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道路照明/沈阳道路照明销售/沈阳瑞奇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道路最初是用点燃木材照明,后来逐步发展为用油灯、汽灯、电弧灯、碳丝白炽灯、高压汞灯,现今道路照明主流光源为高压钠灯。基于全球性节能减排政策,部分新型节能光源(如LVD无极灯、LED灯和新型索明氙气路灯)也已逐步应用到道路照明工程中,并发展迅速。1558年巴黎街道上设置了装有松脂或木条的容器,天黑时点燃松脂或木条照明。1667年冬季,在一些街道上改用油灯。1806年,美国巴尔的摩城的街道用汽灯照明。1842年,巴黎出现电弧灯,不久就将这种灯应用于街道上。1878年,英国人J.W.斯旺首先提出用碳丝白炽灯。1932年,荷兰人开始在街道上用低压钠灯照明。1935年,发明了高压汞灯。1965年,高压钠灯问世,并用于道路照明。中国最早是1865年在上海南京路上安装了10盏煤气灯;1882年在上海外滩安装10盏电弧灯;1890年上海开始在街道上使用白炽灯。各国除在城市道路上采用沿路设灯连续照明和在部分高速公路或交通量很大的公路上采用连续照明外,在一般公路上,由于经济效益问题,多不采用连续照明。
驾驶员在夜间是借助于障碍物及其作为背景的路面两者的亮度对比来察觉前方道路上有无障碍物。路面平均亮度升高,察觉障碍物所必要的亮度对比变小,障碍物容易被发现。路上的物体、行人等的亮度如果比背景暗,驾驶员就只能见到它们的轮廓,即为轮廓辨认。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只关心前方有无行人或障碍物,无须辨认出是谁或何物,所以道路照明一般只需使路面具有一定亮度,增大物体与路面亮度差,驾驶员能轮廓辨认人或物即可。若物体的亮度比路面亮度大,驾驶员在较暗的背景里可见到一个明亮的物体,即为逆轮廓辨认。路上的导流交通岛,需要便于驾驶员辨认,所以增加其表面亮度,使能逆轮廓辨认。当物体向着视线的一侧亮度较大时,驾驶员只能辨认该侧表面细部。要提高驾驶员对细部的辨认能力,可通过道路照明增大物体表面亮度或使亮度变化。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动脉。主照明为路灯,满足行人、车辆夜间行动。庭园灯、景观灯与路灯形成立体的照明模式,增强道路装饰效果,美化城市夜景,也可弥补路灯照度的不足。
![20130710050239.jpg](http://docs.ebdoor.com/Image/InfoContentImage/ProductDesc/2013/11/29/36/36d96089-af12-41de-a9e7-d294933b7849.jpg)
![20130716111656.jpg](http://docs.ebdoor.com/Image/InfoContentImage/ProductDesc/2013/11/29/1a/1a2e374b-3bec-4175-af34-5f37aff69139.jpg)
![20130716112851.jpg](http://docs.ebdoor.com/Image/InfoContentImage/ProductDesc/2013/11/29/90/9063d043-7877-4c31-af5a-1965d6dca1f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