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破石斛种植【不可忽视的铁皮石斛组培苗市场】
铁皮石斛,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一般均能耐-5℃的低温。石斛可分为黄草、金钗、马鞭等数十种,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为石斛之,铁皮石斛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
铁皮[1]石斛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以其茎入药,中药名:石斛,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中国药典》: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铁皮石斛等少数品种之嫩茎,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晒干,商品称为耳环石斛,又名枫斗。
形态特征
茎: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节间长1.3-1.7
厘米,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 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3-4(-7)
厘米,宽9-11 (-15)毫米,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老时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留下1个环状铁青的间隙。
花: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序柄长5-10毫米,基部具2-3
枚短鞘;花序轴回折状弯曲,长2-4厘米;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卵形,长5-7
毫米,先端稍钝;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厘米,宽4-5毫米,先端锐尖,具5条脉。侧萼片基部较宽阔,宽约1
厘米;萼囊圆锥形,长约5毫米,末端圆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先端急尖,不裂或不明显3裂,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多少波状;唇盘密布细乳突状的毛,并且在中部以上具1
个紫红色斑块;蕊柱黄绿色,长约3毫米,先端两侧各具1个紫点;蕊柱足黄绿色带紫红色条纹,疏生毛;药帽白色,长卵状三角形,长约2.3毫米,顶端近锐尖并且2
裂。 花期:花期3-6月。分布石斛为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 Sw.
)植物,全世界兰科约有500属,15000多种;石斛属是兰科中的属之一。中兰科约有150属,1000种,主要分布于秦岭和长江流域以南省区石斛属植物大多数种类都集中分布北纬15°30′~25°12′之间,且越向北延而种类则逐渐减少。
中国铁皮石斛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地,最近报道山东青岛开始引种,并由专业技术公司实施仿野生模拟种植。
野生的铁皮石斛大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大规模种植铁皮石斛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云南、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其中浙江种植的铁皮石斛经大多柔软、味甘、具黏性、有效成分含量,效果,鲜药价格昂贵,尤其是浙江以北的。由于野生铁皮石斛生长条件的特殊性和分布的局限性,
又经长期采挖,自然资源濒临枯竭,国内市场供应紧缺,国际市场每公斤干品价已
达1000美元以上。
铁皮石斛生长环境
1,野生铁皮环境:野生的铁皮石斛一般生长在海拔100-3000米高度之间,常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生长适温18~30℃,生长期以
16~21℃更为合适,休眠期16~18℃,晚间温度为10~13℃,温差保持在10~15℃。白天温度超过30℃对石斛生长影响不大,冬季温度不低于10℃。幼苗在
10℃以下容易受冻,对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苛刻。野生铁皮的自然繁殖能力低、生长缓慢,禁止采摘。虽然铁皮石斛的药性功能冠盖石斛之首,市场上流通的铁皮石斛,基本都为人工栽培品种。
2.严格的来说铁皮石斛的生长环境分两类。
一类是以云南广西等地为代表的生长在深林里的铁皮石斛。此类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它生长于海拔500至1000米,相对湿度在60%-75%,林间透光度在60%左右,生长季节温度20-25℃,冬季气温9-12℃,在无霜多雾,年降雨量为1100-1500毫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及石灰岩上。
另一类是生长在丹霞地貌上的铁皮石斛这些地方的铁皮石斛只生长在丹霞岩壁上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海拔高度400至1200米,相对湿度20%至80%,对于透光度无要求。完全暴晒的地方均可以生长,生长季节温度15到25度,夏季岩石表面温度在15-45度左右,冬季气温在-5度-12度。
3.人工种植:铁皮石斛的人工种植已取得突破成果,国内人工种植主要分布于云南普洱市、浙江临安、浙江乐清市,以及与中科院华南研究所合作探索自然生长的"科赛神龙"生物为代表的石斛种苗组培企业。
铁破石斛种植【不可忽视的铁皮石斛组培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