举措都只能解一时之渴,而无法根治“油荒”。
“我一直的看法是,中国的成品油零售价还是应该和市场承受力相衔接。尽管控制油价对CPI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放开也未必一定就助推CPI大涨。毕竟,油价高了之后,石油消费就会减少;而不合理的石油价格反会导致不合理的投资和消费。”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在他看来,当国内外油价价差越拉越大后,出于稳定目的采取的成品油价格管制政策已值得重新衡量。“毕竟,‘油荒’本身也是一种不稳定因素。”
他认为,尽管短期内油价放开、完全与国际接轨几不可能,但适度上调成品油价还是可行的。“应该让全社会来分担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和压力,而不能仅仅由某一个环节来承受,更不应仅让国家财政来补贴。”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同样认为,当前国内的“油荒”并非是供应不足引发的,“从总量看,国内成品油供需还是基本平衡的。”
在他看来,囤油、走私和加油站停业都促发了“油荒”,但根本上,“祸首”还是成品油价格没有理顺导致批零倒挂。(记者 陈其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