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一、监理依据
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我国的应用效果
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发展简况
四、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造分类
五、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造原理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一、 监理依据:
1、 法规、规程;
2、《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及配套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附着升降脚手架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分为一级、二级。
承包工程范围:
一级企业: 可承担各类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制作、安装、施工。二级企业: 可承担80米及以下附着升降脚手 架的设计、制作、安装、施工。
3、 JGJ202-2010《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第4章、第8章第1节
4、 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第三章第九节、附录B表B.7
5、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第六条 建筑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其中,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第八条 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不需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审核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附件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五、脚手架工程
(二)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附件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四、脚手架工程
(二)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二、附着升降脚手架在我国的应用效果和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筒式超高建筑的高层建筑施工机具——附着升降脚手架(俗称“爬架”),因其具有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实惠以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特点,在国内建筑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
为什么附着升降脚手架得到如此广泛持久的推广应用?这是因为附着升降脚手架具有其它类型脚手架不可比拟的以下优点:
1.先进性
传统手架,例如木杆、竹竿、钢管架,都是人工搭设作业,而附着升降脚手架越来越注重引入新技术。目前,己经采用微电脑技术、声光控制技术和无线电遥控技术等先进技术来进行架体升降作业或安全控制。
2.经济性
一般18层(50米高)以上建筑物就可适用附着升降脚手架,楼层越高经济性优势越明显。据测算,每栋楼的外架综合成本与与落地双排架等其它类型脚手架相比,附着升降脚手架可节省钢材用量70%,节省用电量90%,节省施工耗材30%。
3.安全性
首先,附着升降脚手架手架能把其它脚手架的室外作业变成车间作业。
其次,附着升降脚手架是在现场地面或底层组装,把高空作业变为低空做作业。
还有,附着升降脚手架能够做到将高层施工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将人工作业变为大部份是机电遥控作业。极大限度的避免、甚至杜绝了高空、悬空、临空的作业危险。而且全钢装配架还能杜绝火种、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4.实用性
几乎所有高层,筒式建筑均可采用附着升降脚手架。走道板上斜拉杆件很少,通透方便,人员通过无障碍。简便,简洁,有利于工地文明施工。
在使用功能上,爬架上升能满足各类主体施工(如高层房屋建筑,烟囱等超高结构的施工。且能做到上层支模浇筑、中层拆模转料、下层边墙砌砖)。下降能进行外墙装修(如打底抹灰、安装幕墙、贴瓷清洗等)。并还能适用于不同气候地区、各种高层建筑物的外架施工需求。
5.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竖向主框架、附着支撑、底部桁架均定型定模数生产,运输方便、安装简捷,三至五人即可徒手安拆和操作,无须使用大量作业机械,更不需要大批料具和大量人力。尤其是全钢装配式爬架和改进的倒挂电葫芦工艺,彻底去除了传统爬架需要大量人工作业和电葫芦重复安装的繁琐工艺及耗时用工,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并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保护了产品,避免了电葫芦因重复拆装、搬运造成的人员或机械损伤。
6.节能、低碳和环保
据资料介绍:“每生产一吨钢,需要消耗700公斤左右煤碳,1.6吨以上的矿石,3.8吨水,排放出1.7吨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大量废气、废渣和污染物。”
以某36层180 m的商务楼为例,使用落地双排架搭设外防护架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比较:
不同类型外架节能、低碳和环保比较表
|
工程
举例
|
外架类型
|
钢管用量
|
扣件用量
|
炼钢耗煤
|
耗用矿石
|
耗用水源
|
排放二氧化碳
|
|
某36层180 m的商务楼
|
落地双排架
|
540吨
|
重约148(145200个)
|
481.6吨
|
1101吨
|
2615吨
|
1170吨
|
|
附着升降脚手架
|
75吨
|
20.5吨(20165个)
|
63.35吨
|
145吨
|
344吨
|
154吨
|
以上比较说明,同一工程,使用附着升降脚手架与落地双排架相比,附着升降脚手架节省钢材592.5吨,由此减少418.25吨煤碳,956吨以上的矿石,2271吨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16吨和其他大量废气、废渣和污染物。
采用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节能、低碳和环保作用,显而易见。
7.机械化作业,效率高,易管理
由于附着升降脚手架,尤其是类似亿安全钢装配式爬架,都在车间加工,在现场组装,低空或室内作业,高层使用。除组装外整个作业过程不占用塔吊时间,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管理难度,还有利于现场文明施工和人性化管理。
综上所述,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应用和发展,不仅综合降低了安全管理成本和施工成本,符合国家倡导的建筑施工机具机械化、装配化、标准化的要求。而且还符合国家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也符合国家低碳环保,节能减排要求,因此受到了各省、市政府的重视和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应用。由此,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三、附着升降脚手架发展简况
为增强大家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附着升降脚手架在我国的开发应用分为研发期、推广期、成熟期、规范和发展期四个阶段,简要介绍一下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发展过程。
1、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开发研制时期(1985—1995年)
八十年代末期,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市场迅猛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如再搭设沿用传统的落地式脚手架,不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针对当时高层建筑外架施工工具急需改革的迫切需要, 于是,就开始有人研发使用附着升降脚手架。其中,由广西一位叫叶曾绍祥的工程师,开发研制了用钢管扣件搭设的"整体提升脚手架"(即曾式挑梁式爬架);九十年代初期,又有中建六局、北京星河等单位开发生产了“导轨框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以后、深圳、上海、西安、重庆、大连等地区相继出现不少厂家在改进、试制不同结构类型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如:导轨式、主套架式、悬挑式、吊拉式(互爬式)等等。
与此同时,建设部把钢管脚手架和附着升降脚手架列入“九五”十大建筑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推广,这就更加促进了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研发与应用。
2、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推广和规范时期(1996—2005年)
在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研发、改进和推广应用迅速展开之际,1996年10月,建设部在北京密云召开了由有关省市建委主管部门和部分专家参加的“爬升脚手架研讨会”,会议一致认为附着升降脚手架是一项有利于提高高层建筑施工效率,又很安全、经济、适用性强的新事物、新技术,应当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同时由于爬架是高空作业存在高风险且已发生过坠落事故,因此还应当加强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管理和指导。经过会议的热烈讨论并形成共识后,会上起草了国内首份《附着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爬架)设计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1999年10??/span>12日,由建设部在北京组织专家,并由时任建设部总工程师姚兵亲自担任专家组主任,对国内当时技术创新、产品生产与施工较具规模的四个附着升降脚手架生产厂家(广西鹰架、中建国力、北京星河、武汉三局)生产的爬架进行了首批技术鉴定。
1999年3月30日,建设部以建标[1999]79号文,颁发了包括附着升降脚手架在内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2000年10月16日,建设部结束了四年的调研争议,以建建[2000]230号文,正式颁发了《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次统一和规范了爬架的设计、制造、和施工管理规则。
2001年4月18日,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87号),又明确地将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列入了建筑业企业专项施工资质进行规范管理。
从此,附着升降脚手架便开始在国内甚至国外建筑工地上迅速推广开来。并作为建筑行业的专项施工承包方得到了各省市建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当然也受到了追求技术进步的施工总包方的接受和欢迎。
3、附着升降脚手架进入技术成熟和发展创新期(2005年—现在)
(1) 附着升降脚手架进入技术成熟期
进入技术成熟期的显著标志有三条:
一是在国内各省市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二是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国家都陆续制定出台了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各地政府也都加强了监管。
l 1999年颁布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l 2000年建设部颁发了[2000]230号文《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
手架管理暂行规定》;
l 2001年7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87号),把列为了建筑业60项专业分包资质中第14项;
l 2010年9月1日起建设部颁布施行《建筑施工附着式脚手
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今年,2012年7月1日实施新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等等,表明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和管理已经日趋成熟定形,其管理己经纳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
三是爬架生产厂家的行业自律意识和规范意识日益加强。凡是正规厂家都很重视技术开发、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按规则运作,有的厂家还积极创造条件、准备上市。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为止,仅建设部鉴定验收(评估)的就己超出80多家,还附加催生了有配套生产爬架专用电动葫芦、传感器、同步装置以及配件加工等协作厂家。一个集研发、设计、加工、制作和专业施工分包的系统性行业正在形成。
还有各省市政府建管部门把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管理也列入了职能管理范畴甚至成立了专门管理部门,不仅是重视和规范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监管,也是扶持着附着升降脚手架行业的发展。
目前,附着升降脚手架已在国内东到哈尔滨、南到海南岛、西到新疆、北到内蒙等30多个省市普遍使用,并且有的厂家还推广到境外东南亚、南非和港澳等境外国家和地区,市场发展形势一路看好。
(2) 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科技无限,创新无限。
近两年,以深圳特辰,河北亿安为主导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厂家,又在研发推广“全钢整体装配式升降架”、“拆叠式升降平台”等新技术新产品。
这种全新的全钢装配式爬架,彻底打破了传统升降脚手架设计概念和结构形式,将升降脚手架的所有机构及架体构架和防护设施进行了配件标准化,模数化的全钢结构改造,抛弃了钢管、扣件的繁琐联结,去掉了密目网改换成钢丝网、增强了安全性和防火效果,符合国家倡导的安全节能、低碳环保和绿色施工要求,有效化解了政府监管部门和建筑总包单位揪心的高层外防护作业安全管理难题,极大地降低了高层作业安全管理风险。目前己在南方、东北、华北等省会城市推广开来,有的省市例如青岛、武汉、石家庄等省市还已发文和计划发文强力推广全钢装配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综上,完全可以论断:附着升降脚手架(爬架)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兴起和应用,是脚手架工程的一大技术进步,它有力地推动了脚手架实现装配化、标准化、工具化的进程,也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之国策。
4、存在问题
附着升降脚手架目前存在问题,依个人看法主要有:
(1)准入资格各地政府要求不一,有的入市门槛太高,过于限制,制约了发展;有的入市门槛过低,致使鱼龙混杂,挂靠贴牌、一个人购买或加工仿制几套架子也能干,致使市场监管难度大,安全隐患多,也制约了爬架市场发展;
(2)有的厂家或规模小的个体经营户经营爬架,不重视、不投入产品结构安全开发和管理,压价、杀价,同行互相拼价,存在投机挣钱对付管理的严重安全隐患。
(3)不少厂家爬架技术雷同,仅靠“盗版”复制略作改动就当作自己产品推向市场,不想投资也没有能力搞研发,至使产品多年一贯制,缺乏独创性、原创性和创新性新技术产品。(5)由于受效益牵制、宣传力度不够、产品技术局限等因素影响,目前爬架工程占整个开工工程据统计不到15%,而且还主应用在省会城市,这既说明市场潜力很大,也说明爬架使用率低。
(4)按规定本应由具有施工资质的爬架厂家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分包施工,而不少省市地区目前实际情况是:爬架厂家只提供(租赁或销售)产品,爬架安拆和升降作业施工都由工地再分包给他人,由于操作人员不固定或无证操作,造成事故或重大隐患时有发生。
四、附着升降脚手架构造
1、附着升降脚手架定义
根据2010年9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施工附着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2.1.2条给出的定义,附着升降脚手架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并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即称为附着升降脚手架。因其特点是“附着”在建筑物的粱或墙上,并且是一层一层地上升或下降,因此又俗名称为“爬架”。
按照《建筑施工附着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2.1.1条给出的定义,工具式脚手架是指:“为操作人员搭设或设立的作业场所或平台,其主要架体构件为工厂制作的专用的钢结构产品,在现场按特定的程序?樽昂螅阶旁诮ㄖ锷献孕谢蚶没瞪璞福亟ㄖ锟烧寤虿糠稚档慕攀旨堋!?/strong>
附着式脚手架属于工具式脚手架。
2、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类型
附着升降脚手架类型很多,例如:导轨式、主套架式、悬挑式、吊拉式(互爬式)等等。经过市场洗礼和施工现场的反复应用与比较,目前为止,采用最多的类型是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设备除个别厂家采用吊杆式液压千斤顶外,几乎所有厂家都采用电动葫芦。
3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构造
目前尚无严格划分,一般认为划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较为合适:
(1)架体结构,包括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亦称底部桁架)、架体构架(钢管搭设或全钢制作)。
(2)附着支撑结构,指直接附着在工程结构上,并与竖向主框架相连接,承受并传递脚手架荷载的支承结构。包括支座、连接支座的穿墙螺栓、导轨、悬臂梁及斜拉杆等。
(3)安全装置,包括防倾覆装置、防坠落装置和同步升降装置。
(4)升降设备,目前升降设备主要有:手拉葫芦、和液压传动设备,但普遍以采用电动葫芦为主。
(5)控制系统 包括电控柜、遥感器、电缆线等。
五、附着升降脚手架构造原理
主要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1 竖向主框架:
竖向主框架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重要的承力和稳定构件,架体所有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均由其传递给附着支承结构,所以设计要求竖向主框架应是具有足够强度和支承刚度的空间几何不变体系的稳定结构。
竖向主框架垂直于建筑物外立面,并与附着支撑结构连接。
竖向主框架既是架体的承力构件,又是防倾连接和导向装置。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所使用的主框架可以将架体内外排整体连接,保证了架体的整体钢性,确保了架体内外载荷的可靠传递。
