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瓷器鉴定/上海古董鉴定中心/上海古玩瓷器鉴定
收藏古代官窑宜从历史价值、工艺水平、文化寓意、瓷器的级别、使用者、数量等来进行综合的价值判定。根据李知宴多年鉴定经验,时代特征明显、细节完美的官窑,让多位专家断代,都不存在争议的古瓷,风险最小,相应的价值也越高。 目前国内民间古董文物鉴定权威鉴定机构的缺席原因,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当时起草文物保护法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因此也便没有民间古董鉴定需要文物鉴定资质、资格这一方面的考虑。谢辰生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制定一套规矩,类似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
实际上,今年3月底,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年度重点文物工作进行通报时指出,要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推动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不过,昨日国家文物局新闻与宣传处李姓工作人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管理制度目前还没建立。
而据记者了解,一些不是在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保障下建立的鉴定机构也面临着撤并的危机。比如,2011年8月12日文化部发布公告撤销了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
鉴宝节目中,藏家往往都信心十足地拿着宝贝,讲述所藏瓷器的来龙去脉及个人见解,不过有些却在专家几句话之间被解构成赝品。这时,观众一定和电视节目中那位藏家有着共同疑问:专家仅凭肉眼鉴定便能鉴定出真伪,他们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本报特邀故宫博物院冯小琦以该院所藏的清代乾隆时期的“各种釉彩大瓶”为例,详解肉眼鉴定瓷器的“四必看”——即看造型、看装饰、看胎釉、看款识。
■ 古董鉴定词汇辨析
胎质疏松、画工拙劣、有作旧痕迹、没有古物风格的造型、线条生硬的轮廓,款识书法的无力……这些词汇是专家鉴定判断赝品时经常使用的,缘何赝品会胎质疏松,作旧痕迹又是怎么造成的?新京报专访相关专家为之一一辨析。
胎质疏松:彭晓阳指出,古代陶瓷的胎质比现代陶瓷要致密,因为从材料工艺学来说,古代陶瓷材料的淘洗、研磨过程决定了胎质的密度特征。对此,冯小琦也指出,现代瓷器烧造中由于温度达不到一定程度会造成胎质疏松的现象。不过,古陶瓷胎质也因胎不同窑口、不同窑位、不同瓷土而有疏松和致密之分。
【瓷器鉴定介绍】
“各种釉彩大瓶”,也号称“瓷母”,是乾隆时期烧造。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底径33厘米,被认为是如今世界上仅此的一尊。全器共有16道纹饰、15种釉彩,腹部还彩绘了12幅吉祥图案,是我国官窑瓷器中器形、釉彩种类最多、工艺最复杂的瓷器。
明清瓷器鉴定公司/官窑瓷器鉴定拍卖机构/上海古董拍卖行
眼:看造型
冯小琦指出,每个时代的瓷器都有其标准器形,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尊瓷器瓶是洗口,长颈,长圆腹,这种器形在乾隆时期特别的多。
第二眼:看胎釉
冯小琦指出,此尊大瓶所使用的釉包括多个时代的品种。从烧造工艺上看,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这只有在清中期才能做到。
第三眼:看装饰
这尊瓷器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很多,有釉上彩和釉下彩。其中,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
与此同时,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其中不少装饰是乾隆时期才出现的。
冯小琦表示,这如此多的釉色、繁复的装饰都是乾隆年间的特点,各种纹饰画法也是乾隆时代常用的。
第四眼:看款识
此尊大瓶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的六字三行款,这几个款识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专业古董瓷器鉴定中心:上海长昊古董鉴定拍卖有限公司
古玩经纪人:王震(市场部经理) 鉴赏电话: