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出身于银行业的“改革派”和“实干派”猛将,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万建华就证券公司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作出上述诠释。
国泰君安是中国最早的证券公司之一,“君安系”这个名字,在中国的证券行业更是有着特殊的影响力。
券商应加码财富管理
东方早报:证监会提出要将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对接。结合这一要求,你认为证券公司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万建华:百业兴,金融兴;百业稳,金融稳。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直接的紧密依存关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广阔舞台。在这一过程中,证券公司要充分发挥作为直接融资机构的金融属性,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作用,切实服务地区的实体经济。
首先,证券公司将充分发挥其作为投资银行的投资中介和融资中介功能,解决上海地区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创新业务的融资难题。《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也特别提到,要“研究开发适应中小企业、文化及创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积极发展保单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票据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小企业联保融资。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文化及创意企业的股权投资企业、创业投资企业、融资租赁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文化及创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股票、债券融资和并购重组”。但目前国内经济生活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相当突出,许多初创的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和服务。基于此,证券公司应该结合现有的研究基础,创新融资方式,通过不断丰富市场投融资产品体系来满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小企业、文化及创意企业的融资需求,搭建融资桥梁,成为中小企业、文化及创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其次,证券公司还应通过为企业提供并购重组等专业化服务,优化上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为加快地区经济的调整和升级贡献力量。比如2011年,国泰君安作为独立的财务顾问,完成了金额达到291亿元的上海汽车资产重组。通过本次重组,上海汽车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得到增强。与此同时,这一重大资产重组的案例也为上海的其他大型国有企业加快重组步伐、将优质资源集中于上市公司的国企改革提供了示范作用。这就是一起典型的金融服务上海实体经济发展的案例。
第三,证券公司还应该通过服务链的延伸进一步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发展直投投资和另类投资等业务、设立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等形式,解决社会资金的出路问题,让这类资金有效转移到实体经济中去。
证券公司还可通过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等业务来满足广大居民的理财需求。从这几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情况来看,目前国内企业和居民理财需求旺盛,市场缺少的不是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而是证券行业的现有服务广度和深度的局限,未能满足市场的投资和理财需求。在推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过程中,证券公司可以利用专业的人才优势,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发展出多元化、综合化的理财服务,推动社会财富的保值增值,将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满足实体经济的筹资需要。
与国际投行差距很大
东方早报:“十二五”期间,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金融创新,国泰君安有哪些设想?
万建华:创新历来都是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源泉,也是其形成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也确实就金融市场功能、金融市场业态、产品、工具等不同领域提出了系统的创新要求。
在提到“增强金融机构创新能力”时,《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有这样一个表述,“支持在沪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扩大业务范围,拓展服务区域,提高服务能力。”我想,这句话也正是国泰君安当前的金融创新思路和发展方向。
怎么从证券公司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一方面,“十一五”期间,上海的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金融市场国际排名显著提高,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多业态金融机构齐头并进,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正在得到进一步的显现。但另一方面,我们却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情况:目前的直接融资增长较慢,严重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证券公司和证监会郭主席提出的“国际投资银行”在体量和能力方面仍然存在很大距离。这些差距并不符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内在需求。
华尔街的成熟国际投行所涉业务范围相当广泛,除承销、经纪和自营等传统业务外,还包括财富管理、并购顾问、资产管理、投资中介、风险投资、财务咨询等业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大投行最为明显的变化是由独立投行模式转向了全能银行模式,传统投行在原有几乎无所不能的资本市场综合金融服务范围之外,又介入了非证券综合金融服务。相比之下,上海乃至全国的券商业务模式单一,经营空间狭窄,收入来源有限,过分依赖二级市场表现,存在总体上专业服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研究能力不够强的情况。
所以,结合“十二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期间对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范围,拓展服务区域,提高服务能力”的创新要求以及证监会领导对行业提出的期望,国泰君安将“国际投资银行”作为公司发展的长远目标,立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全面金融服务需求,拓宽公司的金融服务领域,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和原则下拓宽现有的金融服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开发多元化产品和综合业务。
推综合金融服务
东方早报:在证券行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下,国泰君安怎样继续保持业内地位?今后还会有哪些举措?
万建华:经过20多年的探索、规范和发展,证券行业已具备在更高层次加快前行的基础和条件。在目前情况下,通道服务的同质化经营和低水平竞争、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短缺、证券行业在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弱化才是需要正视的问题。在当前证券行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中,国泰君安也将因势而变,寻求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利用公司在业务范围、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多年积累的优势,尽早在综合金融服务和财富管理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比如,国泰君安拥有一支面向资本市场的专业研究团队。国内证券公司的研究团队因机构投资者的壮大而崛起,经过10多年的积累,这支被业内誉为“中国证券分析师的摇篮”的团队,目前能覆盖宏观经济、行业与上市公司、市场策略、债券和衍生品投资、金融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未来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创新加速,市场对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元化、专业化,国泰君安研究所也将继续走在资本市场的最前沿,不断提高价值分析能力,成为证券行业重要的专业力量。
还有,国泰君安在多年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之后已形成完整的客户服务体系。依托规模可观的专业投资顾问团队和投研咨询服务的价值传导链条,公司已经能做到为客户提供即时资讯、权威数据和账户贴身指导等投资决策服务和资产配置、财富规划和管理等综合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基于市场细分设计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理财产品,同时筛选或整合外部机构发行的优良产品,丰富公司的产品线和金融货架,为不同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投资组合,努力扩大公司在客户服务体系方面的优势。
另外,国泰君安也在股票、债券、衍生产品及其组合发行、股权激励、收购兼并、资产证券化、私募服务、市值管理等投行业务领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并拥有较强的人才和专业的储备。国泰君安的投资银行多年来服务于企业投融资的经历和在行业发展中的深度参与,也让我们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积累。投资银行直接融资的特点,相信还可以为一些初创、成长过程中的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实现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
“绩效为导向”引进人才
东方早报: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有何种战略规划?
万建华:人才是证券行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提高资本市场核心竞争力、满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必经之路。这一点,从近日颁布和实施的《中国证券期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中就有所反映。而对于正处于行业转型创新期的证券公司而言,引进和储备适应综合金融服务的专业人才,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大挑战。
配合行业的转型和公司业务创新,这几年来公司一直都在完善人才策略,搭建适合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能人才等多种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具体来说,我们倡导的文化是以绩效为导向,对业绩突出、能力突出的人才及时引进、主动培养、大胆使用,形成吸引、激发和保护创新活力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比如前两年,依托上海市牵头搭建的人才引进平台和各项人才引进政策,公司已成功引进了一些来自美国华尔街、沃顿商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等机构和学府的高端金融人才。最近,伴随财富管理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的大力推行,我们需要大量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投资顾问等专业人才,现在也正在积极储备与上述业务相匹配的各类人才。
总之,公司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把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