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汽车导航的发展空间
汽车导航的发展空间
2002年的中国车市呈现炙手可热的井喷火爆现象,特别是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家庭型轿车购买能量获得初步释放。2001年国内生产轿车70万辆,2002年超过100万辆,今后十年国产轿车将以30%~50%的比例增长。当前一套语音电子导航装置,包括有6.5英寸的触摸显示屏、DVD光盘及读出器、CD和VCD及碟盒、GPS天线系统、陀螺方位传感器等,平均售价约为一万元人民币。汽车安装导航装置的普及率以30%计算,仅在轿车这一块,近两年中国的导航市场将迅速形成六十亿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电子地图一项,在近几年内将很快形成50亿的市场,中远期的发展空间将达数百亿元。
政策支持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导航技术的发展速度较慢,也走过一些弯路。从前几年引进的GPS技术,主要应用于车辆及其移动目标的防盗、报警与监控等方面,而不是GPS技术原本在定位与导航上的重大作用,成为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特有的“技术异化”现象。反映出导航的上游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差,基础技术的支持力度不够,无法进行产品的成熟衔接。这既有综合国力的原因,当然也有政策引导的因素。所以发展汽车导航技术,政策上的支持和宏观调控非常重要。
发达国家均有车载导航装置使用的高精度地图,这是由政府指定的专业部门或专业机构按统一标准负责制作和定期更新的,并可自由在市场上销售,这在很大程度上既支持了科技企业的产品研发,又极大的方便了在用车辆的安装使用。而中国一贯是把高精度城市地图当作战略资源进行管理,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和使用控制,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导航技术的发展和需要,现在这一“瓶颈”已到了该拓宽的时候。
同时,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城市扩容、道路扩充、环境变化、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可说是日新月异。这些实时动态信息要及时采集,要求电子地图的软件数据必须及时的不断修改和更新,以构筑一个全国公用、实时、高精度、大容量的信息平台。否则导航装置的生产企业辛勤研发的产品将是过时不适用的。要完成新的信息平台建设,绝不是任何一家科技企业在技术和财力上可以承担的,非政府的统一组织、策划莫属。唯有政府、科研、企业“三管齐下”,总体的智能交通才能尽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