主框架由上节、中节、下节三节组成,为单片式框架结构,采用槽钢和钢管焊接而成,其中每节为俩步架即3.6m。槽钢背对焊接形成导轨,用来确保防倾斜装置的可靠连接,同时能确保架体在升降过程中的垂直运动,也保证了架体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才侧移。钢管用来制作主框架的横撑、横杆和斜杆,横撑可以使架体在使用工况下,将架体载荷可靠的传递到附墙支座上,同时也为防坠装置提供可靠的驱动信号和制动信号,横杆和斜杆与导轨直接焊接,确保了主框架的整体钢度,该种结构能将架体的内外排载荷直接传递,同时能确保架体不会产生扭矩过大造成的形变。
2水平支撑桁架(底部桁架)
水平支撑桁架(底部桁架)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承受架体竖向荷载,并将竖向荷载传递至竖向主框架的水平支撑结构。
水平支撑框架及竖向主框架承受自重及上部传来的脚手架体系固定载荷和施工动载荷、风载荷等,并将其传递到升降机构,最终传递至建筑物。架体底部桁架由大小横杆、连杆、桁架斜杆、立杆等杆件组成,通过其连接板使用螺栓联接而成。横杆和立杆均采用48*4.5#钢管制作,斜杆使用5#角钢制作。水平桁架两端和主框架使用螺栓连接公用了一组主框架的横杆和立杆,减少了使用材料减轻了架体自重。底部桁架使用型钢制作,通过螺栓连接成空间几何桁架,架体钢度大、强度高、稳定性好它能确保在施工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底部桁架用来保证所有架体自重载荷的水平力学传递和架体整体钢性,水平桁架的整体高度为1.8m,宽度为0.9m,,装配成型的底部桁架钢度系为4。保证了架体在使用工况的整体稳性和控制升降工况下由于提升载荷不均造成的架体结构形变。由于底部桁架特殊的结构设计和良好的构造性能,确保每个机位的静动载荷很快传递给总控装置,使总控制器对任何工况的架体状态做出准确分析。
3架体构架
采用钢管扣件搭设的位于相邻两竖向主框架之间和水平支撑桁架之上的架体,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操作人员作业场所,因此它是重要的安全防护装置。整个架体要求既要符合不倾斜、不坠落的安全要求,又要满足施工作业的需要。
架体构架包括钢管、扣件、密目网和走道板等。
(注:《规范》强制条文中关于架体的高度、宽度和跨度尺寸规定解释:限定架体高度不得大于5倍楼层高,主要是考虑了3层未拆模板层的高度和顶部在施楼层外围防护的要求,如果高度过大,架体自重将增加且上部外倾也将增加,这样附着支承结构处现浇的砼强度可能无法满足要求且也加大了附墙支座荷载。限定架体宽度主要是考虑减少架体的外倾力矩。限定支承跨度是为了有效控制升降动力设备提升力超载现象)
4 附墙支座
直接附着在工程结构上,并与竖向主框架相连接,承受并传递脚手架荷载的支撑结构。
附墙支座主要用来附着架体、悬挂动力系统、安装防倾装置,传递施工及升降工况载荷,防坠器冲击载荷传递的作用。标准型附墙支座全部用国标型钢焊接制作,钢性系数为10,极限承载为35T,重量为16.3kg。
固定在支座上导向架套在导轨上同架体连接固定,升降时架体通过导轮沿导轨升降,有效地解决了防倾覆问题,并且起导向作用,保证了架体升降平稳。架体受荷载后直接通过支座将荷载均匀卸载给建筑物。
5提升装置
主要作用:提供升(降)动力,将架体荷载传至建筑物。
提升装置由提升上吊环、下吊块、提升葫芦等组成。提升葫芦是整个架体提升的动力来源,在提升时把架体所受荷载通过电葫芦传递给建筑物。
提升设备(电动葫芦)主要参数:电动葫芦的额定起重量为7.5吨,链条长6米,单台净重约72Kg,电机功率500W,提升速度为12cm/min。
上吊环安装在支座中部,用来连接电动葫芦上钩,把他们有效的链接在一起,下吊块安装在桁架底部用来连接电葫芦下钩,使整个提升装置跟底部桁架链接。
6 防坠装置
防坠落装置是一种架体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坠落时的制动装置。
目前防坠装置类型有:摆针式、钢吊杆式、转轮式等。
防坠器安装在附墙支座的指定位置。亿安爬架是每个支座上安装一个摆针式防坠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架体提升时利用防坠装置重心与销孔不在同一竖向直线,且防坠装置由于重力倒向提升架轨道一侧。当提升架发生意外坠落时,防坠落装置由于支座角钢卡阻不能向下运动,使得架体停止向下运动。
当架体下降施工时,由于防坠装置安装复位弹簧,弹簧拉力设计为防坠装置中心对称两侧重量差。当架体按照设计速度正常下降时,防坠装置复位时间为架体导轨横杆刚好通过。但是当提升架发生意外坠落时,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存在而改变了正常情况下的匀速下降,使架体下降到防坠装置复位的时间变短(没来的及复位),提升架导轨横杆不能通过防坠装置,从而阻止了架体下滑,起到防坠落作用。
7 防倾装置(导轮导轨)
防倾装置可以防止附着升降脚手架
内外倾翻 。使用时在每个附墙支座上
设置一组防倾装置,从上至下共三组。
导向架上的导轮与竖向主框架上的导轨
形成导轮导轨直线运动,在升降过程中,
约束和保持着架体沿导轮滑移,从而起到限位和防倾覆作用。
8 荷载控制系统
能够反映控制升降机构在工作中所能承受荷载的装置系统。
该系统由传感器、智能分控制柜、智能主控制柜组成。可以实现对架体荷载的时时采集、荷载值显示、荷载监控和当荷载值大于5T时自动停止。
1)、智能主控制柜
该控制器具有对架子的升降控制、交流380V和220V电压显示、每个机位荷载值显示、荷载过大自动停止(报警)和急停等功能。
总控制柜上设有显示装置,可直观看出多点的同步性,在每个升降动力处设置一个荷载传感器,控制升降荷载,当荷载超出或未达到设计荷载范围时,控制系统会在秒时内自动切断电源并报警,待原因查明,排除隐患后再自动升降,实现了升降过程中的自动监察和监控,提高了脚手架的整体可靠性。
2)、分控箱
每个机位设置一个分控制箱,分控制箱带有显示功能,可以显示该位置的荷载值,通过单机操作按钮可以完成对该机位电葫芦的单机升降或预紧作业。
分控制箱图示
当开始提升架体时,按下提升按钮,如在提升的过程中有机位过载,在显示器上相应位置的荷载值和柱状条纹会变成红色,同时伴有报警声,此时整个系统会?远系纾V辜芴逄嵘馐惫と吮憧砂聪允酒魃舷允镜墓收匣唤胁檎矣胄蘩怼?/span>
3)、同步控制装置(传感器)
在架体升降中控制各升降点的升降速度,时时采集每个机位荷载值,同时完成荷载值的转换和传递。使各升降点的荷载或高差在设计范围内,即控制各点相对垂直位移的装置。
六、 JGJ202-2010《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中有关内容:
(一) 术 语
2.1.1 工具式脚手架:为操作人员搭设或设立的作业场所或平台,其主要架体构件为工厂制作的专用钢结构产品,在现场按特定的程序组装后,附着在建筑物上自行或利用机械设备,沿建筑物可整体或部分升降的脚手架。
2.1.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
2.1.3 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有三个以上提升装置的连跨升降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2.1.4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仅有两个提升装置并独自升降的附着升降脚手架。
2.1.5 附着支承结构:直接附着在工程结构上,并与竖向主框架相连接,承受并传递脚手架荷载的支承结构。
2.1.6 架体结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组成结构,一般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和架体构架等 3部分组成。
2.1.7竖向主框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主要组成部分,垂直于建筑物外立面,并与附着支承结构连接。主要承受和传递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竖向框架。
2.1.8 水平支承桁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承受架体竖向荷载,并将竖向荷载传递送至竖向主框架的水平结构。
2.1.9 架体构架:采用钢管杆件搭设的位于相邻两竖向主框架之间和水平支撑桁架之上的架体,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操作人员作业场所。
2.1.10 架体高度:架体层杆件轴线至架体最上面横杆(即栏杆)轴线间的距离。
2.1.11 架体宽度:架体内、外排立杆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1.12 架体支承跨度:两相邻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2.1.13 悬臂高度:架体的附着支承结构中一个支承点以上的架体高度。
2 2.1.14悬挑长度:指架体水平方向的悬挑长度,即架体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至架体端部立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2.1.15 防倾覆装置:防止架体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倾覆的装置。
2.1.16 防坠落装置:架体在升降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坠落时的制动装置。
2.1.17 升降机构:控制架体升降运行的机构,有电动和液压两种。
2.1.18 荷载控制系统:能够反映、控制升降机构在工作中所能承受荷载的装置系统。
2.1.19 悬臂梁:一端固定在附墙支座上,悬挂升降设备或防坠落装置的悬挑钢梁,又称悬吊梁。
2.1.20 导轨:附着在附墙支承结构或者附着在竖向主框架上,引导脚手架上升和下降的轨道。
2.1.21 同步控制装置:在架体升降中控制各升降点的升降速度,使各升降点的荷载或高差在设 计范围内,即控制各点相对垂直位移的装置。
(二)构配件性能
3.0.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外挂防护架架体用的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和《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 中的Q235 号普通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21835 的规定,其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 Q235-A 级钢的规定,且应满足下列规定:
1、钢管应采用∮48×3.5的规格;
2、钢管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有关规定的检验报告;
3、钢管应平直,其弯曲度不得大于管长的1/500,两端端面应平整,不得有斜口,,有裂缝、表面分层硬伤、压扁、硬弯、深划痕、毛刺和结疤等不得使用;
4、钢管表面的锈蚀深度不得超过 0.25mm;
5、钢管在使用前应涂刷防锈漆。
3.0.2 工具式脚手架主要的构配件应包括:水平支承桁架、竖向主框架、附墙支座、悬臂梁、钢拉杆、竖向桁架、三角臂等。当使用型钢、钢板和圆钢制作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 Q235-A 级钢的规定。
3.0.3 当冬季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宜采用Q235 钢和Q345 钢。承重桁架或承受冲击荷载作用的结构,应具有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冬季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尚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3.0.4 钢管脚手架的连接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的规定。并在螺栓拧紧的扭力矩达到65N·m 时,不得发生破坏。
3.0.5 架体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手工焊接所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结构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对于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载的桁架结构宜采用低氢型焊条。
2、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的焊丝和焊剂,应与结构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普通螺栓可采用国家现行标准《六角头螺栓 C级》GB/T5780 和《六角头螺栓》GB/T5782和规定。
4、锚栓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规定的 Q235 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中规定的 Q345 钢制成。
3.0.6 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其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冲压钢板和钢板网脚手板,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中 Q235A 级钢的规定。新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板面挠曲不得大于 12mm 和任一角翘起不得大于 5mm;不得有裂纹、开焊和硬弯。使用前应涂刷防锈漆。钢板网脚手板的网孔内切圆直径应小于 25mm。
2、竹脚手板包括竹胶合板、竹笆板和竹串片脚手板。可采用毛竹或楠竹制成;竹胶合板、竹笆板,宽度不得小于 600mm,竹胶合板厚度不得小于 8mm,竹笆板厚度不得小于 6mm,竹串片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 50mm;不得使用腐朽、发霉的竹脚手板。
3、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Ⅱ级材质的规定。板宽度不得小于 200 mm,厚度不得小于50;两端应用直径为 4mm 镀锌钢丝各绑扎两道。
4、胶合板脚手板,应选用现行国家标准《胶合板第 3部分:普通胶合板通用技术条件》GB/T9846.3 中的Ⅱ类普通耐水胶合板,厚度应不少于 18mm,底部木方间距不得大于 400mm,木方与脚手架杆件应用铁丝绑扎牢固,胶合板脚手板与木枋应用钉子钉牢。
(三)构造措施
4.4.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架体构架、附着支承结构、防倾装置、防坠装置组成。
4.4.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构造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架体结构高度不应大于 5 倍楼层高;
2、架体宽度不应大于 1.2m;
3、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应大于 7 m,折线或曲线布置的架体,相邻两主框架支承点架体外侧距离不得大于 5.4m;
4、架体的水平悬挑长度不得大于 2 m,且不得大于跨度的 1/2。
5. 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 110 m2。
4.4.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在附着支承结构部位设置与架体高度相等的与墙面垂直的定型的竖向主框架,竖向主框架应采是桁架或刚架结构,其杆件连接的节点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并应与水平支承桁架和架体结构构成有足够强度和支撑刚度的空间几何不变体系的稳定结构。竖向主框架结构构造(图4.4.3)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主框架可采用整体结构或分段对接式结构。结构型式应为竖向桁架或门型刚架式等。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处,并应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如不交汇于一点,必须进行附加弯矩验算。
2、当架体升降采用中心吊时,在悬臂梁行程范围内竖向主框架内侧水平杆去掉部分的断面,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3、主框架内侧应设有导轨;
4、竖向主框架宜采用单片式主框架[图 4.4.3(a)];或可采用空间桁架式主框架[图4.4.3(b)]。
4.4.4 在竖向主框架的底部应设置水平支承桁架,其宽度与主框架相同,平行于墙面,其高度不宜小于 1.8m。水平支承桁架结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桁架各杆件的轴线应相交于节点上,并宜用节点板构造连接,节点板的厚度不得小于 6mm;
2、桁架上下弦应采用整根通长杆件或设置刚性接头。腹杆上下弦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3、桁架与主框架连接处的斜腹杆宜设计成拉杆;
4、架体构架的立杆底端应放置在上弦节点各轴线的交汇处。
5、内外两片水平桁架的上弦和下弦之间应设置水平支撑杆件,各节点必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6、水平支撑桁架的两端与主框架的连接,可采用杆件轴线交汇于一点,且为能活动的铰接点;或可将水平支撑桁架放在竖向主框架的底端的桁架底框中。
4.4.5 附着支承结构应包括附墙支座、悬臂梁及斜拉杆,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主框架所复盖的每一楼层处应设置一道附墙支座;
2、在使用工况时,应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墙支座上;
3、在升降工况时,附墙支座上应设有防倾、导向的结构装置;
4、附墙支座应采用锚固螺栓与建筑物连接,受拉螺栓的螺母不得少于二个或应采用弹簧垫片加单螺母,螺杆露出螺母端部的长度不应少于 3 扣,且不得小于 10mm,垫板尺寸应由设计确定,且不得小于 100mm×100mm×10mm;
5、附墙支座支承在建筑物上连接处混凝土的强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但不得小于 C10。
4.4.6 架体构架宜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结构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架体构架应设置在两竖向主框架之间,并应以纵向水平杆与之相连,其立杆应设置在水平支撑桁架的节点上。
4.4.7 水平支承桁架层应设置脚手板,并应铺满铺牢,与建筑物墙面之间也应设置脚手板全封闭,宜设置可翻转的密封翻板。在脚手板的下面应用安全网兜底。
4.4.8 架体悬臂高度不得大于架体高度的2/5,且不得大于 6m。
4.4.9 当水平支承桁架不能连续设置时,局部可采用脚手架杆件进行连接,但其长度不得大于 2.0m。并且必须采取加强措施,确保其强度和刚度不得低于原有的桁架。
4.4.10 物料平台不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部位和各结构构件相连,其荷载应直接传递给建筑工程结构。
4.4.11 当架体遇到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需断开或开洞时,断开处应加设栏杆和封闭,开口处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及物料坠落的措施。
4.4.12 架体外立面应沿全高连续设置剪刀撑,并应将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和架体连成一体,剪刀撑的水平夹角应为45~60度;应与所覆盖架体构架上每个主节点的立杆或或横向水平杆伸出端扣紧;悬挑端应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成对设置对称斜拉杆,其水平夹角应不应小于45度。
4.4.13 架体结构应在以下部位采取可靠的加强构造措施:
1、与附墙支座的连接处;
2、架体上提升机构的设置处;
3、架体上防坠、防倾装置的设置处;
4、架体吊拉点设置处;
5、架体平面的转角处;
6、架体因碰到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等设施而需要断开或开洞处;
7、其它有加强要求的部位。
4.4.1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架体外侧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密目式安全立网的网目不应低于2000 目/100 cm2,且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
