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down coat)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了。羽绒服保暖性较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也为极地考察人员所常用。
羽绒服的发展
《2013-2017年中国羽绒服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10月我国羽绒服产量达3454.7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61%;1-10月我国累计生产羽绒服达22617.8万件,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13.25%。
2012年11月我国羽绒服产量达3415.1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75%;1-11月我国累计生产羽绒服达26032.9万件,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12.2%。
2012年12月我国羽绒服产量达3658.5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07%;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羽绒服达29691.4万件,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13.01%。
羽绒服选购攻略简介
冬天到来,全国人民都在防风防冻,就连香港的天文台台长都做出大胆预测,他们将迎来更低温的冬天。即使北方人民会吐槽南方的朋友不会身处零下的大雪封门,南方的朋友也会嫉妒北方有暖气地热让人仿若置身暖阳安然入睡,但不管你身处何处,身上都会需要一件羽绒服,或薄或厚,或长或短,或者在街道的人群里让人回眸观赏或者在寒冷的工作岗位上为你遮风御寒。
购买前须知的概念
1、填充物
羽绒服中的填充物,最常见的是鹅绒和鸭绒,这两种按颜色分,又可分为白绒和灰绒。在市面上的羽绒服按照价格来看,排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可能受到售价排序的影响,很多人因此就认为这些绒在质量上也是这样排序,其实不然。通过对羽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体验,笔者觉得颜色与羽绒服质量的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鹅绒和鸭绒的保暖性、蓬松度等相差不大。
至于为什么白色的绒会贵一些,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白色的绒比灰色的好看,不管在浅色还是深色的面料里面都不透色;而灰色的绒比较挑,只能放在深色面料中。考虑到白色颜色浅,适宜面料范围更广。第二点原因:白绒的纤维构造原因。其纤维组织相对而言较细、软、长、纤维长使其蓬松度更好,更容易保暖。
通常来说体型更大、更成熟的禽类,绒毛的质量更好,这么说来鹅的绒毛会好一些。但鹅绒和鸭绒的生产过程是一样的,两者在质量、蓬松度、保暖性上差得并不多。而鹅绒比鸭绒贵最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鹅绒的产量远远低于鸭绒——鹅绒一年只能产一季,鸭绒最多一年可以产三季。
蓬松度是国际上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比如说,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一般而言,肥美、成熟的禽类,其羽绒的蓬松度高,相反,小的禽类蓬松度较低。
但蓬松度到底有什么用呢?有种说法是,充绒量和含绒量代表了绒的“量”, 而蓬松度则决定了绒的“质”。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数越高,保暖功能越好。由于蓬松度越高,羽绒所包含的隔热空气就越多,隔热性能因此也就越好。
一般价格的羽绒服,蓬松度大约在450—500之间,价格稍高的羽绒服,蓬松度可以达到600—900。
从国际上较好的羽绒服(很多都是针对户外运动来设计的)型号来看,篷数高的羽绒服充绒量一般都不高,这样的规格一般作为内胆中间层,在户外运动的话方便压缩携带。而户外运动中作为外穿保暖的,通常充绒量高、篷数较低,在650-750之间。
但如果是用于我们平时日常穿的话,笔者认为篷数在450-500就够用了,对保暖作用更大的充绒量需要高一些。
挑选羽绒服的门道
通过上面对基本概念的分享,接下来将和大家讲一下挑选羽绒服的门道。
1、闻一下羽绒服的味道,如果发现刺鼻或者有异味的就直接忽略掉。曾有人解释说鹅绒比鸭绒贵的原因在于鹅绒无味,而鸭绒有味。但就如我前面已经提及过的,鸭绒和鹅绒加工处理的方式是一样的,有味道的绒(不管是鹅绒还是鸭绒)都属于不合格产品,千万不能买。
2、要看一下羽绒服的标牌上标明的各项基本信息是否齐全,主要是含绒量、充绒量、绒毛种类和生产厂家基本信息,但一般没有包含蓬松度的信息,这点你可以直接咨询导购员。
3、仔细摸一摸羽绒服的内层,如果你觉得刺刺的,就是说明这件衣服里羽毛的含量较高(具体原因请看上文关于“羽绒”的概念),质量应该不会很好。如果你摸上去不扎手不刺,则说明那这件衣服的含绒量相对比较高,保暖性较好。
4、接下来你可以将看中的几件羽绒服放在一起,使用同样的力度分别按住衣服的表层,回弹时间越快的羽绒服质量越好(表明蓬松度高)。而对于充绒量相同的羽绒服,体积越大(即羽绒服越蓬松)的品质越好。
5、最后就是用力拍一拍羽绒服,如果有绒毛或者粉尘出现,就说明这件羽绒服的布料它的防绒性很差或者是缝合的针眼太大,这样的羽绒服会越穿越薄,防水性和透气性也不会太好,对于这种就不建议购买了。
笔者在这里分享实体店中挑选羽绒服的门道,而对于网购的话,特别是海外购,笔者觉得最主要是看羽绒服的各项相关参数和其他用户的评价。但本人觉得我网购还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网购——我会先进行线下研究,而不会依据网上介绍的信息决定下单。所以如果你有丰富的网购方面的经验,即通过线上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不用实物调查就淘到称心如意的羽绒服,笔者非常欢迎你来跟帖交流!
