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宴原因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1]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1]
吃的礼仪与迷信
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
餐桌
餐桌
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1]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1]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于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1]
餐桌礼仪
[1]
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1]
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1]
一般礼仪
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怄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1]
10电脑制图
编辑
[1]
实例说明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创建基本的几何物体和扩展的几何物体来组合成一张桌子
图1-12桌子
图1-12桌子
,实例效果如图1-12所示。[1]
设计要点
制作的这张桌子是通过圆柱和倒角圆柱拼接而成的,桌子的尺寸都是按照实际的尺寸制作的。
[1]
步骤
(1)、启动3dsmax6,在(创建)面板的(几何体)面板中单击StandardPrimitives,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ExtendedPrimitives(扩展几何体),在其下单击(倒角圆柱)按钮,在Top(顶)视图中建立一个倒角圆柱,如图1-13所示。
(2)、这个倒角圆柱作为桌子的面板。然后在Top(顶)视图中再建立一个倒角圆柱,作为桌子的底板,如图1-14所示。
(3)、下面制作桌子的支撑柱,在(创建)下面的(几何体)面板下单击ExtendedPrimitives,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standardPrimitives(基本几何体),在其下单击(圆柱)按钮,在Top(顶)视图中建立一个圆柱,如图1-15所示。
(4)、这个桌子模型就制作完成了,下面来为桌子赋予材质。单击工具栏中的(材质编辑器)按钮,弹出MaterialEditor(材质编辑器)对话框。选择其中的一个样本球,单击展开其下的Maps(贴图)卷展栏,单击Diffuse(漫反射)右边的按钮,弹出Material/MapBrowser(材质/贴图浏览器)对话框,在其中选择Bitmap(位图)并单击OK按钮,弹出SelectBitmapImageFile(选择位图文件)对话框,在其中找到一张木纹贴图,如图1-16所示。
(5)、单击SelectBitmapImageFile(选择位图文件)对话框中的“打开”按钮,木纹贴图被调入材质编辑器中。单击材质编辑器工具栏中(向上)按钮,材质编辑器下部回到Standard(标准)材质界面,将Maps(贴图)卷展栏下Diffuse(漫反射)右边的按钮拖到Bump(凹凸)右边的按钮上,Diffuse(漫反射)中的贴图被复制到了Bump(凹凸)中,如图1-17所示。
(6)、调整Standard(标准)材质下的BlinnBasicParameters(反射基本参数)卷展栏参数,如图1-18所示。
模型全部制作完成,看一看桌子模型是不是都是几何物体和扩展的几何物体组合而成的。[1]
举一反三
利用几何体和扩展的几何体可以轻易地组合成一张桌子,当然也可以用其组合成床、柜子等很多物体。[2]
应用
本例制作的桌子可以应用到效果图和动画制作中。[2]
11英国话剧
编辑
[1]
简单概述
突破想像!惊声尖笑!
英国盲顶剧团《桌子》
英国盲顶剧团《桌子》
聪明、疯狂、狡黠、却无比美丽的木偶摩西邀您进入他的世界。
英国盲顶剧团2012年爱丁堡艺术节超人气剧目强势展演!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第二章中,盲顶剧团统领50个玩偶操控者赋予了伏地魔、铁钩船长、库伊拉和红心皇后鲜活的生命。
疯狂狡黠颠覆你对木偶剧的所有认识!
