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个比口红大不了多少的“笔筒”,从里面抽出4根小铁棒,一组装,就变成了一双不锈钢筷子。
最近一段时间,临海很多人都以此为时尚——用这种筷子,避免了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木材砍伐量,保护了环境。
发明并倡导使用这种筷子的,是台州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他要把卖筷子赚来的钱全部捐助给贫困学生。
先从一个牢骚帖子说起
“我是台州学院的学生,经过几天的奔波,也许我对临海已经失望了。这是我的一个策划,一个大学生的梦想,却没人支持。”
这个带着牢骚的帖子,是台州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大二学生阳航发的。帖子里有一个策划方案,号召大家使用不锈钢筷子,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环境。
阳航说,想做这件事,是因为偶然间看了一本名叫《绿镜头》的书,讲述一个环境优美却贫困的地方,为发展只好破坏环境。贫困,又跟教育落后有关。
阳航观察发现,临海大街小巷的小饭馆和其他食品销售点,都在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而消费者在使用这种一次性卫生筷的时候,却把环境和我们自己推向了绝境。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砍伐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今年3月,阳航作出活动策划方案,发明了可折叠、携带方便的不锈钢筷子。随后,他联系了筷子厂,做出筷子样品,拉赞助,设计赞助商广告语。但这一切做起来并不容易,人们并不接受,于是,便有了临海最热门论坛的这则牢骚帖子。
网友们支持使用不锈钢筷子
阳航说,他去观察过,一次性筷子都没封口,只是随便包装,遇到不好的,拆开了里面还是黑的、发霉了。相反,不锈钢筷子则十分干净,清洗起来方便,即便没水,用餐巾纸擦干,回家再消毒洗涤也可以。
阳航说,义卖筷子的钱,将赠送给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贫困的家庭,让那里的孩子有机会上学,并且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唤起大家的环境及健康意识,关注自然保护区的贫困和教育。
可是,对于用惯了一次性筷子的人们来说,要改变这种习惯并不容易,有人认为大学生阳航太天真了,想搞活动拉钱。远在广西的父母知道儿子每天为爱心筷子奔波的事情后,出于对儿子学业的担心,也反对他做这件事。
生性倔强的阳航并不服输,找不到赞助商,6月底,他在论坛上发布了帖子,网名为“一路高歌”的总斑竹将帖子置顶,并改名为“爱心‘筷’递”,随即有上百人跟帖,支持这项活动。
“一路高歌”的真实身份是临海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他在网上列举了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各种弊端,帖子发上去的当天点击率就突破两千,大家都很支持这个公益活动,纷纷表示要去购买。
“爱心筷”卖出五六千双
一夜间,这个活动就像风一样吹遍了临海大街小巷,许多人跟帖问“爱心筷”什么地方有卖。“一路高歌”和阳航他们马上物色了7家义卖点,并在网络上进行了公布。
如今,这种筷子正受到不少临海市民尤其是网民的热捧,每双10元的筷子,推出三天就卖出了3000多双,如今已经卖出五六千双,在当地已成为一种流行。
临海“风雨者户外运动用品店”是7个义卖销售点之一,店老板说,他的店里批了800双筷子,如今已卖出了500多双,还准备再去进一些。
如今,放暑假的阳航也没有回广西老家,他在仙居找了一份家教,利用暑假这段时间挣点钱,凑点路费,准备将平时大家捐助的衣服送到西部山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