2、作业层外侧应设置 1.2m 高的防护栏杆和 180mm 高的挡脚板;
3、作业层应设置固定牢靠的脚手板,其与结构之间的间距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相关规定。
4.4.15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配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完整的设计图纸、工艺文件、产品标准和产品质量检验规程;制作单位应有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制作构配件的原材料和辅料的材质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本规范第 3.0.1—3.0.6条的规定对其进行验证和检验;
3、加工构配件的工装、设备及工具应满足构配件制作精度的要求,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工装应有设计图纸;
4、构配件应按照工艺要求及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对附着支承结构、防倾、防坠落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加工件应进行100%检验;构配件出厂时,应提供出厂合格证。
4.4.16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在每个竖向主框架处设置升降设备,升降设备应采用电动葫芦或电动液压设备,单跨升降时可采用手动葫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升降设备必须与建筑结构和架体有可靠连接;
2、固定电动升降动力设备的建筑结构应安全可靠;
3、设置电动液压设备的架体部位,应有加强措施。
4.4.17 两主框架之间架体的搭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
(四)安全装置
4.5.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具有防倾覆、防坠落和同步升降控制的安全装置。
4.5.2 防倾覆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倾覆装置中必须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2、在防倾覆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3、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 2.8 m 或架体高度的1/4;
4、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5、应用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其装置与导向杆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 5mm。
4.5.3 防坠落装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附着在建筑结构上,每一升降点不得少于一个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在使用和升降工况下都必须起作用;
2、防坠落装置必须是机械式的全自动装置,严禁使用每次升降都需重组的手动装置;
3、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除应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外,还应符合表 4.5.3的规定。
表 4.5.3 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
|
脚手架类别
|
制动距离(mm)
|
|
整体式升降脚手架
|
≤80
|
|
单片式升降脚手架
|
≤150
|
4、防坠落装置应具有防尘、防污染的措施,并应灵敏可靠和运转自如;
5、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必须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6、钢吊杆式防坠落装置,钢吊杆规格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mm。
4.5.4 同步控制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时,必须配备有限制荷载或水平高差的同步控制系统。连续式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限制荷载自控系统;简支静定水平桁架,应采用水平高差同步自控系统;若设备受限时,可选择限制荷载自控系统。
2、限制荷载自控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1)当某一机位的荷载超过设计值的15%时,应采用声光形式自动报警和显示报警机位;当超过30%时,应能使该升降设备自动停机;
2)应具有超载、失载、报警和停机的功能;宜增设显示记忆和储存功能;
3)应具有本身故障报警功能,并应能适应施工现场环境;
4)性能应可靠、稳定,控制精度应在5%以内。
3、水平高差同步控制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1)当水平支承桁架两端高差达到 30mm 时,应能自动停机;
2)应具有显示各提升点的实际升高和超高的数据,并应有记忆和储存的功能;
3)不得采用附加重量的措施控制同步。
(五)安装
4.6.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安装,可采用单片式主框架的架体(图4.6.1-1),也可采用空间桁架式主框架的架体(图4.6.1-2)。
4.6.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首层安装前应设置安装平台,安装平台应有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防护设施,安装平台的水平精度和承载能力应满足架体安装的要求。
4.6.3 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相邻竖向主框架的高差应不大于 20 mm;
2、竖向主框架和防倾导向装置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5‰,且不得大于 60mm;
3、预留穿墙螺栓孔和预埋件应垂直于建筑结构外表面,其中心误差应小于 15 mm。
4、连接处所需要的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C10;
5、升降机构连接应正确且牢固可靠;
6、安全控制系统的设置和试运行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7、升降动力设备工作正常。
4.6.4 附着支承结构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少装和使用不合格螺栓及连接件。
4.6.5 安全保险装置应全部合格,安全防护设施应齐备,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
4.6.6 电源、电缆及控制柜等的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
4.6.7 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搭设的架体构架,其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BJ130的要求。
4.6.8 升降设备、同步控制系统及防坠落装置等专项设备,均应采用同一厂家产品。
4.6.9 升降设备、控制系统、防坠落装置等应采取防雨、防砸、防尘等措施。
(六)升降
4.7.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可有手动、电动和液压三种升降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片架体升降时,可采用手动、电动和液压三种升降形式;
2、当两跨以上的架体同时整体升降时,应采用电动或液压设备。
4.7.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每次升降前,应按本规范表8.1.4 规定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升降。
4.7.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升降作业程序和操作规程规进行作业;
2、操作人员不得停留在架体上;
3、升降过程中不得有施工荷载;
4、所有妨碍升降的障碍物应已拆除;
5、所有影响升降作业的约束已经拆开;
6、各相邻提升点间的高差不得大于 30 mm,整体架升降差不得大于 80 mm。
4.7.4 升降过程中应实行统一指挥、规范指令。升、降指令只能由总指挥一人下达;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任何人均可立即发出停止指令;
4.7.5 当采用环链葫芦作升降动力时,应严密监视其运行情况,及时排除翻链、绞链和其它影响正常运行的故障。
4.7.6 当采用液压升降设备作升降动力时,应排除液压系统的泄漏、失压、颤动、油缸爬行和不同步等问题和故障,确保正常工作;
4.7.7 架体升降到位后,应及时按使用状况要求进行附着固定。在没有完成架体固定工作前,施工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或下班。
4.7.8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升降到位固定后,应按本规范表8.1.3 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遇五级及以上大风和大雨、大雪、浓雾和雷雨等恶劣天气时,不得进行升降作业。
(七)使用
4.8.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按照设计性能指标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架体上的施工荷载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不得超载,不得放置影响局部杆件安全的集中荷载。
4.8.2 架体内的建筑垃圾和杂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4.8.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不得进行下列作业:
1、利用架体吊运物料;
2、在架体上拉结吊装缆绳(或缆索);
3、在架体上推车;
4、任意拆除结构件或松动连结件;
5、拆除或移动架体上的安全防护设施;
6、利用架体支撑模板或卸料平台;
7、其它影响架体安全的作业。
4.8.4 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停用超过三个月时,应提前采取加固措施。
4.8.5 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停用超过一个月或遇六级及以上大风后复工时,应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8.6 螺栓连接件、升降设备、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电控设备同步控制装置等应每月进行维护保养。
(八)拆除
4.9.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拆除工作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
4.9.2 必须对拆除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9.3 拆除时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与物料坠落的措施,拆除的材料及设备不得抛扔。
4.9.4 拆除作业应在白天进行。遇五级及以上大风和大雨、大雪、浓雾和雷雨等恶劣天气时,不得进行拆卸作业。
(九)管理
7.0.1 工具式脚手架安装前,应根据工程结构、施工环境等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实施。
7.0.2 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特点; 2、平面布置情况; 3、安全措施; 4、特殊部位的加固措施; 5、工程结构受力核算; 6、安装、提升、拆除程序及措施; 7、使用规定。
7.0.3 总承包单位必须将工具式脚手架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队伍,并应签订专业承包合同,明确总包、分包或租赁等各方的安全生产责任。
7.0.4 工具式脚手架专业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订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检验规程,应制定设计、制作、安装、升降、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等的管理规定。
7.0.5 工具式脚手架专业施工单位应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并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7.0.6 施工现场使用工具式脚手架应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监督,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升降、使用、拆除等作业前,应向有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应监督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
2、应对专业承包单位人员的配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
3、安装、升降后、拆卸等作业时,应派专人进行监督;
4、应组织工具式脚手架的检查验收;
5、应定期对工具式脚手架使用情况进行安全巡检。
7.0.7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工具式脚手架使用状况进行安全监理并应记录。出现隐患应要求及时整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专业承包单位的资质及有关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
2、在工具式脚手架的安装、升降、拆除等作业时应进行监理;
3、应参加工具式脚手架的检查验收;
4、应定期对工具式脚手架使用情况进行安全巡检;
5、发现存在隐患时,应要求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7.0.8 工具式脚手架所使用的电气设施、线路及接地、避雷措施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7.0.9 进入施工现场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产品应具有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验收的合格证书,并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7.0.10 工具式脚手架防坠落装置应经法宝检测机构标定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检测。安全装置受冲击载荷后应进行解体检验。
7.0.11 临街搭设时,外侧应有防止坠落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7.0.12 安装、拆除时,在地面应设有围栏和警戒标志,并应派专人看守,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
7.0.13 在工具式脚手架使用期间,不得拆除下列杆件:
1、架体上的杆件;
2、与建筑物连接的各类杆件(如连墙杆、附墙支座?┑取?/span>
7.0.14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不得用其悬挂起重设备。
7.0.15 遇 5级及以上大风和雨天,不得提升或下降工具式脚手架。
7.0.16 当施工中发现工具式脚手架故障和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排除,对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应停止作业。应由专业人员整改。整改后的工具式脚手架应重新进行验收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7.0.17 剪刀撑应随立杆同步搭设。
7.0.18 扣件的螺栓柠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7.0.19 各地建筑安全主管部门及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对工具式脚手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其主要内容应包含:机型、编号、出厂日期、验收、检修、试验、检修记录及故障事故情况。
7.0.20 工具式脚手架在施工现场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整机检测。
7.0.21 工具式脚手架作业人员在施工进程中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酒后不得上岗作业。
(十)验收
8.1.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前应具有下列文件:
1、相应资质证书及安全生产许可证;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鉴定或验收的证书;
3、产品进场前的自检记录;
4、特种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证书;
5、各种材料、工具的质量合格证、材质单、测试报告;
6、主要部件及提升机构的合格证。
8.1.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安装完毕;
2、提升或下降前;
3、提升、下降到位,投入使用前。
8.1.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完毕及使用前,应按表8.1.3 的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1.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作业前应按表8.1.4 的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实施提升或下降作业。
8.1.5 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提升和下降阶段均应对防坠、防倾装置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作业。
8.1.6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所使用的电气设施和线路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要求。
表 8.1.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完毕及使用前检查验收表
|
工程名称
|
|
结构形式
|
|
|
建筑面积
|
|
机位布置情况
|
|
|
总包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租赁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安拆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检查结果
|
|
1
|
保证项目
|
竖向主框架
|
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处,并应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如不汇交于一点,应进行附加弯矩计算
