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PS导航的市场潜力巨大。截至到2005年底,中国拥有车载导航设备的车辆不足10万辆,相对于3000万辆的汽车总数来说,普及率不到1%。而日本的汽车车载导航安装率高达59%,欧美约占25%。2006年便携导航市场应该有近5亿元的规模,而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及新品牌的层出不穷,预计2009年中国汽车GPS导航系统终端的销售额将接近100亿元。
2008年,被人们称为中国的“3G元年”。众所周知,在国内通信领域,最火的就是正在试运行的TD-SCDMA——3G标准。作为新一代的通信技术,3G带给人们非常多的期许。3G牌照的全面发放,也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其实在国内的GPS导航领域也在经历着一场蜕变,第三代PND类导航产品的应运而生,已经把人们带进了全新的导航时代。
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十一五”发展的亮点。在“十一五”期间,卫星导航在其它领域如航空、海路、铁路、建筑、电信、电力等方面的应用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卫星导航的多系统并存,使系统可用性得以提高,应用领域将更广阔;二是多元组合导航技术正在得到推广应用,主要有GPS与移动通信基站定位、陀螺、航位推算技术等的组合应用;三是卫星导航与无线通信等其它高技术相结合,如GPS接收机嵌入到蜂窝电话、便携式PC、PDA和手表等通信、安全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从根本上促进了IT技术的整体发展。
15如何选购
质量
在选择GPS导航产品时,软件和硬件的配置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专业品牌厂商的硬件配置是比较值得信赖的。一些山寨的GPS厂商经常编造硬件的配置,在液晶屏、GPS芯片、处理器等方面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他们整个GPS产品的生产过程无非是将一些硬件进行简单的整合和组装。而正规GPS厂家的硬件配置往往要经过层层把关,并要通过ISO质量生产标准(主要是ISO2000质量认证、ISO14001环境认证)等的认证。对于汽车产品只有通过“ISO/TS TS16949标准认证”才能向奔驰、大众等汽车厂商供应产品和服务。
软件
而在软件方面最受关注的自然就是GPS导航地图数据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地图的经常更新造成了电子地图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许多不合格的GPS生产厂商就会减少地图更新或是盗版其他电子地图。消费者如果使用采用“假冒伪劣”的地图的机器导航,不仅容易“误入歧途”,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品牌
实际上,品牌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它。由于卫星导航产业在中国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的高新科技行业,只有那些在市场上耕耘多年的专业厂商,才能保障产品技术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有资金和实力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保障。
产品的价格和售后服务也是购买产品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消费者都希望能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但结果却未必得偿所愿。市场上很多的导航产品 “价廉”却并不“物美”。所以,在这里要提醒消费者,选购产品时,不要被单纯的不正常低价蒙蔽双眼。对于与自己驾驶出行、旅游探险息息相关的导航产品来说,一定不要吝啬为自己的“出行安全”买单。
作为GPS导航产品,产品技术的升级和地图数据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专业品牌的厂家才能够为消费者及时提供这样的服务。
误区
油价三连跌后,又迎来三连涨,刚刚购车的新手,更是担心自己多跑了冤枉路,导致任何省油驾驶习惯都白费了。因此,购车之后,越来越多的菜鸟都会考虑购买车载导航仪。可是,记者发现,除了导航产品本身的缺陷外,无论在选购时的静态测试,还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车主们都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一:选购时莫迷信搜星速度
通常,在购买GPS导航仪的商店中,销售人员会向消费者们展示产品的搜星接收信号如何迅速。通常,GPS分为热启动、冷启动和温启动三种方式,但在售卖导航仪的过程中,有些销售人员故意偷换概念,用不同状态下的GPS进行搜星速度比测。一般初次使用时、电池耗尽导致信息丢失,或者关机状态下将接收设备移动1000公里以上距离时,GPS冷启动定位速度相比热启动定位速度要慢很多。
其实,很多消费者都看重超快速定位,但销售人员展示的搜星超快不一定是真的快,因为需要区分冷热启动的不同状态,像市场上有些GPS产品搭载了HotFix超快速定位技术,比起其余没有超快速定位技术的产品,定位速度要快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