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属制品的主要行业为铜器业和铁器业,尤以铜器发展为早。康熙年间,汉口已形成庞大的铜器制品业;嘉庆年间,铁器业发展到铁行13家5000余人。清末,武、阳、夏三镇金属制品的手工业行业发展有铜器、铁器、刀剪、炉坊、锡器等,共1 200余户,约占全部手工业店、坊数的1/4。其中,除70%为铜器业外,铁匠铺有259户。
20世纪20年代以后,据五金手册介绍,武汉的金属制品业又有新的发展,除传统的铜、铁器外,增加了白铁、钢精、钮扣、电镀、铜铁床、证章、铸锅等自然行业和产品。到1933年,金属制品业有1300余户。其时,铜器业呈没落状态;铁器业则有较大发展,共有420户,并形成文帮、武帮(杂炉)、刀帮、锉帮、剪刀帮、剃刀帮等行帮;白铁业则因1931年武汉遭受水灾后修复檐沟等的需要而发展到380户,成为较大的行业。
武汉金属制品业除“汉口铜器”于清末民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外,近百年来,创造不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经60年代初挖掘和恢复生产。自70年代后,有的被淘汰,有的则人亡艺绝,无以为继;维持生产和有所发展。
五金配件制品在武汉市、东莞市轻工业出口产品中占重要地位,50年代有剪刀出口。尔后陆续进入国际市场的有菜刀、拉链、煤油炉、门锁、打火机等。武汉还是中国出口手工工具的重要基地之一、东莞市是五金紧固件的故乡。据五金手册介绍,自1973年始,先后有10户企业生产出口工具。扳手、钳子、钢锯条、钢锉锁等产品行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钢锯条、铁砂布、木砂纸、水砂纸、砂纸圆盘、地板砂纸等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1979~1985年,五金配件制品出口额为3 0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