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专业发展
与建筑学一样,风景园林[3]职业先于景观设计学的形成,在大量景观设计师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便是景观设计学。
农业时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在中国称为风水),农业及园艺技术,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等,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的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
正如算术之于数学,中国的针灸之于现代医学,不能同日而语一样,任何一门源于农业时代的经验科学或技艺,都必须经历一个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方法进行脱胎换骨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工业时代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化带来的人地关系问题。早在1858年,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坚持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称为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当时普遍采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造园,或译为风
景园林),从而为景观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开辟的一个广阔的空间,绵延100多年。
同样的理由,奥姆斯特德给这个专业和学科定义的空间决不应是景观设计学科当今发展的界限。早在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美国景观设计学科的人物麦克哈格(mcharg)就是针对当时景观设计学科无能应对城市问题和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而扛起生态规划的大旗,使景观设计学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类和地球的前沿。
又有半个世纪过去了,城镇化的深入和蔓延,信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都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都将要求重新定义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可持续理论、生态科学、信息技术、现代艺术理论和思潮又都将为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和对策。我们既没有必要用新瓶子去卖老酒,更不应该用老瓶子去装新醋。
但无论学科如何发展,景观设计学科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天地)、人文的关怀(人)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对待脚下土地的敬畏、归属与认同(神)。
设计场所
景观设计中场所的隐喻性研究
在环境景观设计领域里,尤其是在国内环境景观理论比较落后的当今,有相当长的时间里停留在对场所应该满足使用者具有的物质功能分析和研究上,很少对环境场所具有的精神功能作细致的分析和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场所的精神需要不断增多,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注意到环境的宜人性和情感性方面。注重场所本身所反映的情感特征,和使用者的情感、心理反映,因此景观设计除应当具有一定功 能满足外,更应当注重整个环境带给人们的精神满足,反映更多的是景观作为人生存和向往的人文关怀。
隐喻作为一种极其普遍和重要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在文学艺术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样在景观设计中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景观的隐喻是通过场所传递给人的,是人和环境情感交流的桥梁,是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场所的隐喻也是人通过认识环境本身,显示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实际上,隐喻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需要更多人文关怀的今天,隐喻在设计中的应用尤其显得重要和多样。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给予了设计者更多发挥场所隐喻的空间,将其拿出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设计来说在新的时代下也同时具有现实意义。
设计发展
中国大陆的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其中突出贡献者是俞孔坚大师。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加拿大奥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是加拿大陴诗省注册的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公司,由几位从国外归来的有志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专业人员于1999年在香港成立,现已发展为深圳和上海两个办公室,人数近两百人的大型专业景观规划和设计公司。
中国城市化呈燎原趋势,人地关系面临空前的紧张状态,同时,全球化进程使中国大地景观面临前所未有的改变。土地乃民族存在之本,已经暴露的认定关系危机、城市建设的诸多弊端和奇缺的景观设计人才,景观设计行业已经到了关键的发展时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景观设计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接近50%,与发达国家平均75%的城市化率相比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城市化进程,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城市化的加速,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对城市景观设计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据许多开发商的经验,住宅开发中设计投资(设计费)和景观绿化投资是边际利润的两项投资,其中景观绿化投资往往可以带来5 倍左右的收益。此外,随着个人购房率的上升,环境设计水平将在未来的住宅市场竞争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住房外观以外,景观品质也日趋受到重视。
风景园林师
介绍
风景园林师[3](landscape architect)是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风景园林师的称谓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olmsted)于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为职业称号[8],奥姆斯特德坚持用景观设计师,而不用在当时盛行的风景花园师(或曰风景园林师,l
andscape gardener),这不仅仅是职业称谓上的创新,而且是对该职业内涵和外延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扩充和革新。
风景园林师有别于传统造园师和园丁(gardener,对应于gardening)、风景花园师(或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对应于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处在于: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景观设计师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绝不是某个层面的(如视觉审美章义上的风景问题)。景观设计师的所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及可持续的问题。他是以土地的名义、以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名义,以及以人类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名义,来监护、合理地利用、设计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
主要责任
景观建筑是一个多重学科的领域,包括:地理,数学,科学,工程学,艺术,园艺,技术,社会科学,政治,历史,哲学并且偶尔地 动物学。园艺师的活动可能从公园和大路的创作范围到站点规划为公司办公室大厦,从住宅庄园设计到民用基础设施和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被贬低的风景的设计或开垦例如矿或垃圾填埋。园艺师研究结构和外部空间的所有类型-大或小,都市或农村和与“艰苦”/“软的”材料,水文学并且可能涉及生态学问题。
园艺师合作专业任务的广度是非常宽广,但项目类型的有些例子包括:
1.计划、形式,标度和选址新的发展
2.民用设计和公众 基础设施
3.暴雨水管理包括雨庭院、绿色屋顶和治疗沼泽地
4.校园和站点设计为机关
5.公园,植物园,树木园,林荫道路和自然蜜饯
6.休闲设施,尔夫球场,主题乐园和体育设施
7.住房地区、工业园和商业发展
8.高速公路运输结构,桥梁和运输走廊
9.都市设计镇和城市广场、江边、步行街计划和停车场
10.大或小都市再生计划
11.森林、旅游或者历史的风景,历史的庭院 评估和保护研究
12.水库,水坝,发电站可提取产业应用的开垦或主要工业项目
12.环境评估和风景评估计划的忠告和土地管理提案。
13.沿海和近海发展
最有价值的贡献经常做在一个项目中对空间早期创做的用途。景观师能对整体概念贡献和准备一个最初的总计划,详细设计可能随后准备。他或她也能要求或者监督整个建筑工作的土地利用,准备设计评估影响、品行环境评估或者审计和行动作为一个专家证人在询问。他或她可以也支持或应用为资本或收支资助津贴做准备。
在期间在1800年之前,地形建筑的历史主要是那主要计划。写的个人“做”风景是约瑟夫Addison 在 1712. 期限“造园家”被发明了威廉Shenstone 在 1754 但使用这规定的位专业设计师是 Humphry Repton 在 1794. 期间“地形建筑”被 Gilbert Laing Meason在 1828发明,并且首先使用了作为一个专业标题 Frederick法律Olmsted 在 1863.
Lancelot布朗(亦称“能力”布朗),保持一个最响誉“景观设计师”实际上称自己“园艺师”或“造园匠人”。在19世纪期间,慢慢“园艺师”这个词语被人们建立(和有时设计)风景同时“景观建筑师”变得后备为设计的人(和有时修造)风景。随着“景观建筑师”该词被广泛运用,之后 “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ASLA,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在1899成立,并且1948年建立了园艺师的国际联盟 (IFLA) .
设计误区
误区一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
误区二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
(3)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
误区四模仿之风盛行
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撼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