铈,原子序数58,原子量140.115,元素名来源于小行星谷神星的英文名。1803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分别发现了铈的氧化物。铈的天然稳定同位素有4种:铈136、138、140、142。铈在地壳中的含量约0.0046%,是稀土元素中丰度的。
发现人: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与贝齐利乌斯(J.J.Bergelius)、息辛格(W.Hisinger)
发现过程:1803年,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与贝齐利乌斯(J.J.Bergelius)、息辛格(W.Hisinger)分别发现。铈是从另一块出产在瑞典小城瓦斯特拉斯的红色重石中发现的。1803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分析了这种红色重石,确定了有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存在,称为ochra(赭色)土,因为它在灼烧时出现赭色。元素就被命名为ochroium,矿石被称为ochroite。同时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和希辛格在该矿石中也发现了同一元素的氧化物,称为ceria(铈土),元素称为cerium(铈),元素符号定为Ce,矿石称为cerite,以纪念当时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谷神星Ceres。Ochroium和cerium是同一元素,后者被采用了,前者被丢弃了。 钇和铈的氧化物以及其他稀土元素氧化物和土族元素的氧化物一样很难还原。直到1875年希尔布郎德利用电解熔融的铈的氧化物,获得金属铈。这是今天取得稀土元素金属的一种普遍的方法。它们的发现不仅仅是发现了它们的本身,而且带来了其他稀土元素的发现。其他稀土元素的发现是从这两个元素的发现开始的。
钇和铈的发现仅仅是打开了发现稀土元素的道大门,是发现稀土元素的阶段。
基本介绍
汉字介绍
铈
shì
一种金属元素,是优良的还原剂,可用来制合金。
Cecerium
笔画数:10;
部首:钅;
铈
熔点为 799 ℃,沸点为3 426 ℃,密度为8.240 g/cm3(α)(25 ℃)。灰色活泼的金属,是镧系金属中自然丰度的一种,性质活泼。在空气中失去光泽,加热时燃烧,与热水迅速反应,溶于酸。用于制造打火石、陶瓷和合金等。铈是除铕外稀土元素中最活泼的。铈在室温下很容易氧化;在冷水中缓慢反应,在热水中反应加快;大多数铈盐及其溶液为橙红色到橙黄色,具有反磁性和强氧化性。二氧化铈用于抛光精密玻璃制品,也可做玻璃去色剂和用于生产有色玻璃,硝酸铈用于制造白炽灯罩。
CAS号:7440-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