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基坑外降水时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或沟槽的宽度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或沿
基坑或沟槽两侧成单侧呈直线形布置管井埋设深度和间距根据需降水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而定埋设深度可为510m间距为510m。
3.2.2坑槽内布置当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或者出于防止降低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目的而采用坑内降水时可根据所需降水的深度单侧漏水量及抽水影响半径R等确定管井井点间距再以此间在坑内呈棋盘状点状布置管井间距D一般1015m同时应不小于21/2R以保
证基坑内全范围地下水位降低。
2)轻型井点降水(插钢管真空降水),降水效果深度可达7米,周径及直径根据每组每套来决定,最终根据地质报告和平面图进行施工来确定方案。
轻型井点降水法在目前施工过程中最常见,下面主要对此方法进行说明。 轻型井点降水法 轻型井点抽水系真空作用抽水,除管路系统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抽水设备。目前常用的是真空泵型、射流泵型配套抽水装置。轻型井点由井点管、过滤管、集水总管、主管、阀门等组成管路系统,并由抽水设备启动,在井点系统中形成真空,并在井点周围一定范围形成一个真空区。在真空力的作用下,井点附近的地下水通过砂井,经过滤器被强制性吸入井点系统内而使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得到降低。在作业过程中,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与真空区外的地下水位之间,存在一个水头差,在该水头差作用下,真空区外的地下水是以重力方式流动的。所以常把轻型井点降水称真空强制抽水法,更确切地说应是真空重力抽水法。只有在这两个力作用下,基坑地下水才会降低。
深井降水概念:深井(管井)井点,又称大口径井点,系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设备等组成。具有井距大,易于布置,排水量大,降水深(>15m),降水设备和操作工艺简单等特点。适用于渗透系数大(20-250m3/d),土质为砂类土,地下水丰富,降水深,面积大、时间长的降水工程应用
工程降水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由于含水层被切断,在压差作用下,地下水必然会不断地渗流入基坑,如不进行基坑降排水工作,将会造成基坑浸水,使现场施工条件变差,地基承载力下降,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和边坡失稳等现象,因此,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和排水措施,
亦称降水工程。
(一)轻型井点施工?
1、井点定位,距开挖线300mm(局部150?mm),井位偏差小于20mm;
2、钻孔一钻到底,不留沉渣,井孔要求正、圆、直、孔斜率〈1%,下管居中,不偏不斜,管与井壁间填充黏土球;3、高压冲孔至支管深度-9.2m,冲孔孔径不小于200mm,然后放入支管,四周灌入粗砂,填充至支管上端向下1m,封口用黏土填满捣实;
4主管及井点支管连接小胶管,用铁丝捆牢,防止漏气;5、连接排水管、水泵,送电试运转。(二)降水、观测?
1、沉淀池、排水沟砌筑有利于沉淀泥砂,排水通畅,保证地下污水管道,每段排水沟均设有水漏;
2、观察排水井水量,含砂量大小,如有异常,及时调整;
3、根据观测数据,控制水位下降速度,定期检修设备,保障降水正常进行;
4、观测要求记录初始水位,每天观测一次并记录,标尺要垂直放入孔中,读数时视线要与标尺刻度垂直;
5、抽水要及时,专人负责,随时观察基坑边坡动态,反馈信息,修整方案;6、做好周边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观测;7、做好施工降水与挖土、锚喷支护的配合工作,土方开挖期间要对每眼井做醒目标记,专人看护,随土层开挖逐层拆除井管;
7、基础垫层施工前,先停止降水,观察水位变化,若井点降水可满足要求,关闭管井,否则采取措施整改管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