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扣件出租电话:
自2000年以来,特别是近一年,我国建筑行业多次发生模架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坍塌安全事故,在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脚手架支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近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通过对这些事故原因的分析,一般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施工单位在设计方案和设计计算方面出现问题,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材料费支出,在施工组织设计时采取了减少架料配置的方案,荷载计算有误,考虑不足,支撑体系搭设不规范。第二,由于施工现场工人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在搭设支撑系统时未能正确的进行安装,安全培训不到位,现场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第三,施工器材本身存在质量问题,钢管、扣件材质和壁厚不达标,导致荷载力不够,在高大模架施工中由于受力较大,容易出现以点带面的系统性垮塌事故。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模架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坍塌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脚手架支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至今未得以有效遏制。对于新兴的建筑模架租赁行业来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严重影响行业的前途。
如何揭开事故频发背后的深层原因,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报约请中国模板协会租赁委员会秘书长韩志勇从全行业角度,就建筑器材租赁企业在物资质量控制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寻解决之道。
质量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所有不达标、质量低劣产品出现的背后多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具体到模板脚手架租赁企业,企业的经营收入来源是租金,由于出租物资租金是以长度、件数以及面积等来计算,因此,使用比国家标准要求更薄、更轻或者低标号材质为原料的物资,租赁企业可以以较低的采购价格获得更多的可出租物资。钢管、扣件等用肉眼难以区分零点几个毫米的差别,一般人员如果不通过专业测量工具无法准确判断其是否达标。显而易见,由于采用非标产品的租赁公司其钢管、扣件等材料在租赁市场上因为成本低于那些按照国家标准正常进行物资采购的公司,因此这些企业在与不知情的施工单位进行合同洽商时往往因具备价格上的优势而中标,这为质量低劣物资的使用提供了市场。这些不达标的施工器材进入租赁流通市场,给施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同时物资质量合格,守法经营的企业,不但在出租物资的价格竞争上存在劣势,同时还承担了优质器材被劣质器材替代的风险。多个租赁公司向一个工地供应脚手架、模板的现象十分普遍。钢管、扣件等多属于通用性产品,进入工地后都是混合使用,在物资退租时也难以进行区分。由于各公司物资质量良莠不齐,可以想象,3.5mm壁厚的钢管进去,很有可能退回来的就是壁厚2.5mm的,租赁公司辛辛苦苦赚取的租金还不够弥补其物资损失,因此,容易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其直接后果是,市场上流通的物资质量越来越差,安全隐患越来越大。
上述的这些现象和问题在建筑租赁行业已经大量出现,且呈现出越发严重的态势,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那么,为什么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呢?对此问题,中国模板协会租赁委员会于2008年进行了专项调查和走访。
在对租赁企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绝大多数的租赁公司是希望市场能够得到净化,有一个合法、正常的市场环境。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人来进行监管,作为用户的施工单位出于成本考虑也往往冒险使用那些出租价格低、质量差的物资。由于建筑模板、脚手架租赁属于一个相对新兴的行业,现在很难说到底归口哪个主管部门。从注册上来说,任何人只要符合登记条件都可以注册一个租赁公司,规模可大可小;从租赁企业的使用单位来看,应该归建筑部门管理,可是建筑管理部门认为其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施工单位,租赁属于材料供应商,目前无法进行过于细致的管理。像北京地区2005年起出台了一个租赁物资进行年检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租赁企业数量太多,且采取的是送检的形式,根本无法保证送检物资能够代表该公司实际物资质量,该办法无法起到全面监督的效果;从租赁企业商品流通的性质上来说,似乎又应该归口于商务部门管理,可目前针对建筑施工器材这块也找不到一个对口的管理部门。由此种种,模板、脚手架租赁行业就发展成目前这么一个游离在各种监管部门之间的状态。
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成立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加强宣传,与各级主管部门积极配合来引导施工单位与合法经营的租赁公司进行业务合作,让那些采取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等非法手段经营的企业没有市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中国模板协会租赁委员会2008年开展了《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使用技术规范》和《模板租赁企业分类评价指标》等两项国标、行标的编制工作,其目的就是要规范租赁企业出租物资的质量,同时通过对租赁企业进行评级,提升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物资质量合格的租赁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帮助企业加强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引导市场、规范市场的目的。同时,租委会还计划支持全国各地区的区域性行业协会在市场自律、质量监管上加强工作,通过行业自查、自纠,发现有采取劣质材料经营的单位和工地,鼓励向工商、安监以及建设主管部门进行举报,让质量低劣产品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