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宗教、艺术界人物联袂挂帅,合著文化热点话题
赵朴初题写书名、序言;
季羡林作序;
张仃、常任侠任美术部顾问;
吴立民、李家振任宗教顾问;
古干主编;
霍沄风为书柜题写“佛”字;
特邀国内艺术家、文学家、史学家、佛学家等80多位,皆是当今中国文化、艺术界领军人物,加上专业编辑、考证、审读、出版、制作等70多人通力合作长达6年之久,奠定《佛教画藏》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热点论述。
时值季羡林老人96岁生日,对全社会的隆重献礼!
参编人员具体职称如下:
名誉主编、书名题词:赵朴初
赵朴初(1907—2000年),安徽太湖人。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副主席。杰出的爱国宗教。
名誉主编、序言:季羡林
季羡林(1911— ),山东省清平县人。学者、语言学家、教授。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其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
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1946年季先生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
1956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78年后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曾任北大东语系系主任长达40年,为中国亚非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的东方学、敦煌学、比较文学、佛教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贡献卓越。
主编:古干
古干(1942— ),竹林居士,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书画学会会长,世界书法家协会荣誉顾问。擅长绘画、书法、书籍装帧。
1987年应邀赴西德波恩大学、汉堡美术学院讲学。1999年6月,英国戴安娜家族博物馆举办古干作品收藏展示。1999年,英国限量制作古干作品一套10张印刷品全球销售,销量仅次于马蒂斯。其书画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科隆远东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书柜题字:霍沄风
霍沄风(1936— ),陕西人。书法家,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客座副教授。作品被收入《世界当代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艺术院一级书法家,被誉为“当代中国张黑女字人”。
顾问:
吴立民(1927— ):号吴明,法名信如。祖籍湖北阳新。曾任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船山学社社长等职,现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国茶禅学会秘书长。
李家振:教授,佛学家、佛教研究所副所长。张仃(1917— ):辽宁人。
1932年就学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1946年后任东北画报社总编辑,作品《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为前苏联东方博物馆收藏。1949年初,负责开国大典和政协会议的美术设计工作,领导设计了国徵和新中国批纪念邮票,此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1980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黄宾虹研究会会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当代中国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常任侠(1904—1996):安徽人。中国画家、中央美院教授。
曾任中英庚款基金艺术考古研究员、国立艺专教授、中大文学院讲师、印度国际大学教授、担任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常委、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根艺学会名誉主席等。
绘画:
晁锡弟:画家、中国美协会员、首都美术记者协会副会长、北京日报画院特邀一级画师、山东青年画院顾问
袁 辉:画家、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周 申: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会员
马增千:画家、山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美院特聘画师
参加绘画的还有:胡劭长、于绍文、于鲁俊、许震凯、张弘、杜春生、徐正等都是国内画家,省级或美协会员、教授。
二、 规模巨大、卷帙浩繁、详尽备述,改写文化艺术界新出版规模
300多万文字;
2000多个故事,涉及佛教及相关人物18000多人;
30000多幅精美白描图画,故事内容总量超过敦煌壁画,连接起来总长度超过6000米,是中国佛教出版史和美术出版史上较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出版;
全书共分为:《佛部》、《禅部》、《护法部》、《经部》、《居士部》、《罗汉部》、《名胜部》、《菩萨部》、《僧部》、《寓言部》等共10部,42个篇目,91本,取佛教中的寓意“9”和“1”是数字的两极和“九九归一”之意。每一篇目按人物或名称或地点细分为若干篇章,每个篇章中又分为若干小节。针对每一节,文章从故事的起源、发展、高潮、结束等都作了十分详细、完整的讲述。
《佛教画藏》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将佛教的全部知识与宗旨一一备述、详尽全陈,包含了中国汉传佛教正史的全部内容。
三、 故事经典、图文出尘、史料权威,构成文化艺术界新主流珍品
本书的所有文字内容均来自权威史料或者馆藏善本的精译,很多内容是佛教研究专家历经多年的考证出版的,纠正佛教流传中谬误300多处,解答500多个佛教争议问题,可以说是对社会上流传的诸多传说的一次校正和标杆,是“纠流传野史之谬误,补教传正史之遗阙”的行为;图画均出自国内画家、佛学研究专家之手,画幅俊美而珍贵,既立根于佛教本意,又出尘于世俗文化,达到文章与图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佛的世界就是佛画的世界,佛画的世界就是佛的世界”绝妙境界。
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佛教宗义的博大精深。通过简洁、精练的白话文和栩栩如生、美仑美奂的线条图,使读者能够在轻松阅读佛学知识的同时欣赏国内近百位画家的绝妙手笔,可从语言和图画的表现力上得到佛宗的真义,证量充足。这在国内、国外都是的创新。
四、 工艺、材质高贵、佛理尽现,呈文化宗教界新标杆收藏
全书工艺考究,突破传统佛教出版物的设计理念,以进一步深入体现佛理和宗义为出发点,用佛衣红为帔、佛饰银为带将《佛教画藏》四字和掌托出。寓意佛教中“九九归一”、“大圆满”和“佛法无量”等。大胆使用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尝试过的反折向无线脊精装,这是一次图书装帧的革新!
