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29cm
梅瓶为中国瓷器中最典雅器形之一,器身修长圆润,束口小巧,其原形可溯自千年以前,然盛行于明清。此二件梅瓶,出自明永乐窑、清乾隆窑,相隔数百年,却皆烧造于景德镇御窑址,瓶身均绘富丽折枝花果纹,寄意长寿,子孙绵延,象征中国造瓷史之两段辉煌时代。乾隆帝精鉴爱物,煞费苦心再命摹造永乐窑梅瓶,且添增其个人审美偏好。乾隆五十五年(1790),高宗为一件宋代长颈瓶作御制诗〈官窑胆瓶戏成口号〉:「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由来本一家」,此句用于梅瓶之上,可谓同样合宜。
梅瓶器形首见宋代,不同窑址皆有烧造,形制相异,多作酒罐使用,宋时壁画可见梅瓶用于盛宴场合。至明代,梅瓶仍作酒器,但亦可见盛花用途,当时帝王、皇亲贵族、高官墓里,均见梅瓶踪迹,作为祭祀用途,为重要礼器。北京近郊万历帝墓定陵,出土八件带盖梅瓶,书嘉靖、万历年款,四瓶置于万历墓室,其余四瓶两两出自其二位皇后墓室,书嘉靖年款作例现身万历墓,更见明代皇室对于梅瓶之重视。清初之际,梅瓶已多作盛花摆设之器,可见于部分画作,如宫廷画师郎世宁《午瑞图》轴(图一)。虽见梅瓶插饰各式花卉,「梅」仍用以形容此器形,或因瓶口纤小,适合盛细长梅骨,但也与梅花作为花中君子和岁寒三友大有关联。梅花冰肌玉骨,傲霜斗雪,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瓶器形秀雅中见挺拔之姿,也颇契合梅花清雅脱俗傲雪凌寒之风骨精神。
现此二件梅瓶,秀雅清丽,于历史观点中更是举足轻重。明永乐窑青花梅瓶,为当朝经典之作,突显景德镇于烧造青花瓷仅仅数十年间,技术已达到空前高度。瓶身造形纤秾合度,绘折枝花果丰硕华美,为早明青花瓷盛行纹饰,可见于其他器形,其设计至臻,所树典范,长久莫及。此件青花梅瓶尤以轻巧胎身及润泽釉色见长,完整呈现钴青纹饰浓艳动人,锡斑点点之明初御瓷特色,广受后代仿效。雍正时,此类明代风格样式已深得帝王钟赏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