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零部件再制造范围局限于“五大总成”——内燃机、变速箱、发电机、起动机、转向器。其中,内燃机再制造潜力。
据了解,内燃机再制造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关键领域之一。内燃机再制造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环境效益可观,而且节能节材,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资料显示,报废内燃机的缸体、曲轴等重要零部件多数为局部失效,通过成形、修复等再制造加工,在不改变形状和本体材质的情况下能 够恢复其尺寸、精度和性能。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表示,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实 施内燃机再制造既可实现大量失效产品资源化利用,也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抱团集聚发展
业内认为,我国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集聚发展将成趋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以一定的产业技术为支撑,抱团集聚发展有助于专业化回收、拆解、清洗、再制造和公共平台的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谢建军介绍道,“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委正在推进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国务院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规划集中建设5-10个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建立再制造体系。1998年,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国内内燃机再制造企业。在随后的10余年时间中,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逐步发展,渐成规模。
“我国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再制造作为新兴产业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谢建军说,如再制造产品并未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再制造产品的旧件来源及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再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报废汽车回收管理等相关法规亟待修订,有关管理制度亟须健全,技术标准还不完善。
如何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谢建军认为,首先,应当尽快建立规范畅通的逆向物流体系标准。由于旧产品回收渠道不规范、 不畅通,大量旧产品被当做废品直接处理,很难保证足够的旧产品重新回到再制造企业,导致企业的再制造生产线经常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其次,要强化再制造产业链意识。在“以旧换再”的总体框架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产品追溯跟踪体系,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寿命周期和退出时间进行摸底。结合逆向物流体系,与客户保持产品替换关系。
第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要“抱团”前进。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相互交流扶持,共谋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监管力度,严把再制造汽车零部件质量检验关,运用政策引导消费观念,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使用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5/01/280552005206032505943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