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塑料筐
三百个贵阳塑料筐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有识之士纷纷下海经商,社会上迅速涌现出了一批令人非常羡慕的万元户。那时母亲刚刚退休,每当谈起万元户,她就显得异常兴奋,仿佛人家当上了万元户跟她有多大关系似的。
后来有一天,我下班刚进屋,母亲就盯着我手里的一个贵阳塑料筐问说:“你拿的是谁的贵阳塑料筐啊?”“一个同事编的,送给我留着买菜用。”我马上回答说,“怎么样,这个筐是不是挺漂亮的?”母亲接过贵阳塑料筐翻来覆去地看了一番,然后就夸这个筐不但编得好看,而且还结实耐用。刚说到这,母亲仿佛一下子想起了什么,紧接着就问了一句:“哎,这些塑料条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单位不是使用打包机嘛,每天都要下来一些废品,隔上几天收购站的人就会来收走的。”我回答说。
过了几天,母亲告诉我说,这几天她买菜时留意观察了一下,整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人卖这种贵阳塑料筐的,看样子卖得还不错。如果我们能弄到塑料条的话,不妨也可以编上几个去卖一卖。“我们去卖谁啊?这东西家里有一个用的就行了。”我毫不介意地说了一句。
“去卖谁?卖那些老百姓呗。这种贵阳塑料筐拿着方便,装东西还多,用起来真是很不错的。否则我能说去卖吗?”母亲有些不高兴地反驳说。“那行,要卖你就去卖吧。”我似笑非笑地说。“当然我去卖了,你们都上班,哪有时间去卖啊。”母亲看着我,接着十分认真地说:“现在国家开放搞活,下海经商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当上了万元户,这不能不让人羡慕啊!最近我一直在想,如今退休在家也没啥事,不如干点什么,多一点收入就富足一点,所以我真挺看好这个贵阳塑料筐的,挣多挣少没关系,至少我不会往里搭钱啊!”直到这时,我才如梦方醒,彻底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想了一会,我告诉母亲说:“弄塑料条不是问题,关键天天去市场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再说好卖不好卖也是个未知数啊!”“这个我已经想好了,不用天天去市场,编上几天去一趟就可以。”母亲马上接过话,然后又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说:“这个我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拉倒,你也不要有多大的思想负担。”
一个星期后,我从单位弄回了三麻袋塑料条,随后又跟单位的编贵阳塑料筐能手小张说了,要请她来教会母亲编贵阳塑料筐,小张马上就答应了。来的那天,小张带来了特意为母亲做的一个编筐模具,并仔细讲解了编贵阳塑料筐的好多窍门,结果心灵手巧的母亲当天就学会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除了做家务,就是一门心思地编贵阳塑料筐。开始的时候,母亲每编好十个八个的,就要拿到市场去卖。可她很快就发现,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卖的速度。于是,母亲便改为一个星期到市场卖一回,结果两天工夫就都卖光了,转眼到了三个月的时候,母亲正好卖掉了300个贵阳塑料筐,赚回了整整900块钱。现在看这900块钱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因为那时人们每月的工资也只有七八十块钱,母亲三个月的努力就等于我们每人一年的收入啊!为此,全家人高兴极了,忍不住一个劲地夸母亲了不起,“这是开放搞活后我赚到的笔钱,心里不仅高兴,而且更明白了一个道理,改革开放不是什么空话。”母亲深深地望着我们,越发显得信心十足地说,“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开动脑筋,肯付辛苦,就不愁找不到机会,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万元户,也绝非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贵阳塑料筐|贵州塑料筐|贵阳周转筐|贵州周转筐|贵阳物流筐|贵州物流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