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在运输中年损失额达千亿元;东莞冷库冷藏运输成本高昂,多数食品加工企业望而却步。9月27日清晨,在北京二商集团下属的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的大院子里,工人正从冷库里搬运各种冷冻的水产品以及肉禽等,东莞冷库建设从南三环这个冷库点送往各家超市、批发市场或者商店。各种吨位的卡车、厢式货车,还有塞满了成箱产品的普通面包车,甚至敞开式的汽车,被一箱箱的产品码满,上边盖着厚厚的黑色旧棉被,以此来尽量保证运输路途中的温度。
“冷库和超市都是冻着的,中间运输时却化了冻,冻了化。”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副经理袁浩宗,指着楼下院子里正在进行的运输环节一针见血说,“这样的车运出去的食品,你买回家的饺子一煮就散,鱼下锅就碎。
”
国外企业被逼自己建冷库
“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北欧的冷藏控制商丹佛斯中国策略发展总监李绍萍表示“目前国内大多数食品的分销渠道没有严格的冷藏控制要求,超过60%的零售商在接收到物品时不进行温度测量。
“目前国内对易腐产品的全程冷藏环境覆盖率仅有20%到30%。”国际制冷学会冷藏运输专业委员会副主席谢如鹤拿出了一份详实的调查数据,2006年全国有实际运输要求的易腐食品达4亿吨到5亿吨,但是只有20%到30%的数量实现了冷藏运输,每年因为冷藏运输的缺失,损失额可达千亿元以上。
高昂成本制约客户拓展
尽管广州冷库这些运输企业在冷藏上的动作不小,但无法回避的一个尴尬是,国内食品企业在采用成本相对高昂的冷藏运输方式上并不积极。
在北京这个一级城市,密布着各种食品零售点,拥有地利优势的二商在冷藏业务上却并不占有先机。
冷藏运输的高昂成本,在客观上迫使大部分食品企业选择土法保鲜。据了解,如果使用全程冷藏运输体系,食品企业运输成本达产品销售额的50%到70%,而采取土法保温或常温运输方式,运输成本可能只有20%。
“大家都知道这个市场很大,但是现在太多因素制约我们发展客户。”袁浩宗感叹说。在他眼里,“国家发改委2010年使中国蔬菜冷藏运输流通率由5%提高到20%”的目标太难实现了
“你吃荔枝的时候,会不会发现,很多荔枝表面上看起来新鲜,但剥开后味道却不行?”袁浩宗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荔枝和龙眼从南方运到北方,如果用冷藏运输那么品质会有很好的保证。但是现在国内的情况是,把荔枝箱里放上冰块盖上棉被,到目的地打开看似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区别,医药冷库运输成本又远高于土法保鲜,国内中小食品企业自然不会选择成本高昂的冷藏运输。袁浩宗说,“你看我的仓库里,大多都是海鲜、禽类、肉类,蔬菜水果太少了。就是因为成本太高了,没人来存。”
文章信息来源: http://www.bingxiong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