|
|
|
2
|
各节点应焊接或螺栓连接
|
|
|
3
|
相邻竖向主框架的高差≤30mm
|
|
|
4
|
水平支撑桁架
|
桁架上、下弦应采用整根通长杆件,或设置刚性接头;腹杆上、下弦连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
|
|
5
|
桁架各杆件的轴线应?嘟挥诮诘闵希⒁瞬?/span>用节点板连接构造连接,节点板的厚度不得小于 6 mm
|
|
|
6
|
架体构造
|
空间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
|
|
|
7
|
立杆支承位置
|
架体构架的立杆底端应放置在上弦节点各轴线的交汇处
|
|
|
8
|
立杆间距
|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中小于等于1.5m 的要求
|
|
|
9
|
纵向水平杆的步距
|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中小于等于1.8m 的要求
|
|
|
10
|
剪刀撑设置
|
水平夹角应满足 45—60度
|
|
|
11
|
脚手板设置
|
架体底部铺设严密,与墙体无间隙,操作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牢,孔洞直径小于 25mm
|
|
|
12
|
扣件柠紧力矩
|
40N·m—65N·m
|
|
|
13
|
附墙支座
|
每个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一楼层处应设置一道附墙支座
|
|
|
14
|
使用工况,应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墙支座上
|
|
|
15
|
升降工况,附墙支座上应设有防倾、导向的结构装置
|
|
|
16
|
附墙支座应采用锚固螺栓与建筑物连接,受拉螺栓的螺母不得少于两个或采用单螺母加弹簧垫圈
|
|
|
17
|
附墙支座支承在建筑物上连接处混凝土的强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但不得小于 C10
|
|
|
18
|
架体结构尺寸
|
架高≤5 倍层高
|
|
|
19
|
架宽≤1.2m
|
|
|
20
|
架体全高×支承跨度≤110 m2
|
|
|
21
|
支承跨度直线型≤7 m
|
|
|
22
|
支承跨度折线或曲线型架体,相邻两主框架支撑点处的架体外侧距离≤5.4m
|
|
|
23
|
水平悬挑长度不大于 2m,且不大于跨度的 1/2
|
|
|
24
|
升降工况上端悬臂高度不大于 2/5 架体高度且不大于 6m
|
|
|
25
|
水平悬挑端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对称斜拉杆水平夹角≥45°
|
|
|
26
|
防坠落装置
|
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附着在建筑结构上
|
|
|
27
|
每一升降点不得少于一个,在使用和升降工况下都能起作用
|
|
|
28
|
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应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
|
|
29
|
|
应具有防尘防污染的措施,并应灵敏可靠和运转自如
|
|
|
30
|
钢吊杆式防坠落装置,钢吊杆规格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mm
|
|
|
31
|
防倾覆装置中应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
|
|
2
|
防倾覆设置情况
|
在防倾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
|
|
33
|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8m 或架体高度的 1/4
|
|
|
34
|
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
|
|
35
|
应用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其装置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应小于 5mm
|
|
|
36
|
同步装置设置情况
|
连续式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限制荷载自控系统
|
|
|
37
|
简支静定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水平高差同步自控系统,若设备受限时可选择限制荷载自控系统
|
|
|
38
|
一般项目
|
防护设施
|
密目式安全立网规格型号≥2000 目/100cm2, ≥3kg/张
|
|
|
39
|
防护栏杆高度为 1.2m
|
|
|
40
|
档脚板高度为 180mm
|
|
|
41
|
架体底层脚手板铺设严密,与墙体无间隙
|
|
|
检查结论
|
|
|
检查人
签字
|
总包单位
|
分包单位
|
租赁单位
|
安拆单位
|
|
|
|
|
|
|
符合要求,同意使用()
不符合要求,不同意使用()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租赁单位、安拆单各存一份
表 8.1.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作业前应检查验收表
|
工程名称
|
|
结构形式
|
|
|
建筑面积
|
|
机位布置情况
|
|
|
总包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租赁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安拆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检查结果
|
|
1
|
保证项目
|
支承结构与工程结构连接处混凝土强度
|
达到专项方案计算值,且≥C10
|
|
|
2
|
附墙支座设置情况
|
每个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一楼层处应设置一道
|
|
|
3
|
附墙支架附墙支座上应设有完整的防坠、防倾、导向装置
|
|
|
4
|
升降装置设置情况
|
单跨升降式可采用手动葫芦;整体升降式应采用电动葫芦或液压设备;应启动灵敏,运转可靠,旋转方向正确;控制柜工作正常,功能齐备
|
|
|
5
|
防坠落装置设置情况
|
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附着在建筑结构上
|
|
|
6
|
每一升降点不得小于一个,在使用和升降工况下都能起作用
|
|
|
7
|
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应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
|
|
8
|
应具有防尘防污染的措施,并应灵敏可靠和运转自如
|
|
|
9
|
设置方法及部位正确,灵敏可靠,不应人为失效和减少
|
|
|
10
|
钢吊杆式防坠落装置,钢吊杆规格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mm
|
|
|
11
|
防倾覆装设置情况置
|
防倾覆装置中应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防倾覆装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
|
|
12
|
在防倾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
|
|
13
|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 2.8m或架体高度的 1/4
|
|
|
14
|
建筑物的障碍物清除情
|
无障碍物阻碍外架的正常滑升
|
|
|
15
|
架体构架上的连墙杆
|
应全部拆除
|
|
|
16
|
塔吊或施工电梯附墙装置
|
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规定
|
|
|
17
|
专项施工方案
|
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规定
|
|
|
18
|
一般项目
|
操作人员
|
经过安全技术交底并持证上岗
|
|
|
19
|
运行指挥人员、通讯设备
|
人员已到位,设备工作正常
|
|
|
20
|
监督检查人
|
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人员已到场员
|
|
|
21
|
电缆线路、开关箱
|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中的对线路负荷的计算要求;设置专用的开关箱
|
|
|
检查结论
|
|
|
检查人
签字
|
总包单位
|
分包单位
|
租赁单位
|
安拆单位
|
|
|
|
|
|
|
符合要求,同意使用()
不符合要求,不同意使用()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租赁单位、安拆单各存一份
七、JGJ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3.9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3.9.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检查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 的规定。
3.9.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包括:施工方案、安全装置、架体构造、附着 支座、架体安装、架体升降。一般项目包括:检查验收、脚手板、架体防护、安全作业。
3.9.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保证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方案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搭设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结构设计应进行计算;
2)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进行审核、审批;
3)脚手架提升超过规定允许高度,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2 安全装置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
2)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应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3)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与建筑结构附着;
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防倾覆装置,技术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
5)升降和使用工况时,最上和最下两个防倾装置之间最小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同步控制装置,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3 架体构造
1)架体高度不应大于 5 倍楼层高度,宽度不应大于 1.2m;
2)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应大于 7m,折线、曲线布置的架体支撑点处的架体外侧距离不应大于 5.4m;
3)架体水平悬挑长度不应大于 2m,且不应大于跨度的 1/2;
4)架体悬臂高度不应大于架体高度的 2/5,且不应大于 6m;
5)架体高度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于 110 ㎡。
4、附着支座
1)附着支座数量、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2)使用工况应将竖向主框架与附着支座固定;
3)升降工况应将防倾、导向装置设置在附着支座上;
4)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连接固定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5、架体安装
1)主框架和水平支承桁架的节点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
2)内外两片水平支承桁架的上弦和下弦之间应设置水平支撑杆件,各节点应采用焊
接或螺栓连接;
3)架体立杆底端应设在水平桁架上弦杆的节点处;
4)竖向主框架组装高度应与架体高度相等;
5)剪刀撑应沿架体高度连续设置,并应将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和架体构架连成一体,剪刀撑斜杆水平夹角应为 45°~60°。
6、架体升降
1)两跨以上架体同时升降应采用电动或液压动力装置,不得采用手动装置;
2)升降工况附着支座处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升降工况架体上不得有施工荷载,严禁人员在架体上停留。
3.9.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一般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验收
1)动力装置、主要结构配件进场应按规定进行验收;
2)架体分区段安装、分区段使用时,应进行分区段验收;
3)架体安装完毕应按规定进行整体验收,验收应有量化内容并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4)架体每次升、降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并应填写检查记录。
2、脚手板
1)脚手板应铺设严密、平整、牢固;
2)作业层里排架体与建筑物之间应采用脚手板或安全平网封闭;
3)脚手板材质、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
3、架体防护
1)架体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网间连接应严密;
2)作业层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防护栏杆;
3)作业层外侧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180mm的挡脚板。
4、安全作业
1)操作前应对有关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有文字记录;
2)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并定岗作业;
3)安装拆除单位资质应符合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4)架体安装、升降、拆除时应设置安全警戒区,并应设置专人监护;
5)荷载分布应均匀,荷载值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B.9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检查评分表
|
序号
|
检查
项目
|
扣分标准
|
应得
分数
|
扣减
分数
|
实得
分数
|
|
1
|
保 证 项 目
|
施工
方案
|
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未进行设计计算,扣 10 分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审核、审批,扣 10 分
脚手架提升超过规定允许高度, 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组织专 家论证,扣 10 分
|
10
|
|
|
|
2
|
安全装置
|
未采用防坠落装置或技术性能不符合规范要求,扣 10 分
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未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扣 10 分
防坠落装置未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与建筑结构附着,扣 10 分
未安装防倾覆装置或防倾覆装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扣5~10 分
升降或使用工况,最上和最下两个防倾装置之间的最小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扣 10 分
未安装同步控制装置或技术性能不符合规范要求,扣 10 分
|
10
|
|
|
|
3
|
架体
构造
|
架体高度大于 5 倍楼层高,扣 10 分
架体宽度大于 1.2m,扣 5 分
支座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大于 7m 或折线、曲线布置的架体支 撑跨度的架体外侧距离大于 5.4m,扣 5 分
架体的水平悬挑长度大于 2m 或大于跨度 1/2,扣 10 分
架体悬臂高度大于架体高度 2/5 或大于 6m,扣 10 分
架体全高与支撑跨度的乘积大于 110 ㎡,扣 10 分
|
10
|
|
|
|
4
|
附着
支座
|
未按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个楼层设置一道附着,扣 10 分
使用工况未将竖向主框架与附着支座固定,扣 10 分
升降工况未将防倾、导向装置设置在附着支座上,扣 10 分
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连接固定方式不符合规范要求,扣 10 分
|
10
|
|
|
|
5
|
架体
安装
|
主框架及水平支承桁架的节点未采用焊接、 螺栓连接或各杆件 轴线未交汇于节点,扣 10 分
水平支承桁架的上弦及下弦之间设置的水平支撑杆件未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扣 5 分
架体立杆底端未设置在水平支承桁架上弦杆件节点处,扣 10 分
竖向主框架组装高度低于架体高度,扣 5 分
架体外立面设置的连续式剪刀撑未将竖向主框架、 水平支承桁 架和架体构架连成一体,扣 8 分
|
10
|
|
|
|
6
|
架体
升降
|
两跨及以上架体升降采用手动升降设备,扣 10分
升降工况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连接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 和规范要求,扣 10 分
升降工况架体上有施工荷载或有人员停留,扣 10 分
|
10
|
|
|
|
|
小计
|
|
60
|
|
|
|
|
一 般 项 目
|
检查
验收
|
主要构配件进场未进行验收,扣 6 分
分区段安装、分区段使用未进行分区段验收,扣 8 分
架体搭设完毕未办理验收手续,扣 10 分
验收内容未进行量化,或未经责任人签字确认,扣 5 分
架体提升前未有检查记录,扣 6 分
架体提升后、使用前未履行验收手续或资料不全,扣 2~8 分
|
|
|
|
|
|
脚手
板
|
脚手板未满铺或铺设不严、不牢,扣 3~5 分
作业层与建筑结构之间空隙封闭不严,扣 3~5 分
脚手板规格、材质不符合要求,扣 5~10 分
|
|
|
|
|
|
架体
防护
|
脚手架外侧未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或网间连接不严,扣5~10
作业层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要求,扣 5 分
作业层未设置高度不小于 180mm 的挡脚板,扣 3 分
|
|
|
|
|
|
安全
作业
|
操作前未向有关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或交 底未有文字记录,扣 5~10 分
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或未定岗定责,扣 5~10 分
安装拆除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或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扣 5~10 分
安装、升降、拆除时未设置安全警戒区及专人监护,扣 10 分
荷载不均匀或超载,扣 5~10 分
|
|
|
|
|
|
小计
