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历史是什么?
http://sh-paimaiguya.ebdoor.com/
一般来说,瓷器是由瓷土(或称高岭土)作胎,在1200~1300
℃的高温下烧制成的器皿。器身一般有釉,具有透光性好,吸水率低,质硬而脆等特点。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而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以我国东部浙江上虞为中心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这件浙江上虞县面官镇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为我们展示了瓷器烧造工艺发展的初期情况。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瓷器的出现,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南方青瓷的生产,以浙江越窑③、龙泉窑④最为出名。越窑从东汉晚期青瓷的正式烧制,到北宋传统越瓷的最后衰落,有着将近一千年的辉煌历史,算上“原始瓷”阶段,其烧造历史有3000年。越窑在我国早期制瓷业发展中占据着的重要地位,对许多窑场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越窑是母亲瓷,是后来各种青瓷的鼻祖。
这是比较早的关于“越器”、“越窑”的表述。越窑不仅生产民间用瓷,而且早在唐代就有贡瓷之说。宋时又“置官监窑”,烧制的宫廷用瓷。其产品从唐代晚期开始大量外销,在亚、非许多国家都发现越窑青瓷。越窑为陶瓷之路的繁荣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并直接影响了周围国家和地区的窑业发展。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发展迅速,在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的同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研制出了白瓷。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以邢窑、定窑、德化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在我国东南窑最为出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1971年,安阳市郊发现的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随着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北宋初期,在我国南方的景德镇窑⑤,创烧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青白瓷,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有青,又称“影青”。自宋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窑系,除景德镇窑外,还有江西吉州窑、南丰的白舍窑、福建德化窑⑥等。青白瓷于宋、元时开始外销,至明时已成为外销瓷的主要品种之一。
特别是始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各代,及至今天还大量烧制的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是我国民族特征的瓷器,备受人们喜爱。不仅大量外销,而且成为我国外交礼仪上的珍贵礼品。
瓷器的烧造在我国历经千年而不衰,名窑辈出,品系繁多,不胜枚举。文中所及,仅沧海一粟,保存下来的大量传世品,不仅有序的承载了千年文明,更是历史的活见证。
瓷器鉴定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