《桌子》是盲顶剧团为成人观众创作的木偶剧,讲述了一只木偶卡在桌子里的故事。木偶摩西邀您参观他的住所-桌子,告诉您他如何来到这里,遇到过什么人,哪些人又离他而去,请您分享他的凄美故事,他对生活的感悟,他的桌子及背后的一切……贝克特·塞缪尔式的黑色幽默融合宜家式的简约体现了盲顶剧团的标志性艺术风格,内涵丰厚,扣人心弦,赏心悦目。[1]
剧团介绍
英国盲顶剧团由尼克·巴尼和马克·唐纳创立于1997年,
他们以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为主题,借鉴传统的日本文乐木偶戏形式,由3个演员合作操作木偶,开拓了演员和木偶同台演出的表演方法。精美的木偶以细腻的动作和手势清晰表达角色的思想,其以简博繁的能力颠覆了观众对木偶剧的传统认识,使木偶剧真正进入英国主流剧场。盲顶剧团常年在英国和世界各地巡演,曾和英国国家歌剧院、立陶宛国家歌剧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同台合作演出。因与英国国家歌剧院联合演出的《蝴蝶夫人》,盲顶剧团获得了英国舞台表演奖-劳伦斯·奥利弗奖。[2]
盲顶剧团曾于2008年云汉文化主办的首届英国新潮戏剧展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低处生活》(LowLife),并获得了该年度新京报观剧“观众选择榜”之戏剧。[3]
媒体评论
“这些木偶们俨然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英国《卫报》
“木偶们将生活演绎得如此逼真而生动”-英国《乐》杂志
“盲顶剧团颠覆了你对木偶剧的所有认识”-英国《都市报》
“聪明,疯狂、狡黠,却无比美丽”-英国《卫报》
“精美的木偶剧完全为成人而创作,让人如醉如痴,欲罢不能。”-英国《戏剧指南》[1]
演员介绍
马克·道恩MarkDown
艺术总监、导演、演员
毕业于英国中央演讲和戏剧学院,1997年和尼克·巴恩斯共同创立盲顶剧团,2003年成为英国木偶中心理事会理事。
出演:盲顶剧团《桌子》(2011)、《犬心》(和英国国家歌剧院、荷兰歌剧院、英国康普利赛特剧院合作)(2010)、《另类逾越节家宴》(2010)、《古怪天使》(2008)、《蝴蝶夫人》(和英国国家歌剧院合作,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2005/06)、《低处生活》(2005-08)、《海盗木偶》(2003)、《宇航员》(2002-05)、《流浪的电路板》(2000)。
导演:盲顶剧团《桌子》(2011)、《犬心》、《另类逾越节家宴》(2010)、《狂野的呼唤》(2010)、1984(2008)、《法耶里斯》(2008)、《春琴》(2008)、《黑河瀑布》(2008)、《真汉子》(2007)、《时间步》(2007)、《达特奇天使》(2005)、《候场木偶》(2004)、《马丁的婚礼》(2004)、《柴可夫斯基》(2004)、《海盗木偶》(2003)。
执导其它木偶剧:《绿地》(英国国家歌剧院)(2011)等。
尼克·巴恩斯NickBarnes
联合艺术总监、舞美设计、演员
毕业于英国赫尔大学戏剧系、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舞美设计系,1997年和马克·道恩共同创立盲顶剧团。
木偶设计和制作:盲顶剧团《桌子》(2011)、《学生》(2011)、《犬心》(2010)、《另类逾越节家宴》(2010)、《穿靴子的女孩》(2010)、《狂野的呼唤》(2010)、《法耶里斯》(2008)、《古怪天使》(2008)、《春琴》(2008)、《真汉子》(2007)、《蝴蝶夫人》(2005/06)、《低处生活》(2005-08)、《马丁的婚礼》(2004)、《柴可夫斯基》(2004)、《候场木偶》(2004)、《海盗木偶》(2003)、《宇航员》(2002-05)、《流浪的电路板》(2000)
舞美设计:盲顶剧团《桌子》(2011)、《狂野的呼唤》(2010)、1984(2009)、《低处生活》(2005-08)、《马丁的婚礼》(2004)、《宇航员》(2002-05)。
出演:盲顶剧团《桌子》(2011)、《真汉子》(2007)、《蝴蝶夫人》(2005-06)、《低处生活》、《海盗木偶》(2003)。
其它舞美设计:《西区故事》(澳大利亚兰蒂斯剧院)、《斯堪的纳维亚总理马丹·盖赫》(丹麦奥登赛剧院)等。
费格斯·沃尔顿FergusWaldron
音响设计、舞台监督
毕业于西英格兰大学电子工程系。
音响设计:英国达力科蒂森剧院《亨利五世》(2011)(伦敦外西区剧院奖提名)、《玩偶之家》(2011)、《骑自行车的人》(2011)、《水银皮草》(2010)、科尼厄斯·库克剧院《我是一架相机》(2011)、《骗术匣》(2011)、风险魅力剧院《他多出的一条腿》(2010)、《你已所剩无几》(2009)、沃尔霍斯剧院《格林姆童话中的教父之死》(2009)等。
洛娜·帕尔默LORNAPALMER
制作人
生于1975年,曾是英国BBC大型节目《愿景》的制作人,为伦敦南岸中心、巴比肯艺术中心制作过多档获奖节目,曾任伦敦泰特美术馆巡演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