购买时机的选择
1、含绒量越高越好?
按照国家规定,羽绒服里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但通常人们会认为,含绒量越高的衣服越保暖。这并不是一种完全正确的说法:首先含绒量多少是针对同类型羽绒服进行对比,一件长款羽绒服与一件羽绒背心含绒量就毫无可比性。实际上含绒量80%与含绒量90%的同类型羽绒服保暖效果并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一般情况70%-80%含绒量羽绒服就已经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2、羽绒服越厚越暖和?
充绒量是指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总重,它跟衣服的大小、长短、款式有关。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充绒越多、衣服越沉,羽绒服就越保暖。因为随着填充密度的增大,通过填充料传导而损失的热量也增多。像前文介绍过的,提高羽绒填充物的蓬松度才是提高保暖性的关键,同样的充绒量,蓬松度越高,羽绒所包含的隔热空气就越多,因此隔热性能就越好。这也是市面上如Mont-bell的一些轻型羽绒服,保暖效果也很好的原因。有些充绒量多的羽绒服掺有毛片羽丝、绒丝及粉碎毛,即使含绒量相同,其蓬松度也有所下降。
3、羽绒服越柔软越好?
实际上优质的羽绒含有一定限度细小的羽梗是很正常的,如果说摸上去特别柔软,一点梗都摸不到,这样的产品也要谨慎购买。因为有的厂家会将下脚料、蓬松棉、羽毛打碎之后,填充在衣服里,当作羽绒来欺骗消费者。非但达不到好的保暖效果,卫生还可能不达标。
4、白鸭绒比灰鸭绒暖和,鹅绒比鸭绒要暖和?
羽绒服选用白鸭绒和灰鸭绒是根据服装面料颜色深浅来决定,一般来说面料颜色较浅选用白鸭绒,颜色较深则选用灰鸭绒作为填充物。还有部分商家宣称鹅绒填充到羽绒服里面会比鸭绒暖和,实际上鹅绒和鸭绒的保暖性相差无几。
羽绒是迄今为止的用于人类保暖的天然材料,经过洗涤、干燥、分级等工艺处理以后,被人们制成羽绒服。跟人造材料相比,羽绒的保暖能力是一般人造材料的三倍。
中国周代已用鸟兽的毛羽制成羽衣,也称毳衣。汉代有用牦牛毛做衣服絮料,唐代有取鹅的毛绒做衣被絮料。次世界大战后羽绒服形成工业化生产。上海的永盛福记羽绒毛厂(1927年)和国华羽绒制品厂(1944年)是中国早期稍具规模的羽绒生产企业,但当时所生产的羽绒制品有露绒的缺点,此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涂层织物的出现,使羽绒服露绒这一缺点得到克服,从此羽绒服成为人们主要冬装必备品。
羽绒服是羽绒行业主要的产品。羽绒是由绒(Down)和羽(Feather)构成的。
次羽绒服一般选用90%以上的白鹅绒或90%以上的白鸭绒,真正的90%以上的羽绒服保暖性强,蓬松度又高,羽绒服穿着又轻,又舒适。一般使用含绒量90%羽绒,充绒量230g~320g(根据商品尺寸)的羽绒服才适应在北方零下20度~零下30度左右的环境。羽绒服如果用手摸,如果摸得出很多毛杆的话不是90%羽绒,如果羽绒服用手压这然后把手放开的话,90%羽绒很快就蓬松起来回复原来状态,如果用手压一下然后放手羽绒服还是扁扁的样子的话!可能您购买的羽绒服没有达到90%羽绒,充绒量也不够,保暖性也很低。
绒(Down)是由不含毛杆的羽毛,在其羽枝上长出的许多簇细丝,通过绒上的细丝相互交错形成了稳定的热保护层。因此,绒是羽绒保暖的主要材料。每一盎司的羽绒大约有2百万根细丝。较好品质的绒细丝较长,形成的绒朵也相应较大,羽(Feather)是鸭或鹅的背部和尾部的带羽杆的小羽毛,也有长羽毛打碎后形成的,羽的含量不能太高,但因为它有提高羽绒蓬松度的作用,因此必须含有一定的比例。将羽绒经过洗涤、干燥、分级等工艺处理以后,被制成羽绒服。成为冬季御寒服饰。羽绒服具有防寒性好、轻柔蓬松、洗涤方便、物美价廉、而且绿色等优点,所以消费者对羽绒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使羽绒服市场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