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国中小企业的三大出路
面对金融变局这样的一种宏观经济环境,处在区域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总的来说有三种主要选择。
种是通过与产业整合者的协同,实现价格变现,良性退出后寻求新的投资领域。要有效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并购谈判能力,地方政府也应给予足够的配套政策支持,比如说对一些历史账户的处理,对历史税收政策变化以后遗留问题的处理,对过去不规范状况下法律法规问题的有效解决等等。
第二种选择就是通过调整自身的结构特点,重新定位,寻找到在产业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完成自身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中的价值获取,以此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种是通过自身的创新与努力、政府的扶持成为引导本地区产业中的主导型企业,通过对外的市场拓展、品牌塑造,建立起具有市场影响力和产业链号召力的优势品牌,以此为龙头,引领和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那么,我们就逐一地来分享这三大产业出路。
寻求并购整合
2005年到2008年期间,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产业的变化就是外资开始进入,特别是外资品牌企业开始重拳出击,去并购大量的中国企业。另外,随着一些内资企业的崛起,也成为并购的另一部分主体。
目前,并购市场上外资所占份额相对高很多,而且近期国家商务部开始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是外商投资的新趋势。
这种并购将是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因为,在金融变局的情况之下,尤其在我国进入高成本运营通道的背景之下,企业的成本都在上升,而销售价格却无法轻松地提高,这就使得企业的利润被摊薄、被吞噬。当企业的成本上升、利润被压制的时候,往往就是并购行为大幅度增加的时候,这时候,任何一个企业都可能更为关注规模效应。在过去的两三年当中,中国的并购行为较之过去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经济背景。
作为我们中国的企业,如果选择了被并购,那么,我们考虑的就是以合适的价格,实现企业价值。这是一个变现的过程,企业家不要觉得就是把公司卖了,不情愿。我们通过把公司进行股份的转让,拿回宝贵的资金去投身到新的产业发展之中,其实是更重要的战略抉择。“五次创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所以,对于公司并购,企业家要有宽阔的胸怀,只要不是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核心产业,并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以食品行业为例,山东有一家民营饼干企业——正航食品有限公司,拥有1800名员工,9条生产线,年产量大概在11万吨左右,产能是达能的两倍,是华北地区主要的饼干生产商之一。但是,由于品牌低端,这家企业的总销售额却只有达能的30%。这家企业当时的总资产是1至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 6000万元,还有9000万元负债。这也意味着,企业经营中由于负债而要支付的利息费用很高,经营利润的很大一部分都被财务费用吃掉了。由于原材料和经营成本上升非常快,终端价格也无法提高,导致经营中的获利非常有限,处于苦苦支撑的状态。
更多信息咨询请登陆:http://shop.ebdoor.com/Shops/350161/Index.aspx
刘 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