|
|
40
|
|
|
|
检查项目合计
|
|
100
|
|
|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一、监理依据
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我国的应用效果
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发展简况
四、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造分类
五、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造原理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一、 监理依据:
1、 法规、规程;
2、《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及配套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附着升降脚手架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分为一级、二级。
承包工程范围:
一级企业: 可承担各类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制作、安装、施工。二级企业: 可承担80米及以下附着升降脚手 架的设计、制作、安装、施工。
3、 JGJ202-2010《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第4章、第8章第1节
4、 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第三章第九节、附录B表B.7
5、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第六条 建筑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其中,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第八条 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不需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审核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附件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五、脚手架工程
(二)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附件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四、脚手架工程
(二)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二、附着升降脚手架在我国的应用效果和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筒式超高建筑的高层建筑施工机具——附着升降脚手架(俗称“爬架”),因其具有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实惠以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特点,在国内建筑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
为什么附着升降脚手架得到如此广泛持久的推广应用?这是因为附着升降脚手架具有其它类型脚手架不可比拟的以下优点:
1.先进性
传统手架,例如木杆、竹竿、钢管架,都是人工搭设作业,而附着升降脚手架越来越注重引入新技术。目前,己经采用微电脑技术、声光控制技术和无线电遥控技术等先进技术来进行架体升降作业或安全控制。
2.经济性
一般18层(50米高)以上建筑物就可适用附着升降脚手架,楼层越高经济性优势越明显。据测算,每栋楼的外架综合成本与与落地双排架等其它类型脚手架相比,附着升降脚手架可节省钢材用量70%,节省用电量90%,节省施工耗材30%。
3.安全性
首先,附着升降脚手架手架能把其它脚手架的室外作业变成车间作业。
其次,附着升降脚手架是在现场地面或底层组装,把高空作业变为低空做作业。
还有,附着升降脚手架能够做到将高层施工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将人工作业变为大部份是机电遥控作业。极大限度的避免、甚至杜绝了高空、悬空、临空的作业危险。而且全钢装配架还能杜绝火种、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4.实用性
几乎所有高层,筒式建筑均可采用附着升降脚手架。走道板上斜拉杆件很少,通透方便,人员通过无障碍。简便,简洁,有利于工地文明施工。
在使用功能上,爬架上升能满足各类主体施工(如高层房屋建筑,烟囱等超高结构的施工。且能做到上层支模浇筑、中层拆模转料、下层边墙砌砖)。下降能进行外墙装修(如打底抹灰、安装幕墙、贴瓷清洗等)。并还能适用于不同气候地区、各种高层建筑物的外架施工需求。
5.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竖向主框架、附着支撑、底部桁架均定型定模数生产,运输方便、安装简捷,三至五人即可徒手安拆和操作,无须使用大量作业机械,更不需要大批料具和大量人力。尤其是全钢装配式爬架和改进的倒挂电葫芦工艺,彻底去除了传统爬架需要大量人工作业和电葫芦重复安装的繁琐工艺及耗时用工,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并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保护了产品,避免了电葫芦因重复拆装、搬运造成的人员或机械损伤。
6.节能、低碳和环保
据资料介绍:“每生产一吨钢,需要消耗700公斤左右煤碳,1.6吨以上的矿石,3.8吨水,排放出1.7吨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大量废气、废渣和污染物。”
以某36层180 m的商务楼为例,使用落地双排架搭设外防护架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比较:
不同类型外架节能、低碳和环保比较表
|
工程
举例
|
外架类型
|
钢管用量
|
扣件用量
|
炼钢耗煤
|
耗用矿石
|
耗用水源
|
排放二氧化碳
|
|
某36层180 m的商务楼
|
落地双排架
|
540吨
|
重约148(145200个)
|
481.6吨
|
1101吨
|
2615吨
|
1170吨
|
|
附着升降脚手架
|
75吨
|
20.5吨(20165个)
|
63.35吨
|
145吨
|
344吨
|
154吨
|
以上比较说明,同一工程,使用附着升降脚手架与落地双排架相比,附着升降脚手架节省钢材592.5吨,由此减少418.25吨煤碳,956吨以上的矿石,2271吨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16吨和其他大量废气、废渣和污染物。
采用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节能、低碳和环保作用,显而易见。
7.机械化作业,效率高,易管理
由?诟阶派到攀旨埽绕涫抢?#20284;亿安全钢装配式爬架,都在车间加工,在现场组装,低空或室内作业,高层使用。除组装外整个作业过程不占用塔吊时间,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管理难度,还有利于现场文明施工和人性化管理。
综上所述,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应用和发展,不仅综合降低了安全管理成本和施工成本,符合国家倡导的建筑施工机具机械化、装配化、标准化的要求。而且还符合国家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也符合国家低碳环保,节能减排要求,因此受到了各省、市政府的重视和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应用。由此,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三、附着升降脚手架发展简况
为增强大家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附着升降脚手架在我国的开发应用分为研发期、推广期、成熟期、规范和发展期四个阶段,简要介绍一下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发展过程。
1、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开发研制时期(1985—1995年)
八十年代末期,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市场迅猛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如再搭设沿用传统的落地式脚手架,不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针对当时高层建筑外架施工工具急需改革的迫切需要, 于是,就开始有人研发使用附着升降脚手架。其中,由广西一位叫叶曾绍祥的工程师,开发研制了用钢管扣件搭设的"整体提升脚手架"(即曾式挑梁式爬架);九十年代初期,又有中建六局、北京星河等单位开发生产了“导轨框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以后、深圳、上海、西安、重庆、大连等地区相继出现不少厂家在改进、试制不同结构类型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如:导轨式、主套架式、悬挑式、吊拉式(互爬式)等等。
与此同时,建设部把钢管脚手架和附着升降脚手架列入“九五”十大建筑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推广,这就更加促进了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研发与应用。
2、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推广和规范时期(1996—2005年)
在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研发、改进和推广应用迅速展开之际,1996年10月,建设部在北京密云召开了由有关省市建委主管部门和部分专家参加的“爬升脚手架研讨会”,会议一致认为附着升降脚手架是一项有利于提高高层建筑施工效率,又很安全、经济、适用性强的新事物、新技术,应当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同时由于爬架是高空作业存在高风险且已发生过坠落事故,因此还应当加强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管理和指导。经过会议的热烈讨论并形成共识后,会上起草了国内首份《附着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爬架)设计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1999年10??/span>12日,由建设部在北京组织专家,并由时任建设部总工程师姚兵亲自担任专家组主任,对国内当时技术创新、产品生产与施工较具规模的四个附着升降脚手架生产厂家(广西鹰架、中建国力、北京星河、武汉三局)生产的爬架进行了首批技术鉴定。
1999年3月30日,建设部以建标[1999]79号文,颁发了包括附着升降脚手架在内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2000年10月16日,建设部结束了四年的调研争议,以建建[2000]230号文,正式颁发了《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次统一和规范了爬架的设计、制造、和施工管理规则。
2001年4月18日,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87号),又明确地将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列入了建筑业企业专项施工资质进行规范管理。
从此,附着升降脚手架便开始在国内甚至国外建筑工地上迅速推广开来。并作为建筑行业的专项施工承包方得到了各省市建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当然也受到了追求技术进步的施工总包方的接受和欢迎。
3、附着升降脚手架进入技术成熟和发展创新期(2005年—现在)
(1) 附着升降脚手架进入技术成熟期
进入技术成熟期的显著标志有三条:
一是在国内各省市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二是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国家都陆续制定出台了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各地政府也都加强了监管。
l 1999年颁布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l 2000年建设部颁发了[2000]230号文《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
手架管理暂行规定》;
l 2001年7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87号),把列为了建筑业60项专业分包资质中第14项;
l 2010年9月1日起建设部颁布施行《建筑施工附着式脚手
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今年,2012年7月1日实施新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等等,表明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和管理已经日趋成熟定形,其管理己经纳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
三是爬架生产厂家的行业自律意识和规范意识日益加强。凡是正规厂家都很重视技术开发、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按规则运作,有的厂家还积极创造条件、准备上市。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为止,仅建设部鉴定验收(评估)的就己超出80多家,还附加催生了有配套生产爬架专用电动葫芦、传感器、同步装置以及配件加工等协作厂家。一个集研发、设计、加工、制作和专业施工分包的系统性行业正在形成。
还有各省市政府建管部门把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管理也列入了职能管理范畴甚至成立了专门管理部门,不仅是重视和规范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监管,也是扶持着附着升降脚手架行业的发展。
目前,附着升降脚手架已在国内东到哈尔滨、南到海南岛、西到新疆、北到内蒙等30多个省市普遍使用,并且有的厂家还推广到境外东南亚、南非和港澳等境外国家和地区,市场发展形势一路看好。
(2) 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科技无限,创新无限。
近两年,以深圳特辰,河北亿安为主导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厂家,又在研发推广“全钢整体装配式升降架”、“拆叠式升降平台”等新技术新产品。
这种全新的全钢装配式爬架,彻底打破了传统升降脚手架设计概念和结构形式,将升降脚手架的所有机构及架体构架和防护?枋┙辛伺浼曜蓟J娜纸峁垢脑欤灼烁止堋⒖奂姆彼隽幔サ袅嗣苣客幕怀筛炙客⒃銮苛税踩院头阑鹦Ч瞎页嫉陌踩谀堋⒌吞蓟繁:吐躺┕ひ螅行Щ饬苏喙懿棵藕徒ㄖ馨ノ痪拘牡母卟阃夥阑ぷ饕蛋踩芾砟烟猓蟮亟档土烁卟阕饕蛋踩芾矸缦铡D壳凹涸谀戏健⒍薄⒒钡仁』岢鞘型乒憧矗械氖∈欣缜嗟骸⑽浜骸⑹易仁∈谢挂逊⑽暮图苹⑽那苛ν乒闳肿芭涫礁阶派到攀旨堋?/span>
综上,完全可以论断:附着升降脚手架(爬架)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兴起和应用,是脚手架工程的一大技术进步,它有力地推动了脚手架实现装配化、标准化、工具化的进程,也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之国策。
4、存在问题
附着升降脚手架目前存在问题,依个人看法主要有:
(1)准入资格各地政府要求不一,有的入市门槛太高,过于限制,制约了发展;有的入市门槛过低,致使鱼龙混杂,挂靠贴牌、一个人购买或加工仿制几套架子也能干,致使市场监管难度大,安全隐患多,也制约了爬架市场发展;
(2)有的厂家或规模小的个体经营户经营爬架,不重视、不投入产品结构安全开发和管理,压价、杀价,同行互相拼价,存在投机挣钱对付管理的严重安全隐患。
(3)不少厂家爬架技术雷同,仅靠“盗版”复制略作改动就当作自己产品推向市场,不想投资也没有能力搞研发,至使产品多年一贯制,缺乏独创性、原创性和创新性新技术产品。(5)由于受效益牵制、宣传力度不够、产品技术局限等因素影响,目前爬架工程占整个开工工程据统计不到15%,而且还主应用在省会城市,这既说明市场潜力很大,也说明爬架使用率低。
(4)按规定本应由具有施工资质的爬架厂家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分包施工,而不少省市地区目前实际情况是:爬架厂家只提供(租赁或销售)产品,爬架安拆和升降作业施工都由工地再分包给他人,由于操作人员不固定或无证操作,造成事故或重大隐患时有发生。
四、附着升降脚手架构造
1、附着升降脚手架定义
根据2010年9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施工附着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2.1.2条给出的定义,附着升降脚手架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并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即称为附着升降脚手架。因其特点是“附着”在建筑物的粱或墙上,并且是一层一层地上升或下降,因此又俗名称为“爬架”。
按照《建筑施工附着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2.1.1条给出的定义,工具式脚手架是指:“为操作人员搭设或设立的作业场所或平台,其主要架体构件为工厂制作的专用的钢结构产品,在现场按特定的程序?樽昂螅阶旁诮ㄖ锷献孕谢蚶没瞪璞福亟ㄖ锟烧寤虿糠稚档慕攀旨堋!?/strong>
附着式脚手架属于工具式脚手架。
2、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类型
附着升降脚手架类型很多,例如:导轨式、主套架式、悬挑式、吊拉式(互爬式)等等。经过市场洗礼和施工现场的反复应用与比较,目前为止,采用最多的类型是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设备除个别厂家采用吊杆式液压千斤顶外,几乎所有厂家都采用电动葫芦。
3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构造
目前尚无严格划分,一般认为划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较为合适:
(1)架体结构,包括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亦称底部桁架)、架体构架(钢管搭设或全钢制作)。
(2)附着支撑结构,指直接附着在工程结构上,并与竖向主框架相连接,承受并传递脚手架荷载的支承结构。包括支座、连接支座的穿墙螺栓、导轨、悬臂梁及斜拉杆等。
(3)安全装置,包括防倾覆装置、防坠落装置和同步升降装置。
(4)升降设备,目前升降设备主要有:手拉葫芦、和液压传动设备,但普遍以采用电动葫芦为主。
(5)控制系统 包括电控柜、遥感器、电缆线等。
五、附着升降脚手架构造原理
主要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1 竖向主框架:
竖向主框架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重要的承力和稳定构件,架体所有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均由其传递给附着支承结构,所以设计要求竖向主框架应是具有足够强度和支承刚度的空间几何不变体系的稳定结构。
竖向主框架垂直于建筑物外立面,并与附着支撑结构连接。
竖向主框架既是架体的承力构件,又是防倾连接和导向装置。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所使用的主框架可以将架体内外排整体连接,保证了架体的整体钢性,确保了架体内外载荷的可靠传递。
