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热议,盛赞“这个贵阳雕塑不但体现了贵阳的城市精神,而且为贵阳市的城市贵阳雕塑开创了新的起点。”
在今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期间,由中石化捐赠,来自省美术家协会、贵州画院等单位的省内诸多艺术家共同策划创意,由我国贵阳雕塑家孙利平设计完成的机场路大型城市贵阳雕塑——“爽”亮相贵阳,热情地迎接世界各地来参加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和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的客人。整个贵阳雕塑以飘逸、清爽的形象得到了与会嘉宾们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贵阳雕塑以草书“爽”字为主体架构,造型雄伟,有如腾飞的巨龙,既像飞奔的勇士,又似翩翩的舞者,喻示了“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同时也是贵州各族人民“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奋勇向前团结奋进的精神写照。
为进一步宣传机场路大型城市贵阳雕塑——“爽”,让社会各界、广大市民及外地游客进一步了解贵阳雕塑的寓意内涵,更好地通过贵阳雕塑展现贵阳城市精神、城市风貌,打造贵阳市具有代表性的新地标。近日,贵州省美术家协会邀请省内的美术、贵阳雕塑专家们同聚一堂,对雕塑“爽”进行专题研讨,共同探讨她的艺术内涵。
谌宏微(画家、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贵州省艺术研究院院长)
早就想说的是,贵州的艺术家终于在贵州的土地上做了一个大型的标志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如果回顾自己的感受,首先是这个贵阳雕塑在整体的立意上集思广益,经过许多艺术家的探讨达成共识,这种方式非常好。其次是在具体取材上用了草书的形式,蕴含了竞走的人、腾飞的龙等各种联想,做到了抽象和具象之间恰当的结合;再一个是气场大,体量大,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充满了自豪感,这正是贵州人最需要的东西。
公共艺术不是一个个人创作,需要有主题性,需要一个社会评价认可度。贵阳雕塑“爽”是我们贵州艺术家共同参与的贵州的公共环境贵阳雕塑,这个过程对于我们贵州的艺术家如何参与公共艺术,贵州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如何结合,怎样利用贵阳雕塑提升城市文化和城市品位做了有益的开拓。可以说,贵阳雕塑“爽”是我们贵州艺术家的骄傲,展现了贵州艺术家的风采。
曹琼德(画家、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环境贵阳雕塑对艺术家是一种很大的考验,有些艺术家认为这种大型贵阳雕塑对于工程和安装的要求很高,限制了个人能力的发挥。我以前曾经设计过一个一米多高的贵阳雕塑,安装过程就非常不容易,可想高达30来米、在大风口上的贵阳雕塑“爽”的制作和安装难度有多高。贵阳雕塑家孙利平以前很少接触环境雕塑,认为这和他想追求的艺术创作风格有差距,但是这一次的创作过程相当不容易,但是成果却非常绚丽。这段时间经常从机场路走,在夜里灯光照耀下这个贵阳雕塑显出另外一种魅力,非常不错。这个贵阳雕塑的成功也给我们美术界的人一些启示,有时候艺术家应该站出来接受这种挑战,这种命题作文做好了以后可以流芳百世,同时要有真知灼见的人参与进来,出谋划策。我觉得可以说,这个雕塑是贵阳城市贵阳雕塑的新起点。
王建山(画家、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授)
看了这个贵阳雕塑后我觉得很欣慰,觉得贵州终于有了值得留存下来的城市贵阳雕塑作品。贵州贵阳雕塑三十年来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路,这个作品的出现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现在很多人从机场出来以后一眼就看到了这个贵阳雕塑,从远处看,她是一个人奔跑着冲破终点的飘带,有着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很好地体现了“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
在为这个贵阳雕塑出谋划策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的艺术家是在用心制作精品。几个月前我们来看过一次,觉得贵阳雕塑的颜色比较灰暗,无法突出贵阳雕塑宏大的效果。但是没想到今天再看颜色很好地重新处理过了,和环境非常协调,这种制作精品的艺术态度非常难能可贵。
