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诚信指数 14
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发送消息 MSN交流
网站首页
企业介绍
企业新闻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
砂岩浮雕
上海雕塑公司
城市广场雕塑
上海不锈钢雕塑专家
上海砂岩雕塑
上海锻铜雕塑
上海玻璃钢雕塑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再塑实业有限公司-多来米雕塑123diaosu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多来米雕塑——新时期中国雕塑面面观(二)
发布日期:2009-12-25

  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2年,以邓 小 平“南巡”为标志,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算是真正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经济优先,效益至上,全民经商,功利主义,这些东西开始成为世俗社会的价值观。

  换句话说,在20世纪90年代,政治的中国走向了经济的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群体性、精神性、理想性开始被20世纪90年代的个体性、世俗性、商业性所取代。

  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2年以前,雕塑虽然在观念、形式、语言上有了相当的推进,在雕塑方面,主要的工作恐怕是,把西方雕塑的大致轨迹,在中国的照本宣科地大略演示了一轮,当然,还不能说演示、学习得很到位。真正就当代性而言,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些问题主要在于:

  1.雕塑与其他的门类艺术相比,它的问题意识本体意识始终显得不突出。

  其他艺术门类都在面对自己的学科问题,都在积极进行各种各样的探讨和试验,不少门类提出的问题往往还超越了自身而在艺术界具有普遍的意义。

  雕塑似乎始终做不到这一点,它始终没有提出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更无法做出具有前瞻性的举动。

  这个学科的先天不足,使它没有足够的积累来面对如火如荼的艺术运动。反而,面对各种思潮、主义,雕塑还有点手足无措。许多时候,它都是非常被动地跟在别人的屁股后头跑。自从在1979年的星星美展上,王克平的木雕火了一把以后,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雕塑在学术上很难处在一种比较受人关注的位置上。

  2.雕塑对自身学科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没有来得及进行全面的清理。

  雕塑如何面对当代社会,面对世俗化了的当代中国,它的知识的、技术的准备真的是不足。

  3.应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以上几个问题,雕塑实际上与中国的文化,与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没有发生深层次的联系,它还没有能特别有力地成为中国人表达自身问题,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有力的手段;它造成的结果是,雕塑是雕塑,社会是社会。也就是说,雕塑始终没有和文化,和中国人的生存经验挂钩,和他们的现实生存问题挂钩。

  正是在这个背景上,1992年左右,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在雕塑界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我们把它称之为观念和文化上的转型。

  文化转型的基本特征是,从90年代开始,雕塑面貌大变,它们呈现出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基本特征:雕塑艺术开始由审美走向文化,由语言形式的问题,转为观念的问题。

  如果过去人们更多的从美的形式出发,把雕塑看作一种形式的创造的话,现在,文化的意识,观念的表达成为更加关注的内容。

  1.雕塑家们开始关注社会,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

  这种关怀与过去80年代以前的“图解政治”和80年代的一段时间“不谈政治”相比,它们的区别是,不再是从既定的、先入为主的概念出发,而是从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出发,站在个人的角度,而不是一个想象中的“时代角度”来表达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心;

  2.雕塑家们不再迷信权威,不再强调整体性的叙述,而是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式,挑战传统的整体性的社会思维方式,体现出一种清醒、冷静的批判意识;雕塑家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再是大而空的,而是从人们感性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具体的、日常的生活细节;过去从不为人关注的生活场景,开始进入到雕塑的表现范围。

  3.在艺术上,他们开始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借用各种表现手段,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门类壁垒,强调通融的必要性,雕塑更多地走出围城,与建筑、绘画、表演等艺术融合。他们的表现手段也早已走出了过去单一的方式,变得丰富多样。

  艺术家们开始从过去的精英主义的意识中走出来,强调与大众交流的可能性,开始借用大众文化的资源,表现更具有当下性的生活;这种生活或许是世俗的,或许是谐趣的,或者是调侃的;但是它们都是公众比较方便进入的;它们是活泼的,而不是板着脸的。

  雕塑家们对于过去具象、抽象的争论不再重视,他们更重视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一切方式传达观念;雕塑家们对于传统的资源、民间的资源抱着一种更加灵活的态度,他们决不拒这种资源的运用。

  过去可能喜欢采用容易简单划线方法:从雕塑中是否出现传统符号来区别,你是传统派的,还是革新派的;你是主张维护雕塑的,还是主张颠覆雕塑的?

  到现在,传统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可能性。与过去不同,如果你能有效地借用传统的资源、挪用传统符号,可能反而使你的作品因此而得分。

  20世纪90年代,是雕塑界当代意识被唤醒,并获得自觉的年代,各种具有当代性的雕塑展览,雕塑活动以及理论、批评的实践活动,使当代雕塑发生了质的变化。

  雕塑文化转型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1992年“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这个展览在1990年代有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它唤起了雕塑界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意识,改变了雕塑界长期以来在学术边缘徘徊的局面,理论家、批评家开始集中介入雕塑界的活动。可以说,在自觉层面上的当代雕塑创作由此被启动了。

  在此之后,当代雕塑的展览接踵而至:

  例如,1994年,隋建国、展望、傅中望、张永见、姜杰的雕塑作品展;1995年李秀勤、陈研音、姜杰的三位女雕塑家的作品展;“95雕塑、装置提名展”;1996年,雕塑与当代文化—第四回文献展”,等等。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高等雕塑教学中材料课程、抽象雕塑课程作为正式的课程普遍出现,甚至连“后现代”雕塑教学也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出现了。作为一向以严谨扎实的“泥塑”基本功见长的专业教学单位,在系主任霍波阳的推动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了一场“后现代”的雕塑教学的尝试,他们的做法是,在原有写实雕塑的优势上,近一步扩充教学内容,形成具象、抽象、观念等一个完整教学体系,改变过去只学到具象就止步的做法。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上海再塑实业有限公司-多来米雕塑123diaosu   地址:上海嘉定黄渡开发路48号上海雕塑厂(近嘉松北路博园路)   邮政编码:201804
联系人:范先生   电话:021-51036918   手机:13370062158   传真:021-51036918
技术支持:一比多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5000175号
<%---站点编号 ----%> <%---页面编号 ----%> <%---页面参数1 ----%> <%---页面参数2----%> <%---页面参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