主框架由上节、中节、下节三节组成,为单片式框架结构,采用槽钢和钢管焊接而成,其中每节为俩步架即3.6m。槽钢背对焊接形成导轨,用来确保防倾斜装置的可靠连接,同时能确保架体在升降过程中的垂直运动,也保证了架体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才侧移。钢管用来制作主框架的横撑、横杆和斜杆,横撑可以使架体在使用工况下,将架体载荷可靠的传递到附墙支座上,同时也为防坠装置提供可靠的驱动信号和制动信号,横杆和斜杆与导轨直接焊接,确保了主框架的整体钢度,该种结构能将架体的内外排载荷直接传递,同时能确保架体不会产生扭矩过大造成的形变。
2水平支撑桁架(底部桁架)
水平支撑桁架(底部桁架)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承受架体竖向荷载,并将竖向荷载传递至竖向主框架的水平支撑结构。
水平支撑框架及竖向主框架承受自重及上部传来的脚手架体系固定载荷和施工动载荷、风载荷等,并将其传递到升降机构,最终传递至建筑物。架体底部桁架由大小横杆、连杆、桁架斜杆、立杆等杆件组成,通过其连接板使用螺栓联接而成。横杆和立杆均采用48*4.5#钢管制作,斜杆使用5#角钢制作。水平桁架两端和主框架使用螺栓连接公用了一组主框架的横杆和立杆,减少了使用材料减轻了架体自重。底部桁架使用型钢制作,通过螺栓连接成空间几何桁架,架体钢度大、强度高、稳定性好它能确保在施工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底部桁架用来保证所有架体自重载荷的水平力学传递和架体整体钢性,水平桁架的整体高度为1.8m,宽度为0.9m,,装配成型的底部桁架钢度系为4。保证了架体在使用工况的整体稳性和控制升降工况下由于提升载荷不均造成的架体结构形变。由于底部桁架特殊的结构设计和良好的构造性能,确保每个机位的静动载荷很快传递给总控装置,使总控制器对任何工况的架体状态做出准确分析。
3架体构架
采用钢管扣件搭设的位于相邻两竖向主框架之间和水平支撑桁架之上的架体,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操作人员作业场所,因此它是重要的安全防护装置。整个架体要求既要符合不倾斜、不坠落的安全要求,又要满足施工作业的需要。
架体构架包括钢管、扣件、密目网和走道板等。
(注:《规范》强制条文中关于架体的高度、宽度和跨度尺寸规定解释:限定架体高度不得大于5倍楼层高,主要是考虑了3层未拆模板层的高度和顶部在施楼层外围防护的要求,如果高度过大,架体自重将增加且上部外倾也将增加,这样附着支承结构处现浇的砼强度可能无法满足要求且也加大了附墙支座荷载。限定架体宽度主要是考虑减少架体的外倾力矩。限定支承跨度是为了有效控制升降动力设备提升力超载现象)
4 附墙支座
直接附着在工程结构上,并与竖向主框架相连接,承受并传递脚手架荷载的支撑结构。
附墙支座主要用来附着架体、悬挂动力系统、安装防倾装置,传递施工及升降工况载荷,防坠器冲击载荷传递的作用。标准型附墙支座全部用国标型钢焊接制作,钢性系数为10,极限承载为35T,重量为16.3kg。
固定在支座上导向架套在导轨上同架体连接固定,升降时架体通过导轮沿导轨升降,有效地解决了防倾覆问题,并且起导向作用,保证了架体升降平稳。架体受荷载后直接通过支座将荷载均匀卸载给建筑物。
5提升装置
主要作用:提供升(降)动力,将架体荷载传至建筑物。
提升装置由提升上吊环、下吊块、提升葫芦等组成。提升葫芦是整个架体提升的动力来源,在提升时把架体所受荷载通过电葫芦传递给建筑物。
提升设备(电动葫芦)主要参数:电动葫芦的额定起重量为7.5吨,链条长6米,单台净重约72Kg,电机功率500W,提升速度为12cm/min。
上吊环安装在支座中部,用来连接电动葫芦上钩,把他们有效的链接在一起,下吊块安装在桁架底部用来连接电葫芦下钩,使整个提升装置跟底部桁架链接。
6 防坠装置
防坠落装置是一种架体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坠落时的制动装置。
目前防坠装置类型有:摆针式、钢吊杆式、转轮式等。
防坠器安装在附墙支座的指定位置。亿安?兰苁敲扛鲋ё习沧耙桓霭谡胧椒雷蛊鳎浠竟ぷ髟硎牵涸诩芴逄嵘崩梅雷棺爸弥匦挠胂撞辉谕皇蛑毕撸曳雷棺爸糜捎谥亓Φ瓜蛱嵘芄斓酪徊唷5碧嵘芊⑸馔庾孤涫保雷孤渥爸糜捎谥ё歉挚ㄗ璨荒芟蛳略硕沟眉芴逋V瓜蛳略硕?/span>
当架体下降施工时,由于防坠装置安装复位弹簧,弹簧拉力设计为防坠装置中心对称两侧重量差。当架体按照设计速度正常下降时,防坠装置复位时间为架体导轨横杆刚好通过。但是当提升架发生意外坠落时,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存在而改变了正常情况下的匀速下降,使架体下降到防坠装置复位的时间变短(没来的及复位),提升架导轨横杆不能通过防坠装置,从而阻止了架体下滑,起到防坠落作用。
7 防倾装置(导轮导轨)
防倾装置可以防止附着升降脚手架
内外倾翻 。使用时在每个附墙支座上
设置一组防倾装置,从上至下共三组。
导向架上的导轮与竖向主框架上的导轨
形成导轮导轨直线运动,在升降过程中,
约束和保持着架体沿导轮滑移,从而起到限位和防倾覆作用。
8 荷载控制系统
能够反映控制升降机构在工作中所能承受荷载的装置系统。
该系统由传感器、智能分控制柜、智能主控制柜组成。可以实现对架体荷载的时时采集、荷载值显示、荷载监控和当荷载值大于5T时自动停止。
1)、智能主控制柜
该控制器具有对架子的升降控制、交流380V和220V电压显示、每个机位荷载值显示、荷载过大自动停止(报警)和急停等功能。
总控制柜上设有显示装置,可直观看出多点的同步性,在每个升降动力处设置一个荷载传感器,控制升降荷载,当荷载超出或未达到设计荷载范围时,控制系统会在秒时内自动切断电源并报警,待原因查明,排除隐患后再自动升降,实现了升降过程中的自动监察和监控,提高了脚手架的整体可靠性。
2)、分控箱
每个机位设置一个分控制箱,分控制箱带有显示功能,可以显示该位置的荷载值,通过单机操作按钮可以完成对该机位电葫芦的单机升降或预紧作业。
分控制箱图示
当开始提升架体时,按下提升按钮,如在提升的过程中有机位过载,在显示器上相应位置的荷载值和柱状条纹会变成红色,同时伴有报警声,此时整个系统会?远系纾V辜芴逄嵘馐惫と吮憧砂聪允酒魃舷允镜墓收匣唤胁檎矣胄蘩怼?/span>
3)、同步控制装置(传感器)
在架体升降中控制各升降点的升降速度,时时采集每个机位荷载值,同时完成荷载值的转换和传递。使各升降点的荷载或高差在设计范围内,即控制各点相对垂直位移的装置。
六、 JGJ202-2010《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中有关内容:
(一) 术 语
2.1.1 工具式脚手架:为操作人员搭设或设立的作业场所或平台,其主要架体构件为工厂制作的专用钢结构产品,在现场按特定的程序组装后,附着在建筑物上自行或利用机械设备,沿建筑物可整体或部分升降的脚手架。
2.1.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
2.1.3 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有三个以上提升装置的连跨升降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2.1.4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仅有两个提升装置并独自升降的附着升降脚手架。
2.1.5 附着支承结构:直接附着在工程结构上,并与竖向主框架相连接,承受并传递脚手架荷载的支承结构。
2.1.6 架体结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组成结构,一般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和架体构架等 3部分组成。
2.1.7竖向主框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主要组成部分,垂直于建筑物外立面,并与附着支承结构连接。主要承受和传递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竖向框架。
2.1.8 水平支承桁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承受架体竖向荷载,并将竖向荷载传递送至竖向主框架的水平结构。
2.1.9 架体构架:采用钢管杆件搭设的位于相邻两竖向主框架之间和水平支撑桁架之上的架体,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操作人员作业场所。
2.1.10 架体高度:架体层杆件轴线至架体最上面横杆(即栏杆)轴线间的距离。
2.1.11 架体宽度:架体内、外排立杆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1.12 架体支承跨度:两相邻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2.1.13 悬臂高度:架体的附着支承结构中一个支承点以上的架体高度。
2 2.1.14悬挑长度:指架体水平方向的悬挑长度,即架体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至架体端部立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2.1.15 防倾覆装置:防止架体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倾覆的装置。
2.1.16 防坠落装置:架体在升降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坠落时的制动装置。
2.1.17 升降机构:控制架体升降运行的机构,有电动和液压两种。
2.1.18 荷载控制系统:能够反映、控制升降机构在工作中所能承受荷载的装置系统。
2.1.19 悬臂梁:一端固定在附墙支座上,悬挂升降设备或防坠落装置的悬挑钢梁,又称悬吊梁。
2.1.20 导轨:附着在附墙支承结构或者附着在竖向主框架上,引导脚手架上升和下降的轨道。
2.1.21 同步控制装置:在架体升降中控制各升降点的升降速度,使各升降点的荷载或高差在设 计范围内,即控制各点相对垂直位移的装置。
(二)构配件性能
3.0.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外挂防护架架体用的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和《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 中的Q235 号普通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21835 的规定,其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 Q235-A 级钢的规定,且应满足下列规定:
1、钢管应采用∮48×3.5的规格;
2、钢管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有关规定的检验报告;
3、钢管应平直,其弯曲度不得大于管长的1/500,两端端面应平整,不得有斜口,,有裂缝、表面分层硬伤、压扁、硬弯、深划痕、毛刺和结疤等不得使用;
4、钢管表面的锈蚀深度不得超过 0.25mm;
5、钢管在使用前应涂刷防锈漆。
3.0.2 工具式脚手架主要的构配件应包括:水平支承桁架、竖向主框架、附墙支座、悬臂梁、钢拉杆、竖向桁架、三角臂等。当使用型钢、钢板和圆钢制作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 Q235-A 级钢的规定。
3.0.3 当冬季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宜采用Q235 钢和Q345 钢。承重桁架或承受冲击荷载作用的结构,应具有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冬季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尚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3.0.4 钢管脚手架的连接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的规定。并在螺栓拧紧的扭力矩达到65N·m 时,不得发生破坏。
3.0.5 架体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手工焊接所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结构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对于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载的桁架结构宜采用低氢型焊条。
2、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的焊丝和焊剂,应与结构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普通螺栓可采用国家现行标准《六角头螺栓 C级》GB/T5780 和《六角头螺栓》GB/T5782和规定。
4、锚栓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规定的 Q235 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中规定的 Q345 钢制成。
3.0.6 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其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冲压钢板和钢板网脚手板,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中 Q235A 级钢的规定。新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板面挠曲不得大于 12mm 和任一角翘起不得大于 5mm;不得有裂纹、开焊和硬弯。使用前应涂刷防锈漆。钢板网脚手板的网孔内切圆直径应小于 25mm。
2、竹脚手板包括竹胶合板、竹笆板和竹串片脚手板。可采用毛竹或楠竹制成;竹胶合板、竹笆板,宽度不得小于 600mm,竹胶合板厚度不得小于 8mm,竹笆板厚度不得小于 6mm,竹串片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 50mm;不得使用腐朽、发霉的竹脚手板。
3、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Ⅱ级材质的规定。板宽度不得小于 200 mm,厚度不得小于50;两端应用直径为 4mm 镀锌钢丝各绑扎两道。
4、胶合板脚手板,应选用现行国家标准《胶合板第 3部分:普通胶合板通用技术条件》GB/T9846.3 中的Ⅱ类普通耐水胶合板,厚度应不少于 18mm,底部木方间距不得大于 400mm,木方与脚手架杆件应用铁丝绑扎牢固,胶合板脚手板与木枋应用钉子钉牢。
(三)构造措施
4.4.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架体构架、附着支承结构、防倾装置、防坠装置组成。
4.4.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构造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架体结构高度不应大于 5 倍楼层高;
2、架体宽度不应大于 1.2m;
3、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应大于 7 m,折线或曲线布置的架体,相邻两主框架支承点架体外侧距离不得大于 5.4m;
4、架体的水平悬挑长度不得大于 2 m,且不得大于跨度的 1/2。
5. 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 110 m2。
4.4.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在附着支承结构部位设置与架体高度相等的与墙面垂直的定型的竖向主框架,竖向主框架应采是桁架或刚架结构,其杆件连接的节点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并应与水平支承桁架和架体结构构成有足够强度和支撑刚度的空间几何不变体系的稳定结构。竖向主框架结构构造(图4.4.3)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主框架可采用整体结构或分段对接式结构。结构型式应为竖向桁架或门型刚架式等。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处,并应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如不交汇于一点,必须进行附加弯矩验算。
2、当架体升降采用中心吊时,在悬臂梁行程范围内竖向主框架内侧水平杆去掉部分的断面,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3、主框架内侧应设有导轨;
4、竖向主框架宜采用单片式主框架[图 4.4.3(a)];或可采用空间桁架式主框架[图4.4.3(b)]。
4.4.4 在竖向主框架的底部应设置水平支承桁架,其宽度与主框架相同,平行于墙面,其高度不宜小于 1.8m。水平支承桁架结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桁架各杆件的轴线应相交于节点上,并宜用节点板构造连接,节点板的厚度不得小于 6mm;
2、桁架上下弦应采用整根通长杆件或设置刚性接头。腹杆上下弦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3、桁架与主框架连接处的斜腹杆宜设计成拉杆;
4、架体构架的立杆底端应放置在上弦节点各轴线的交汇处。
5、内外两片水平桁架的上弦和下弦之间应设置水平支撑杆件,各节点必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6、水平支撑桁架的两端与主框架的连接,可采用杆件轴线交汇于一点,且为能活动的铰接点;或可将水平支撑桁架放在竖向主框架的底端的桁架底框中。
4.4.5 附着支承结构应包括附墙支座、悬臂梁及斜拉杆,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主?蚣芩锤堑拿恳宦ゲ愦τι柚靡坏栏角街ё?/span>
2、在使用工况时,应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墙支座上;
3、在升降工况时,附墙支座上应设有防倾、导向的结构装置;
4、附墙支座应采用锚固螺栓与建筑物连接,受拉螺栓的螺母不得少于二个或应采用弹簧垫片加单螺母,螺杆露出螺母端部的长度不应少于 3 扣,且不得小于 10mm,垫板尺寸应由设计确定,且不得小于 100mm×100mm×10mm;
5、附墙支座支承在建筑物上连接处混凝土的强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但不得小于 C10。
4.4.6 架体构架宜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结构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架体构架应设置在两竖向主框架之间,并应以纵向水平杆与之相连,其立杆应设置在水平支撑桁架的节点上。
4.4.7 水平支承桁架层应设置脚手板,并应铺满铺牢,与建筑物墙面之间也应设置脚手板全封闭,宜设置可翻转的密封翻板。在脚手板的下面应用安全网兜底。
4.4.8 架体悬臂高度不得大于架体高度的2/5,且不得大于 6m。
4.4.9 当水平支承桁架不能连续设置时,局部可采用脚手架杆件进行连接,但其长度不得大于 2.0m。并且必须采取加强措施,确保其强度和刚度不得低于原有的桁架。
4.4.10 物料平台不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部位和各结构构件相连,其荷载应直接传递给建筑工程结构。
4.4.11 当架体遇到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需断开或开洞时,断开处应加设栏杆和封闭,开口处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及物料坠落的措施。
4.4.12 架体外立面应沿全高连续设置剪刀撑,并应将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和架体连成一体,剪刀撑的水平夹角应为45~60度;应与所覆盖架体构架上每个主节点的立杆或或横向水平杆伸出端扣紧;悬挑端应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成对设置对称斜拉杆,其水平夹角应不应小于45度。
4.4.13 架体结构应在以下部位采取可靠的加强构造措施:
1、与附墙支座的连接处;
2、架体上提升机构的设置处;
3、架体上防坠、防倾装置的设置处;
4、架体吊拉点设置处;
5、架体平面的转角处;
6、架体因碰到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等设施而需要断开或开洞处;
7、其它有加强要求的部位。
4.4.1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架体外侧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密目式安全立网的网目不应低于2000 目/100 cm2,且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
2、作业层外侧应设置 1.2m 高的防护栏杆和 180mm 高的挡脚板;