刘万琪(贵阳雕塑家、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
贵州的城市贵阳雕塑起步比较晚,近几年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这几年“爽爽贵阳·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形象的打造以及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出现了不少好的城市贵阳雕塑,但总的来说,城市贵阳雕塑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机场路大型城市贵阳雕塑——“爽”从抽象的角度来表现多彩贵州和爽爽贵阳,有人觉得颜色比较鲜艳,但我认为因为贵州天气比较阴暗,所以色彩上这样处理感觉还是可以的,很好地协调了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个雕塑的落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比如政府、企业、艺术家如何通力合作,财力、物力、创意上的问题如何解决,室外大型贵阳雕塑如何安装等等。我希望这个雕塑能成为贵州城市雕塑发展的新起点,希望今后贵州大型城市贵阳雕塑能够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耿翊(油画家、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授)
这个贵阳雕塑从最开始的创意研讨,到摆放的位置,再到一个支撑脚的设立我都参与过讨论,前后有两年的时间,有着非常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多彩贵州”这个形象最开始是声音的、舞蹈方面的体现,但是在视觉艺术上的体现是比较缺失的,直到机场路大型城市雕塑——“爽”的落成才算在视觉上真正有所体现。这个贵阳雕塑我每一次看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越看越有亲切感,一部贵阳雕塑作品的好坏在于经不经得起推敲,有没有文化底蕴,我觉得这个贵阳雕塑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虽然现在有人觉得颜色稍显生硬,但是我认为在大自然光照风化的影响下日积月累颜色会有所变化,可能更加融入大自然。此外这个雕塑的特点是大气,没有过多的粉饰和装饰,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彭承军(油画家、贵阳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我经常从机场路这里经过,经常看这个贵阳雕塑。应该说在经常看的过程中,每次体会都不一样,也有一些特别的感悟。对于许多室外贵阳雕塑来说,贵州的艺术家们都喜欢在表面色彩上降一度,认为这样品质才会好,才能和环境相融合。但是大家到了现场观看,才发现很奇怪,不是当初想象的那样,虽然模型上颜色很好看,但是如此体量庞大的贵阳雕塑放在室外,却显得非常灰暗。后来颜色经过重新调整后,效果很好,和环境非常协调,我们也从这个贵阳雕塑中学到了很多。此外,这个雕塑是以中国书法的抽象形式表现的,给人想象和向上的精神,特别符合贵阳的城市精神和贵州经济发展的势头,契合点非常好。以前贵阳没有大型雕塑,这个贵阳雕塑的成功得益于领导、企业、艺术家三者的完美结合,值得钦佩。
陈焕祥(贵阳雕塑家、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我省的城市贵阳雕塑起步较晚,能和城市精神紧密结合的作品也不多。这座贵阳雕塑从设计到制作安装,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为提升贵州省城市贵阳雕塑、公共环境设计水平探索了宝贵的经验。
卢凤远(中华玉石雕雕刻工艺大师)
贵阳雕塑体量大,安装施工的时候我也来参与过,的确是非常辛苦的。现在建成了,贵阳雕塑能把草书的“爽”字演化成现在这样的造型,是艺术设计、工程力学各方面合理的结晶。从观感上讲,贵阳雕塑形态活泼、色彩炫目,给人以振奋之感,代表了贵州人后发赶超的精神状态。
龚月庆(雕塑家)
贵阳雕塑创意非常好,体现了贵州人的热情和奋进,两个文化因素都融合在里面了。和周围的环境也融合得很好,非常协调,形成了贵阳市新的地标性贵阳雕塑。贵阳雕塑高达30多米高,又是钢构件组合,技术施工上难度大,但是由于领导的重视和艺术家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现在得以圆满完成,这个过程本身也是“知行合一,协力争先”贵阳精神的一种具化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