内文纸采用纸张,、轻便、典雅而质感,是不可多得的纸中佳品。
封面是采用汉、藏佛教的主流色——淀砂佛衣红而精心订制而成,不仅理念上尽现佛教宗义,而且柔韧轻便、久不褪色!
封面上一条缓缓的河水一样的烫银象征佛量无垠、生生不息。?捎玫氖遣卮鸾讨蟹浅U涔蟮姆鹗瘟烈?/p>
打开封面,尽现于前的是满目金黄,象征着佛教中僧服金色,华贵而不失庄严、神圣而不失佛理!
五、 名家赞言
绘造佛像,有依据,有量度,有意境,有诚心,有神悟,有证量……心美如画,画美如心,心心相印,心画如一。
——赵朴初
(《佛教画藏》的出版)实能济西方文化之穷,并使东方文化为人类造福,为人类未来造福,使人类免于灾难,其意义不可说不大矣!
——季羡林
附:赵朴初、季羡林作序言
赵朴初前言
《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总序
无相是佛法的究竟义,有相是佛法的方便道。修证佛法,理解佛教,弘扬佛教文化,必须由有相到无相,由方便般若而证实相般若。从金刚般若即法界的本体上说,当然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这只是般若空的一面。从理趣般若即法界的现象上说,又是六大无碍常瑜伽,四曼相即各不离,三十二相八十好,有花有月有楼台。万德庄严,万象宛然,这又是般若不空的一面。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相而无相,无相而有相,方是般若的究竟,佛法的圆满具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佛的世界可以说是佛画的世界,佛画的世界也可以说是佛的世界。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佛教的建筑、雕塑、书法、绘画、图饰、佛像、工艺等等美术领域,形成了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艺术。佛教美术是和佛教的教义紧密联系结合在一起的。佛像都是表法的,佛教教义的真谛,就体现在佛教美术。所以懂得佛像,其手印、坐势、法器、三昧耶,就可了知本尊佛像的法义和法门,所以绘造佛像,要求有依据,有量度,有意境,有诚心,有神悟,有证量,丝毫不能错乱,塑佛即佛,绘天即天,唯心所造,相应无碍。过去绘画造像者,不是一般的美工,而大都是大阿阇黎。佛的世界是重重无尽的,佛画的世界也是重重无尽的。以我心的清净世界去契合法界的华藏世界,则花花世界,叶叶如来,心美如画,画美如心,心在画中,画在心中,心心相印,心画一如。其启迪理想,开发智慧,陶冶情操,修养道德,也是重重无尽的。
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教文化,将佛教文化之主要内容绘制成连环图画,系统地、全面地介绍给一般读者,使之体现生活,净化心灵,以大众化之形式,达到化大众的目的,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爰是编辑出版《佛教画藏》。本书兼顾到佛教知识和佛教美术的两个层面,还尽可能使它圆融起来,可以从中一窥佛的世界,从而净化美化自己的心灵,使自心之世界如同佛之世界,真正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就是我们的宗旨和祈望,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爱好和随喜。
季羡林前言
序 言
吾人正处于世纪之末,新世纪即将来临,而五洲板荡,战乱频仍,天灾人祸,纷至沓来,此尽人皆知之事实,无法回避也。西方文化,造福人类垂数百年,佛典云:“功不唐捐”,其功决不能“唐捐”。然而今日人类面临之灾难几无一不与西方文化有关,此亦为无可否认之事实,无法回避也。
然则人类将何去何从乎?
曰亦惟有弘扬东方文化而已。东方文化之精髓在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只能为友,而不能为敌。“敌”“友”二字之分,实即东西方文化根本区别之所在也。中国古代圣贤,实多主“天人合一”者。印度佛教,虽义理与中国颇有悬殊,夷考其实,实亦张皇“天人合一”之说者。日本宗教活动家池田大作先生指出,佛教之“依一不二”实涵“天人合一”之意。
韩国东国大学佛学教授吴亨根博士亦言:《大乘起信论》中之“色心一如”,以及中国僧肇大师“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之言,华严思想中之法界缘起说,皆含有“天人合一”之思想。如能弘扬此种思想,实能济西方文化之穷,并使东方文化为人类造福,为人类未来造福,使人类免于破坏大自然之灾难。其意义不可说不大矣。
古干先生主编之《佛教画藏》,以图画形式弘扬佛教文化,实亦能起弘扬东方文化之作用,厥功甚伟,故乐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