3、作业层应设置固定牢靠的脚手板,其与结构之间的间距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相关规定。
4.4.15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配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完整的设计图纸、工艺文件、产品标准和产品质量检验规程;制作单位应有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制作构配件的原材料和辅料的材质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本规范第 3.0.1—3.0.6条的规定对其进行验证和检验;
3、加工构配件的工装、设备及工具应满足构配件制作精度的要求,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工装应有设计图纸;
4、构配件应按照工艺要求及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对附着支承结构、防倾、防坠落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加工件应进行100%检验;构配件出厂时,应提供出厂合格证。
4.4.16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在每个竖向主框架处设置升降设备,升降设备应采用电动葫芦或电动液压设备,单跨升降时可采用手动葫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升降设备必须与建筑结构和架体有可靠连接;
2、固定电动升降动力设备的建筑结构应安全可靠;
3、设置电动液压设备的架体部位,应有加强措施。
4.4.17 两主框架之间架体的搭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
(四)安全装置
4.5.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具有防倾覆、防坠落和同步升降控制的安全装置。
4.5.2 防倾覆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倾覆装置中必须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2、在防倾覆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3、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 2.8 m 或架体高度的1/4;
4、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5、应用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其装置与导向杆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 5mm。
4.5.3 防坠落装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附着在建筑结构上,每一升降点不得少于一个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在使用和升降工况下都必须起作用;
2、防坠落装置必须是机械式的全自动装置,严禁使用每次升降都需重组的手动装置;
3、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除应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外,还应符合表 4.5.3的规定。
表 4.5.3 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
|
脚手架类别
|
制动距离(mm)
|
|
整体式升降脚手架
|
≤80
|
|
单片式升降脚手架
|
≤150
|
4、防坠落装置应具有防尘、防污染的措施,并应灵敏可靠和运转自如;
5、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必须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6、钢吊杆式防坠落装置,钢吊杆规格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mm。
4.5.4 同步控制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时,必须配备有限制荷载或水平高差的同步控制系统。连续式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限制荷载自控系统;简支静定水平桁架,应采用水平高差同步自控系统;若设备受限时,可选择限制荷载自控系统。
2、限制荷载自控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1)当某一机位的荷载超过设计值的15%时,应采用声光形式自动报警和显示报警机位;当超过30%时,应能使该升降设备自动停机;
2)应具有超载、失载、报警和停机的功能;宜增设显示记忆和储存功能;
3)应具有本身故障报警功能,并应能适应施工现场环境;
4)性能应可靠、稳定,控制精度应在5%以内。
3、水平高差同步控制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1)当水平支承桁架两端高差达到 30mm 时,应能自动停机;
2)应具有显示各提升点的实际升高和超高的数据,并应有记忆和储存的功能;
3)不得采用附加重量的措施控制同步。
(五)安装
4.6.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安装,可采用单片式主框架的架体(图4.6.1-1),也可采用空间桁架式主框架的架体(图4.6.1-2)。
4.6.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首层安装前应设置安装平台,安装平台应有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防护设施,安装平台的水平精度和承载能力应满足架体安装的要求。
4.6.3 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相邻竖向主框架的高差应不大于 20 mm;
2、竖向主框架和防倾导向装置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5‰,且不得大于 60mm;
3、预留穿墙螺栓孔和预埋件应垂直于建筑结构外表面,其中心误差应小于 15 mm。
4、连接处所需要的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C10;
5、升降机构连接应正确且牢固可靠;
6、安全控制系统的设置和试运行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7、升降动力设备工作正常。
4.6.4 附着支承结构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少装和使用不合格螺栓及连接件。
4.6.5 安全保险装置应全部合格,安全防护设施应齐备,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
4.6.6 电源、电缆及控制柜等的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
4.6.7 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搭设的架体构架,其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BJ130的要求。
4.6.8 升降设备、同步控制系统及防坠落装置等专项设备,均应采用同一厂家产品。
4.6.9 升降设备、控制系统、防坠落装置等应采取防雨、防砸、防尘等措施。
(六)升降
4.7.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可有手动、电动和液压三种升降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片架体升降时,可采用手动、电动和液压三种升降形式;
2、当两跨以上的架体同时整体升降时,应采用电动或液压设备。
4.7.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每次升降前,应按本规范表8.1.4 规定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升降。
4.7.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升降作业程序和操作规程规进行作业;
2、操作人员不得停留在架体上;
3、升降过程中不得有施工荷载;
4、所有妨碍升降的障碍物应已拆除;
5、所有影响升降作业的约束已经拆开;
6、各相邻提升点间的高差不得大于 30 mm,整体架升降差不得大于 80 mm。
4.7.4 升降过程中应实行统一指挥、规范指令。升、降指令只能由总指挥一人下达;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任何人均可立即发出停止指令;
4.7.5 当采用环链葫芦作升降动力时,应严密监视其运行情况,及时排除翻链、绞链和其它影响正常运行的故障。
4.7.6 当采用液压升降设备作升降动力时,应排除液压系统的泄漏、失压、颤动、油缸爬行和不同步等问题和故障,确保正常工作;
4.7.7 架体升降到位后,应及时按使用状况要求进行附着固定。在没有完成架体固定工作前,施工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或下班。
4.7.8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升降到位固定后,应按本规范表8.1.3 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遇五级及以上大风和大雨、大雪、浓雾和雷雨等恶劣天气时,不得进行升降作业。
(七)使用
4.8.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按照设计性能指标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架体上的施工荷载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不得超载,不得放置影响局部杆件安全的集中荷载。
4.8.2 架体内的建筑垃圾和杂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4.8.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不得进行下列作业:
1、利用架体吊运物料;
2、在架体上拉结吊装缆绳(或缆索);
3、在架体上推车;
4、任意拆除结构件或松动连结件;
5、拆除或移动架体上的安全防护设施;
6、利用架体支撑模板或卸料平台;
7、其它影响架体安全的作业。
4.8.4 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停用超过三个月时,应提前采取加固措施。
4.8.5 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停用超过一个月或遇六级及以上大风后复工时,应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8.6 螺栓连接件、升降设备、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电控设备同步控制装置等应每月进行维护保养。
(八)拆除
4.9.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拆除工作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
4.9.2 必须对拆除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9.3 拆除时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与物料坠落的措施,拆除的材料及设备不得抛扔。
4.9.4 拆除作业应在白天进行。遇五级及以上大风和大雨、大雪、浓雾和雷雨等恶劣天气时,不得进行拆卸作业。
(九)管理
7.0.1 工具式脚手架安装前,应根据工程结构、施工环境等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实施。
7.0.2 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特点; 2、平面布置情况; 3、安全措施; 4、特殊部位的加固措施; 5、工程结构受力核算; 6、安装、提升、拆除程序及措施; 7、使用规定。
7.0.3 总承包单位必须将工具式脚手架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队伍,并应签订专业承包合同,明确总包、分包或租赁等各方的安全生产责任。
7.0.4 工具式脚手架专业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订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检验规程,应制定设计、制作、安装、升降、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等的管理规定。
7.0.5 工具式脚手架专业施工单位应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并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7.0.6 施工现场使用工具式脚手架应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监督,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升降、使用、拆除等作业前,应向有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应监督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
2、应对专业承包单位人员的配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
3、安装、升降后、拆卸等作业时,应派专人进行监督;
4、应组织工具式脚手架的检查验收;
5、应定期对工具式脚手架使用情况进行安全巡检。
7.0.7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工具式脚手架使用状况进行安全监理并应记录。出现隐患应要求及时整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专业承包单位的资质及有关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
2、在工具式脚手架的安装、升降、拆除等作业时应进行监理;
3、应参加工具式脚手架的检查验收;
4、应定期对工具式脚手架使用情况进行安全巡检;
5、发现存在隐患时,应要求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7.0.8 工具式脚手架所使用的电气设施、线路及接地、避雷措施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7.0.9 进入施工现场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产品应具有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验收的合格证书,并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7.0.10 工具式脚手架防坠落装置应经法宝检测机构标定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检测。安全装置受冲击载荷后应进行解体检验。
7.0.11 临街搭设时,外侧应有防止坠落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7.0.12 安装、拆除时,在地面应设有围栏和警戒标志,并应派专人看守,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
7.0.13 在工具式脚手架使用期间,不得拆除下列杆件:
1、架体上的杆件;
2、与建筑物连接的各类杆件(如连墙杆、附墙支座)等。
7.0.14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不得用其悬挂起重设备。
7.0.15 遇 5级及以上大风和雨天,不得提升或下降工具式脚手架。
7.0.16 当施工中发现工具式脚手架故障和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排除,对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应停止作业。应由专业人员整改。整改后的工具式脚手架应重新进行验收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7.0.17 剪刀撑应随立杆同步搭设。
7.0.18 扣件的螺栓柠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7.0.19 各地建筑安全主管部门及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对工具式脚手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其主要内容应包含:机型、编号、出厂日期、验收、检修、试验、检修记录及故障事故情况。
7.0.20 工具式脚手架在施工现场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整机检测。
7.0.21 工具式脚手架作业人员在施工进程中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酒后不得上岗作业。
(十)验收
8.1.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前应具有下列文件:
1、相应资质证书及安全生产许可证;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鉴定或验收的证书;
3、产品进场前的自检记录;
4、特种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证书;
5、各种材料、工具的质量合格证、材质单、测试报告;
6、主要部件及提升机构的合格证。
8.1.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安装完毕;
2、提升或下降前;
3、提升、下降到位,投入使用前。
8.1.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完毕及使用前,应按表8.1.3 的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1.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作业前应按表8.1.4 的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实施提升或下降作业。
8.1.5 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提升和下降阶段均应对防坠、防倾装置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作业。
8.1.6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所使用的电气设施和线路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要求。
表 8.1.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完毕及使用前检查验收表
|
工程名称
|
|
结构形式
|
|
|
建筑面积
|
|
机位布置情况
|
|
|
总包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租赁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安拆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检查结果
|
|
1
|
保证项目
|
竖向主框架
|
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处,并应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如不汇交于一点,应进行附加弯矩计算
|
|
|
2
|
各节点应焊接或螺栓连接
|
|
|
3
|
相邻竖向主框架的高差≤30mm
|
|
|
4
|
水平支撑桁架
|
