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1、严格按图纸施工,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艺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2、予埋(留)位置准确、无遗漏。
3、管路两端设备处导线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冗余。导线两端应按照图纸提供的线号用标签进行标识,根据线色来进行端子接线,并应在图纸上进行标识,作为施工资料进行存档。
4、设备安装牢固、美观、预装设备、竖成列,墙装设备端正一致,资料整理正规完整无遗漏,各种现场变更手续齐全有效。
电缆(线)的敷设
在布线系统中,大多信号都是电流信号或数字信号,故对电缆(线)的敷设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缆敷设必须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电缆的根数,始末端的编号,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2、敷设电缆前要准备标志牌,标明电缆的编号、型号、规格、图位号、起始地点。
3、在敷设电缆之前,先检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与拟安装信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确定有无遗漏。
4、检查预埋管是否畅通,管内带丝是否到位,若没有应先处理好。
5、放线前对管路进行检查,穿线前应进行管路清扫、打磨管口。清除管内杂物及积水,有条件时应使用0.25Mpa压缩空气吹入滑石粉风保证穿线质量。所有金属线槽盖板、护边均应打磨,不留毛刺,以免划伤电缆。
6、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
7、在管内穿线时,要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7公斤以便保护线对绞距。
8、布放线缆时,线缆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结,以保证线缆的性能良好,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
9、做好放线保护,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
10、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必须在天花施工前完成;所有线缆不应外露。
11、留线长度:楼层配线间、设备间端留长度(从线槽到地面再返上)铜缆3~5m,光缆7~9m,信息出口端预留长度0.4m。
12、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记,线缆标记要表示清楚,在一根线缆的两端必须有一致的标识,线标应清晰可读。标线号时要求以左手拿线头,线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线号的确认。
13、垂直线缆的布放:穿线宜自上而下进行,在放线时线缆要求平行摆放,不能相互绞缠、交叉,不得使线缆放成死弯或打结。
14、光缆应尽量避免重物挤压。
15、绑扎:施工穿线时作好临时绑扎,避免垂直拉紧后再绑扎,以减少重力下垂对线缆性能的影响。主干线穿完后进行整体绑扎,要求绑扎间距≤1.5M。光缆应时行单独绑扎。绑扎时如有弯曲应满足不小于10CM的变曲半径。
16、安装在地下的同轴电缆须有屏蔽铝箔片以阴隔潮气。
17、同轴电缆在安装时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不可有损伤屏蔽层。
18、安装电缆时要注意确保各电缆的温度要高于5?C。
19、填写好放线记录表:记录中主干铜缆或光纤给定的编号应明确楼层号、序号。
20、电缆敷设完毕后,两端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各拐弯处、直线段应整理后得到指挥 人员的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掐断。
21、线槽内线缆布放完毕后应盖好槽盖,满足防火、防潮、防鼠害之要求。
弱电施工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按施工图,施工手册进行施工。未经总工签名、项目经理同意并向监理公司申报,不得随意改动施工方案。对施工完成部分要做好成品保护。管槽施工必须横平竖直。吊线、格墨、打平水、拉直线(预埋管线除外)。 板槽安装及注意事项 1)垂直敷设的线槽必须按底架安装,水平部分用支架固定。固定支点之间的距离要根据线槽具体的负载量在1.5至2米之间。在进入接线盒、箱柜、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不大于0.5米。线槽固定支点间距离偏差小于50毫米。底板离终点50MM处均应固定。 2)不同电压、不同回路、不同频率的强电线应分槽敷设,或加隔离板放在同一 槽内。 3)线槽与各种模块底座连接时,底座应压住槽板头。 4)线槽螺杆高出螺母的长度少于5毫米。 5)线 槽两个固定点之间的接口只允许有一个,所有接口跨接处均装上接地铜线或片,每层保证可靠的重复接地。 6)线槽交叉、转弯、丁字连接要求:平整无扭曲,接缝紧密平直无刺无缝隙,接口位置准确,角度适宜。 7)槽板应紧贴建筑墙面,排列整齐。 8)导线不得在线槽内进行接头,接线在接线盒内进行。 9)穿在管、槽、架内的绝缘导线,其绝缘电压不应低于500V。 10)管线槽架内穿线宜在建筑物的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配线施工之前,将线槽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