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债降负,挖潜增效,公司三季度扭亏
公司今年继续推进“减债降负、挖潜增效”工作,首先公司将三大钢厂的内外矿采购全部统一集中到本部采购中心,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其次进入二季度之后,公司生产逐渐趋于稳定,减少了欠产的损失,同时公司的期间费用持续下降,三季度公司成功扭亏,全年有望扭亏为盈。
汽车板公司明年年内有望投产
公司与全球钢铁生产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合资成立汽车板生产公司,通过借助安米的技术为国内汽车厂商提供高强度板。公司汽车板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目前完成了主厂房和行车安装,已开始安装主线机器设备;子公司华菱涟钢生产的IF板坯已经在安米欧洲工厂成功生产出汽车面板,并获得了欧洲汽车厂的认可。汽车板公司明年年内有望投产,年产能150万吨。
资产重组有助于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和现金流
11月15日公司公告,控股子公司华菱湘钢拟将持有的华菱煤焦化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湘钢集团,同时涟钢集团拟将其制氧资产和货币资金7亿元增资注入华菱涟钢。这两次资产重组将有助于改善华菱钢铁的资本结构和现金流,重组后,华菱湘钢和华菱涟钢将分别获得现金6.66亿元和7亿元,按三季报华菱钢铁整体资产负债率将降低2.1个百分点,且华菱湘钢预计将实现股权资产处置收益3.39亿元,是否计入当期损益存在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央视连续报道进口车暴利和维修价格虚高的问题,矛头直指进口车流通领域存在的垄断,以及为垄断提供保护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各方舆论压力之下,商务部明确表态将修订《办法》,近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已多次召集经销商讨论,不过这次修订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多少好处,仍然值得怀疑。
种种迹象显示,此次《办法》的修订,主要是整车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博弈。自2005年《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整车企业被赋予了太大的权力,可以任意强制规定经销商经营模式,收取建店保证金,强行压库、搭售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矛盾不断激化,业内关于修订《办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基于此,《办法》的修订主要出发点是限制整车企业的权力,同时赋予经销商更多经营自主权。据参与讨论的经销商透露,讨论内容主要围绕汽车品牌销售代理合同、建立经销商退出机制、厂家对于建店投资的要求、废除汽车厂商商务政策”霸王条款“等内容,以保证经销商利益。
整车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博弈,说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新的利益分享机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消费者利益保障则鲜有提及,这不能不说是《办法》修订中的一个隐患。汽车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消费者,后者可以说是“衣食父母”;但是过去汽车业往往过多考虑如何从消费者身上攫取利益,但如果不能更多从消费者角度考虑,这种做法始终难以持续。
如果把整车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比喻成一条利益链条,过去是一头独大,《办法》修订后可能是双赢,但实际上“三赢”(即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都能受益)才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之道。基于此,我们期待《办法》的修订之中能更多关注消费者的声音,而不只是看成整车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的“二人转”;毕竟只有消费者能够受益,整个行业才有更大发展空间。实际上现在进口车流通环节出现的投资者积极性不高、厂家扩网难等现象,应该开始引发更多关注和反思;为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的汽车流通体制的变革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