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江南的年青人结婚前形成一种风潮,采购结婚用品一定要到上海;诸如准备新婚穿的衣服、床上的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甚至结婚用的喜糖,都得是上海出产的,这样才觉得结婚有面子。新人们到上海采购主要去的地点有两个地方——南京东路和淮海东路,南京东路主要集中一些全国闻名暇耳的大百货公司和大商场,诸如上海一百、永安公司(现华联)、上海服装公司、上海食品商店等;淮海东路侧主要集中一些专用品商店,如床上用品商店、服装店等等。那个时代上海的轻工产品给人的感觉是:一是质量好、品质超群;二是货色美、与众不同;三是价格优、合理公道;有了这三个优点,便吸引的长三角地区、皖赣甚至西北、新疆地区的年青人,结婚买东西都往上海跑。
我是在82年的8月份,和我的爱人带着同样的目的到上海进行婚前的采购。那时候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要六个多小时,下了火车在站前广场边的旅店登记处,排了有一个多小时的队,出具了工作证、介绍信、结婚证,才登记住上了一家在上海西郊的旅店。到旅店安顿好住下来后,已经是吃晚饭的时间了。这家旅店吃饭的地方象单位的食堂,旅客们先要买好饭菜票,再去排队到橱窗前打饭打菜,然后端着饭菜到长条桌找座位坐下。上海人做菜精工细做,讲究色香味俱全;各式的菜肴摆在那,看上去就色泽鲜艳、十分诱人;吃起来口味偏甜,比较适合江南一带人的口感和饮食习惯。
休息了一晚上后,第二天我们就奔南京东路。从这家旅店到南京东路,中间要转两次车公交车。在车上看着上海人的穿戴,果然与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不一样;那个时代全国服装的颜色还留有文革的遗迹,以兰、绿、灰、黑为主要色彩,而上海人的穿戴颜色中,偏偏缺少这几样;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鲜亮,色泽搭配的很协调,式样也很讲究和时尚;尤其是老年人,大都穿的格格正正,很有欧美风格和特色,决无邋遢和随便之感。所以,在全国其他地方,只要一看穿着打扮,就知道谁是上海人;反过来说,如果全国人民穿着打扮和上海人一样,其中国人的穿衣素质将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到了南京东路,几个大商场、商店转下来后,很有感触;首先是上海不愧为中国近代最早的繁华都市和商业中心,近现代百年的发展,已使上海沉积了厚重的商业底蕴;在八十年代初全国还相对处于封闭和落后状态时,上海的商业凭借厚重的底蕴,其商品、购物环境、服务质量、宣传等处于全国水平。其次,上海的无论大小商场、商店,表里如一做的非常好;表:厅堂、环境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标牌、橱窗、玻璃柜台、楼梯扶手擦得铮亮;里:商品货真价实、质量上乘、美观大方。再其次,上海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别的不说,单说那些中等规模的商店,专门聘请一些退休老人带着红袖标,或在店里巡视,或坐在高台上四下张望,不时拿着手里的小喇叭喊着:“大家注意了,注意口袋里厢钱包,小心扒手!”可见服务意识的细致。
在南京东路,我们在一家叫着“培罗蒙”的服装店买了一套男式西服。那时候,改革开放初期,西服刚刚开始出现,还没什么常人穿,更没有盛行;人们一是想穿又不敢买,还是怕被别人说祟尚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二是价钱较贵,一套西服再配上领带,要化二百多元,抵得上不吃不喝小半年的工资了。所以,当我们进了“培罗蒙”以后,店堂里顾客比较稀少,看上去比较冷清。当我们提出来要试一下西服时,立即上来两个服务员和一个脖子上挂着皮尺的老师傅给我们张罗;先是量我的身材,然后让我们选面料和颜色,便选便介绍面料的名称、质地、特点、价格,最后拿出成衣一套套的让我们试穿,直到选中为止。整个过程,始终和颜悦色、不厌其烦、耐心十足,充分体现了上海人的生意经和待客如宾的理念。我最后选了一套浅灰色毛呢西服和一条红玫瑰色领带,那套西服是我所有买的或做的衣服里最合身、又最能修正身材的一套衣服,虽然到现在过去了二十几年已经不合穿了,也已经旧了,但我一直把它保留至今。
买了以后才知道,这“培罗蒙”西服店竟然是上海有名的专做西服的老店,成立于1928年,算起来到现在已有82年历史了,真是误打误撞、选中了上海的一家服装店。后来这套西服被我当成婚礼服穿上,举办了婚礼,又穿着它去结婚旅行、在旅游景店照相。有一年亲戚帮我在三亚应聘,用人单位需要提供一张个人相片,我因为人还未到提供不了相片,那亲戚情急之下便拿了一张我旅行结婚在北京颐和园照的风景照提供给了对方。等我到了三亚去用人单位见面,对方人事主管一看我,便嘟囔说:“怎么和照片上的人不一样呢?”原来那张照片上的我,穿着“培罗蒙”西服,身材显得修长,加上人年轻时偏瘦,看上去个头足有1.85米以上。谁曾想一见面后,竟然恍如两个人一般,难怪那人事主管看我满脸疑惑了。
我一直打算,再有到上海的机会,我一定要再去“培罗蒙”买套西服,让我现在这抽缩的身材再修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