桁架上、下弦应采用整根通长杆件,或设置刚性接头;腹杆上、下弦连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
|
|
5
|
桁架各杆件的轴线应相交于节点上,并宜采用节点板连接构造连接,节点板的厚度不得小于 6 mm
|
|
|
6
|
架体构造
|
空间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
|
|
|
7
|
立杆支承位置
|
架体构架的立杆底端应放置在上弦节点各轴线的交汇处
|
|
|
8
|
立杆间距
|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中小于等于1.5m 的要求
|
|
|
9
|
纵向水平杆的步距
|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中小于等于1.8m 的要求
|
|
|
10
|
剪刀撑设置
|
水平夹角应满足 45—60度
|
|
|
11
|
脚手板设置
|
架体底部铺设严密,与墙体无间隙,操作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牢,孔洞直径小于 25mm
|
|
|
12
|
扣件柠紧力矩
|
40N·m—65N·m
|
|
|
13
|
附墙支座
|
每个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一楼层处应设置一道附墙支座
|
|
|
14
|
使用工况,应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墙支座上
|
|
|
15
|
升降工况,附墙支座上应设有防倾、导向的结构装置
|
|
|
16
|
附墙支座应采用锚固螺栓与建筑物连接,受拉螺栓的螺母不得少于两个或采用单螺母加弹簧垫圈
|
|
|
17
|
附墙支座支承在建筑物上连接处混凝土的强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但不得小于 C10
|
|
|
18
|
架体结构尺寸
|
架高≤5 倍层高
|
|
|
19
|
架宽≤1.2m
|
|
|
20
|
架体全高×支承跨度≤110 m2
|
|
|
21
|
支承跨度直线型≤7 m
|
|
|
22
|
支承跨度折线或曲线型架体,相邻两主框架支撑点处的架体外侧距离≤5.4m
|
|
|
23
|
水平悬挑长度不大于 2m,且不大于跨度的 1/2
|
|
|
24
|
升降工况上端悬臂高度不大于 2/5 架体高度且不大于 6m
|
|
|
25
|
水平悬挑端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对称斜拉杆水平夹角≥45°
|
|
|
26
|
防坠落装置
|
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附着在建筑结构上
|
|
|
27
|
每一升降点不得少于一个,在使用和升降工况下都能起作用
|
|
|
28
|
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应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
|
|
29
|
|
应具有防尘防污染的措施,并应灵敏可靠和运转自如
|
|
|
30
|
钢吊杆式防坠落装置,钢吊杆规格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mm
|
|
|
31
|
防倾覆装置中应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
|
|
2
|
防倾覆设置情况
|
在防倾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
|
|
33
|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8m 或架体高度的 1/4
|
|
|
34
|
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
|
|
35
|
应用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其装置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应小于 5mm
|
|
|
36
|
同步装置设置情况
|
连续式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限制荷载自控系统
|
|
|
37
|
简支静定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水平高差同步自控系统,若设备受限时可选择限制荷载自控系统
|
|
|
38
|
一般项目
|
防护设施
|
密目式安全立网规格型号≥2000 目/100cm2, ≥3kg/张
|
|
|
39
|
防护栏杆高度为 1.2m
|
|
|
40
|
档脚板高度为 180mm
|
|
|
41
|
架体底层脚手板铺设严密,与墙体无间隙
|
|
|
检查结论
|
|
|
检查人
签字
|
总包单位
|
分包单位
|
租赁单位
|
安拆单位
|
|
|
|
|
|
|
符合要求,同意使用()
不符合要求,不同意使用()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租赁单位、安拆单各存一份
表 8.1.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作业前应检查验收表
|
工程名称
|
|
结构形式
|
|
|
建筑面积
|
|
机位布置情况
|
|
|
总包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租赁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安拆单位
|
|
项目经理
|
|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检查结果
|
|
1
|
保证项目
|
支承结构与工程结构连接处混凝土强度
|
达到专项方案计算值,且≥C10
|
|
|
2
|
附墙支座设置情况
|
每个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一楼层处应设置一道
|
|
|
3
|
附墙支架附墙支座上应设有完整的防坠、防倾、导向装置
|
|
|
4
|
升降装置设置情况
|
单跨升降式可采用手动葫芦;整体升降式应采用电动葫芦或液压设备;应启动灵敏,运转可靠,旋转方向正确;控制柜工作正常,功能齐备
|
|
|
5
|
防坠落装置设置情况
|
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附着在建筑结构上
|
|
|
6
|
每一升降点不得小于一个,在使用和升降工况下都能起作用
|
|
|
7
|
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应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
|
|
8
|
应具有防尘防污染的措施,并应灵敏可靠和运转自如
|
|
|
9
|
设置方法及部位正确,灵敏可靠,不应人为失效和减少
|
|
|
10
|
钢吊杆式防坠落装置,钢吊杆规格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mm
|
|
|
11
|
防倾覆装设置情况置
|
防倾覆装置中应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防倾覆装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
|
|
12
|
在防倾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
|
|
13
|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 2.8m或架体高度的 1/4
|
|
|
14
|
建筑物的障碍物清除情
|
无障碍物阻碍外架的正常滑升
|
|
|
15
|
架体构架上的连墙杆
|
应全部拆除
|
|
|
16
|
塔吊或施工电梯附墙装置
|
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规定
|
|
|
17
|
专项施工方案
|
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规定
|
|
|
18
|
一般项目
|
操作人员
|
经过安全技术交底并持证上岗
|
|
|
19
|
运行指挥人员、?ㄑ渡璞?/span>
|
人员已到位,设备工作正常
|
|
|
20
|
监督检查人
|
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人员已到场员
|
|
|
21
|
电缆线路、开关箱
|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中的对线路负荷的计算要求;设置专用的开关箱
|
|
|
检查结论
|
|
|
检查人
签字
|
总包单位
|
分包单位
|
租赁单位
|
安拆单位
|
|
|
|
|
|
|
符合要求,同意使用()
不符合要求,不同意使用()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租赁单位、安拆单各存一份
七、JGJ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3.9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3.9.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检查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 的规定。
3.9.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包括:施工方案、安全装置、架体构造、附着 支座、架体安装、架体升降。一般项目包括:检查验收、脚手板、架体防护、安全作业。
3.9.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保证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方案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搭设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结构设计应进行计算;
2)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进行审核、审批;
3)脚手架提升超过规定允许高度,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2 安全装置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
2)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应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3)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与建筑结构附着;
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防倾覆装置,技术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
5)升降和使用工况时,最上和最下两个防倾装置之间最小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同步控制装置,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3 架体构造
1)架体高度不应大于 5 倍楼层高度,宽度不应大于 1.2m;
2)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应大于 7m,折线、曲线布置的架体支撑点处的架体外侧距离不应大于 5.4m;
3)架体水平悬挑长度不应大于 2m,且不应大于跨度的 1/2;
4)架体悬臂高度不应大于架体高度的 2/5,且不应大于 6m;
5)架体高度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于 110 ㎡。
4、附着支座
1)附着支座数量、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2)使用工况应将竖向主框架与附着支座固定;
3)升降工况应将防倾、导向装置设置在附着支座上;
4)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连接固定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5、架体安装
1)主框架和水平支承桁架的节点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
2)内外两片水平支承桁架的上弦和下弦之间应设置水平支撑杆件,各节点应采用焊
接或螺栓连接;
3)架体立杆底端应设在水平桁架上弦杆的节点处;
4)竖向主框架组装高度应与架体高度相等;
5)剪刀撑应沿架体高度连续设置,并应将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和架体构架连成一体,剪刀撑斜杆水平夹角应为 45°~60°。
6、架体升降
1)两跨以上架体同时升降应采用电动或液压动力装置,不得采用手动装置;
2)升降工况附着支座处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升降工况架体上不得有施工荷载,严禁人员在架体上停留。
3.9.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一般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验收
1)动力装置、主要结构配件进场应按规定进行验收;
2)架体分区段安装、分区段使用时,应进行分区段验收;
3)架体安装完毕应按规定进行整体验收,验收应有量化内容并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4)架体每次升、降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并应填写检查记录。
2、脚手板
1)脚手板应铺设严密、平整、牢固;
2)作业层里排架体与建筑物之间应采用脚手板或安全平网封闭;
3)脚手板材质、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
3、架体防护
1)架体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网间连接应严密;
2)作业层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防护栏杆;
3)作业层外侧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180mm的挡脚板。
4、安全作业
1)操作前应对有关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有文字记录;
2)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并定岗作业;
3)安装拆除单位资质应符合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4)架体安装、升降、拆除时应设置安全警戒区,并应设置专人监护;
5)荷载分布应均匀,荷载值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B.9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检查评分表
|
序号
|
检查
项目
|
扣分标准
|
应得
分数
|
扣减
分数
|
实得
分数
|
|
1
|
保 证 项 目
|
施工
方案
|
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未进行设计计算,扣 10 分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审核、审批,扣 10 分
脚手架提升超过规定允许高度, 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组织专 家论证,扣 10 分
|
10
|
|
|
|
2
|
安全装置
|
未采用防坠落装置或技术性能不符合规范要求,扣 10 分
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未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扣 10 分
防坠落装置未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与建筑结构附着,扣 10 分
未安装防倾覆装置或防倾覆装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扣5~10 分
升降或使用工况,最上和最下两个防倾装置之间的最小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扣 10 分
未安装同步控制装置或技术性能不符合规范要求,扣 10 分
|
10
|
|
|
|
3
|
架体
构造
|
架体高度大于 5 倍楼层高,扣 10 分
架体宽度大于 1.2m,扣 5 分
支座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大于 7m 或折线、曲线布置的架体支 撑跨度的架体外侧距离大于 5.4m,扣 5 分
架体的水平悬挑长度大于 2m 或大于跨度 1/2,扣 10 分
架体悬臂高度大于架体高度 2/5 或大于 6m,扣 10 分
架体全高与支撑跨度的乘积大于 110 ㎡,扣 10 分
|
10
|
|
|
|
4
|
附着
支座
|
未按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个楼层设置一道附着,扣 10 分
使用工况未将竖向主框架与附着支座固定,扣 10 分
升降工况未将防倾、导向装置设置在附着支座上,扣 10 分
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连接固定方式不符合规范要求,扣 10 分
|
10
|
|
|
|
5
|
架体
安装
|
主框架及水平支承桁架的节点未采用焊接、 螺栓连接或各杆件 轴线未交汇于节点,扣 10 分
水平支承桁架的上弦及下弦之间设置的水平支撑杆件未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扣 5 分
架体立杆底端未设置在水平支承桁架上弦杆件节点处,扣 10 分
竖向主框架组装高度低于架体高度,扣 5 分
架体外立面设置的连续式剪刀撑未将竖向主框架、 水平支承桁 架和架体构架连成一体,扣 8 分
|
10
|
|
|
|
6
|
架体
升降
|
两跨及以上架体升降采用手动升降设备,扣 10分
升降工况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连接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 和规范要求,扣 10 分
升降工况架体上有施工荷载或有人员停留,扣 10 分
|
10
|
|
|
|
|
小计
|
|
60
|
|
|
|
|
一 般 项 目
|
检查
验收
|
主要构配件进场未进行验收,扣 6 分
分区段安装、分区段使用未进行分区段验收,扣 8 分
架体搭设完毕未办理验收手续,扣 10 分
验收内容未进行量化,或未经责任人签字确认,扣 5 分
架体提升前未有检查记录,扣 6 分
架体提升后、使用前未履行验收手续或资料不全,扣 2~8 分
|
|
|
|
|
|
脚手
板
|
脚手板未满铺或铺设不严、不牢,扣 3~5 分
作业层与建筑结构之间空隙封闭不严,扣 3~5 分
脚手板规格、材质不符合要求,扣 5~10 分
|
|
|
|
|
|
架体
防护
|
脚手架外侧未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或网间连接不严,扣5~10
作业层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要求,扣 5 分
作业层未设置高度不小于 180mm 的挡脚板,扣 3 分
|
|
|
|
|
|
安全
作业
|
操作前未向有关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或交 底未有文字记录,扣 5~10 分
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或未定岗定责,扣 5~10 分
安装拆除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或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扣 5~10 分
安装、升降、拆除时未设置安全警戒区及专人监护,扣 10 分
荷载不均匀或超载,扣 5~10 分
|
|
|
|
|
|
小计
|
|
40
|
|
|
|
检查项目合计
|
|
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